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


【摘 要】目的:研究信息化教學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取某高校參與人體解剖學教學的學生5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研究組(信息化教學)與對照組(傳統教學)各26例,比較教學效果與教學滿意度。結果:研究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自我能力培養與溝通能力教學效果較對照組高,教學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對人體解剖學教學學生采用信息化教學能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滿意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3--02
經調查研究顯示,智能通信或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為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革或創新營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改革創新職業教育教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便于達到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的目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教師引導下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詳細闡述課本知識,學生被動接收理論知識,將考試成績作為掌握知識的目標,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導致教學效果欠佳,因此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是很重要的[1]。為分析信息化教學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取2018年5月-2018年10月某高校人體解剖學教學學生52例,研究組(n=26):男5例,女21例,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36±5.27)歲;對照組(n=26):男7例,女19例,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1.43±5.18)歲。兩組年齡等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2)研究組實施信息化教學,①教學方法:發揮學生課堂教學主觀能動性,采取網絡課堂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或案例角色法等方式明確教學目標,利用PPT瀏覽或微課等形式驅動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以圖片、視頻或動畫等形式高度重視其重點學習內容,確保教學課堂有趣且具體,課后則采用穴位保健或案例分析等形式對疾病知識鞏固,便于提高實踐效果[2]。②教學流程:課前要向患者發布課件,由學生對不懂的知識點標記,便于后續師生能共同標記重難點,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啟發學生查閱資料,在課堂上要提前導入視頻引起興趣,將下肢骨作為案例,重點內容是髖骨形態結構,利用3D數字人資源庫清晰的顯示髂骨、恥骨的分布與連接,將骨骼肌肉內臟合理分層,主動與學生溝通闡述實驗教學難點-骨盆的界線與分部,若懷疑存在骨折情況需要做好保暖或止痛,便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綜合能力。其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組內成員對下肢骨結構與骨性標志指認,采取提問或講解的形式加強師生間交流溝通[3]。
1.3 療效評價 教學效果:待教學結束評價研究對象理論成績、實踐操作、自我能力培養與溝通能力。
教學滿意度:待教學結束后向學生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采取百分制表示,滿意:85分以上;良好:61-84分;不滿意:60分以下。
1.4 統計學方法 取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教學效果)(),t檢驗。計數資料(教學滿意度)[n/(%)], 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教學效果 研究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自我能力培養與溝通能力教學效果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 教學滿意度 研究組教學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 討論
人體解剖學主要對機體器官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與生長發育規律進行闡述,在基層醫學中占據很大比例,屬于各專業醫學的必修課,常見輔助教學手段為教科書、圖譜或模型等,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局限性,解剖尸體資源短缺或模型嚴重耗損對實驗教學造成直接影響,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知識傳授,不利于培養學生能力,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欠佳。因此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早期配合針對性教學模式具重要意義,具時效性。
有研究報道,信息化教學能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質量,課堂上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預防填鴨式灌輸方式,將網絡課堂教學、任務驅動法與啟發式教學措施落實至實處,提前做好課前準備,采用圖片、視頻或動畫等形式高度重視學生的關注點,確保課堂教學更有趣,將其劃分成教學小組提高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并提高自主性與參與性,優化學習效率,同時采用課堂網絡習題形式對學生知識理解程度進行及時反饋,便于對教學側重點隨時作出調整,確保其學習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理論成績、實踐操作、自我能力培養與溝通能力教學效果較對照組高,教學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說明本研究 與侯杰,葉先才,沈忠飛等[4]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人體解剖學教學學生采用信息化教學能提高教學效果與教學滿意度,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馮瑤,謝劍,王玉勤等.基于PBL教學模式下的人體解剖學信息化教學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11(11):204-205.
郭芙蓮,于會豐.微課+微信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3):65.
閆勇.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解剖學教學平臺建設及應用[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9(03):93-96.
侯杰,葉先才,沈忠飛.創建人體解剖學以臨床為導向的立體化課堂教學新模式[J].解剖學研究,2015,37(0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