李春芳
摘 ?要:網絡環境下的教育理念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注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實現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關鍵詞:理念;整合;過程;方式;信心
網絡教育是一項以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網絡為背景的,以提高各學科教師教學能力以及各學科的整合能力為宗旨。幫助教師把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有效地應用到課堂上,使課堂里的教和學的活動更加有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質量。它提倡給學生一個任務,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覺地通過各種途徑去研究、探索、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完成任務。它注重培養學生的任務觀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
一、促進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來輔助教學,但也只不過是制作一些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將靜態、無聲的教材進行動態、有聲化的處理。這相對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嘴巴的傳統教學而言,運用課件教學在形象化、直觀化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從理論的層面分析,課件的制作和演示都是由教師操作的,仍然是以教師的教為本,以教學內容設計為中心,從而只能成為幫助教師教學的一種演示工具。網絡教育的理念、操作方式、教法研討、合作方式以及體現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能力等各方面的教學設計。在網絡教育模式中,計算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
例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設計出“節約用水”的單元主題,師生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資料查詢,了解水資源的有關資料,還可以把收集的資料和調查了解到的數據信息經過統計加工處理制作成個人演示文稿和個人網站,在網站中發布個人信息,最后拿課堂上或者是直接通過網絡交流信息。這樣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從而促進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的整合。
二、注重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網絡教育學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在實施單元計劃的過程中,學生在尊重課本前提下,不迷信課本,不被課本的條條框框所束縛,不迷信權威,通過收集大量信息,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想,使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得以發展。同時,以探究為主要的活動形式,要求學生自主實踐,在“做中學”,有利于提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網絡教育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它是圍繞基本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而展開的一種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養成因問題而思維的習慣。網絡教育讓學生知道了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學生通過諸如設計課題、查找資料、動手實驗、社會調查等親身實踐,可以獲得對社會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嘗試著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以外還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試圖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正在研究的課題等等。
三、實現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
網絡教育教育以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采取任務驅動的方法。教師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學生是否把握知識,取決于學生是否完成單元計劃的活動任務。在活動過程中,網絡教育隨時隨地不失時機地誘發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討論,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學、互啟互動、團結協作的關系。網絡教育教育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研究性學習轉變。學習的過程不再僅僅是獲取知識的過程,還是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正方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設計出就以“我是小小的園藝師” 的主題單元教學計劃,從小學生的角度提出“在學校形正方形的花圃里鋪上草,大約要花多少錢”的基本問題。讓學生以小小園藝師的身份去完成為花圃綠化真實任務。面對這一令人困惑并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師生一起展開了熱烈討論,通過看書、上網、和動手剪、拼等方式,明確問題。
網絡教育模式的教學設計既與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緊密聯系,實現了“數學學習內容應是現實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被纠砟?又獨具匠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的作用。完全超越了過去簡單利用課件展示情境,演示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學習模式。將數學與信息技術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創設基本問題和真實任務,引領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學生在這種真實、生動的學習情境中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數學為主動探究數學,使學生實現有意義的建構數學知識。由此可見,網絡教育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探求數學知識、感悟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生、發展的過程,培養數學技能,其個性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得到提高。
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網絡教育模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將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帶入課堂,創設虛擬的真實情境,體現生活數學的教學理念;能將漫長的數學發展史,最新的現代科學成果帶入課堂,學生可以自己從網上下載一些數學課件來觀看,讓知識的形成過程動態展現在面前,使他們不僅懂得結果,更了解到知識的發生以及發展的過程。學生自然而然對數學學習產生愛好,從而喚起其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網絡教育模式所設計的主題都是要求要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的題目要新奇、真實,選擇的內容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要具有現實性、具挑戰性和趣味性。
例如,選取“生活中的百分數”,“存款與利息”、“長方體物品的包裝”等作為單元主題。這些學習內容的本身就很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專注于學習和在線交流,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變學生“學數學”、“聽數學”為“做數學”。整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既是體驗、領悟的過程,也是學習、提高的過程,這使得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在數學教學中落實。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體會到學習學習數學的樂趣,再將自己通過調查、上網搜索、收集、處理信息后獲得的成果展示給大家。在共享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對學生優點的肯定,尤其是對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善于尋找其所具有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學習上形成良性循環。
學生通過網絡教育,具備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了問題意識,知道了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這比教師給學生任何一個結論都具有深遠意義。網絡教育給我們的教育和觀念帶來重大變革教師在教學中擔任的角色發生著徹底的改變。學生停止當學生,直接成為研究者,是一種學習的革命;教師停止當教師,作為學生的學習伙伴。這種教學模式的核心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這無疑是信息時代對學校教育要求的體現,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
參考文獻:
[1]查琴芳.網絡環境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9):72.
[2]趙晶鳳.淺析通過網絡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