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雪娟
計算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隨處可用,它貫穿于人生全過程。計算教學屬于小學數學重要組成部分,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計算能力,學生計算能力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小學數學成績高低,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大多會對學生進行計算能力的培養,以此來更好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怎樣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根據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和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比賽活動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可以說,數學無處沒有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開火車”、“對口令”、“小組賽”等形式激發學生。教師還可以在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數學生活情境教學,這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數學計算能力。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加減法教學過程中,可以詢問學生:“紅紅有8個蘋果,她想分給妹妹和弟弟,你們認為每人幾個蘋果才公平呢?”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口算、筆算、估算、簡算的訓練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抽出時間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聽算、卡片計算、課件計算等方式。為了提高學生口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記一些特殊的數字組合。如:和是整百的兩個數(73和27,98和2等);積是整百、整千的兩個數(25×4,125×8等);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口算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筆算訓練也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算,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算,既讓學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學知識前后融會貫通,這樣以來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運算法則、運算性質、運算定律、計算公式,并將其更好地應用到計算過程中,從而提高自身計算能力。在對學生進行筆算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按照學生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筆算的方式與技巧。最后,估算訓練以及簡算訓練,也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學生的口算、筆算、估算、簡算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才能提高自身計算能力,真正實現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這一目的。
三、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計算習慣
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要從每一個細節開始著手,讓學生養成良好正確的計算習慣,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因為失誤、粗心等現象所造成的計算錯誤。具體措施如下:1.認真審題的習慣。審清數字和符號,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審清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性,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判斷能否簡算,然后才動手解題。2.專心校對的習慣。孩子最明顯的心理特點是好勝心強,求快心切,往往見題就做,顧前不顧后。所以在實際的計算中,要求學生仔細對照,抄完后要與原題目中的數字與符號對照,做到一字不差,做到萬無一失。3.書寫工整、規范的習慣。4.在對學生進行計算訓練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讓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習慣。
四、針對各種計算題,要注重訓練
訓練要經常化,訓練題類型要多樣化,對重點的典型題、容易混淆的對比題、易錯題要反復練。平時,教師要注意優化練習設計,多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趣味性和思考性比較強的題目。對學生在練習中經常出錯的地方,老師要認真分析錯誤原因,要注意講解,及時糾正。此外,要多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題目,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運算,找出最簡便的方法。這樣既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這樣堅持不懈對學生進行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必須加強計算教學和計算練習,使學生的計算既準確又迅速,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我們教師自身要對計算法則、定律等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同時訓練應持之以恒,在計算教學中,做到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要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使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全班學生的計算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