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園園 李玲霞

【摘 要】目的:對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進行觀察。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的良好率為98.6%,對照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良好率為86.56%,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滿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兩組患者的組間對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升患者對于藥物治療的接受程度,減少患者可能會產生的對于治療的不良影響的反應,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應用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慢性胃炎;臨床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6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1
慢性胃炎通常有較高的發病概率,患者最主要的發病原因為飲食不規則,或者受細菌、真菌等感染或者心理壓力導致的慢性胃炎的產生,患者在發病之后,需要通過藥物進行長期必要的治療,但是治療過程中也會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例如患者的藥物使用的劑量、藥品費用及治療的時間等相關問題,對患者的依從性產生一定程度影響,通常治療過程中需要通過高質量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本次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進行觀察,現就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患者50例,其中對照組50例患者包括男性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齡分布為30-78歲,平均年齡為(58.89±6.89)歲,患者病程分布為(10.56±5.46)年,其中共有慢性淺表性胃炎76例,慢性萎縮性胃炎24例,共有學歷在高中以下患者20例,介于高中至大專間的45例,大專往上的共有35例,觀察組50例患者包括男性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齡分布為32-76歲,平均年齡為(56.78±6.56)歲,患者病程分布為(11.56±3.89)年,其中共有慢性淺表性胃炎6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32例,共有學歷在高中以下患者24例,介于高中至大專間的46例,大專往上的共有30例。將患者中有病史及相關的并發癥排除,同時對患者進行胃鏡的檢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對比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包括患者的飲食干預、用藥及常規的病房護理等相關內容,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健康教育指導,具體包括(1)慢性胃炎患者的飲食指導,同時在對飲食進行干預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必要的飲食相關指導,具體包括對于不良的生活習慣的干預指導,對患者的飲食不良進行必要的糾正,囑咐患者保持較為清淡的進食習慣,保證食物種類的多樣化,以及營養攝入的平衡,防止使用對食道及胃部造成嚴重影響的食物,避免使用辛辣的食物類型,保證合理的進食量,防止因為使用食物量的不當,導致對胃腸的一定程度影響,對于患有胃部炎癥的患者,對飲食進行嚴格控制。(2)健康宣教,在參考患者的學歷、理解能力及年齡等多方面內容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合理的干預,包括對患者進行健康內容的指導,通過床旁宣講、講座、小組活動、宣傳冊的形式進行健康內容知識的講解,強化患者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對于有較好的學歷及接受能力的患者,通過必要的宣教形式對患者繼續治療期間的疑問解答。(3)心理干預:通常患有胃炎的患者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心理,有多種新力量問題,胃部會有較為強烈的痛感,同時有腹脹、飲食不振等癥狀出現,通過藥物治療有較為顯著的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通過護理人員及患者的良性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對患者的多種不良的情緒反應進行疏導,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整體治療的效果,防止出現中途停藥的現象。(4)對患者進行生活指導,針對患者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多種不良的習慣等情況進行干預,防止慢性胃炎的加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生活內容指導,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狀況,讓患者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減少可能出現的壓力,使患者維持良好的心情狀況。
1.3 療效判定 對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對患者的各項生活狀態進行評分,包括運動、飲食、休息及心理狀況的滿意程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通過軟件SPSS 22.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通過卡方進行驗證,計量資料通過t進行驗證,通過()表示,如果有統計學價值,則P<0.05。
2 結果
對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的良好率為98.6%,對照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良好率為86.56%,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滿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兩組患者的組間對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慢性胃炎患者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治療期間的依從性相對較差,用藥的依從程度較低,導致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形成影響,對整體的治療效果不利,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的良好率為98.6%,對照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良好率為86.56%,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滿意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各項評分,兩組患者的組間對比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由此可見,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升患者對于藥物治療的接受程度,減少患者可能會產生的對于治療的不良影響的反應,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林甜美.健康教育干預應用于慢性胃炎護理的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影響分析[J].健康必讀,2018,(11):127-128.
韓秀菊.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的護理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2):281-281,282.
張俊紅.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8):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