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琦
摘要:經歷了兩個主要發展階段的大學生消費金融發展到當下,已經成為以互聯網消費金融為主體的線上形式主導。但種類繁多卻規范有限的局限造成了不少潛藏的法律和信用風險,給大學生消費金融健康發展造成不少負面影響,應對這一不利局面除了需要針對大學生開展消費金融教育與引導外,還當加快完善信息共享與征信機制,并應做好對大學生消費者群體的合法保護。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金融;發展;問題;對策
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的消費金融發展可以基本概括為兩個階段。2004年至2009年期間可以被視作信用卡階段。此階段是以廣發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銀行面向大學生發行校園信用卡,從早期相對嚴格的風控到迅速發展為幾近零門檻,短短五年左右時間造成了不少銀行偏高的壞賬率,終于在銀監會一紙通知下偃旗息鼓。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蓬勃興起掀起了新一輪大學生消費金融熱潮。以BAT為代表的主要互聯網平臺先后推出各具特色的線上消費金融模式,由此啟動第二階段大學生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
一、大學生消費金融發展問題
(一)種類繁多但規范有限
自2013年“分期樂”誕生以來,基于互聯網的大學生消費金融便以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席卷全國。包括百度、阿里、騰訊等在內的主要互聯網企業均先后推出了各自名下的平臺消費金融模式,更迅速從全額發展到了分期付與小額貸的更多形式。
多種多樣的網絡消費金融一方面為平臺、電商積聚了強大的消費人氣,使這些互聯網公司在短時間內就獲取了大量基于大學生消費活動的豐富數據。另一方面,線上消費金融不僅進一步豐富了消費金融市場,給一度疲弱的金融信貸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而對眾多經濟能力有限的大學生來說,互聯網消費金融也拓寬了消費渠道,滿足了許多學生迫切的消費需求。
但是,由于同質化競爭嚴重,眾多平臺為吸引大學生消費者紛紛采取低門檻甚至零門檻政策,且缺少足夠參照經驗,平臺管理往往難以系統、規范。加之不穩定經濟來源和缺少足夠理性的消費意識的雙重制約,一些大學生沖動消費乃至攀比消費的現象屢屢出現。而平臺對新生金融業務管理缺乏規范、專業監管部門管理滯后以及高校與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等綜合影響之下,諸如“裸貸”問題、無力償貸自殺問題等一度成為大學生網絡消費金融的亂象。
(二)潛藏法律與信用風險
消費金融是高度活躍同時又有極高風險的金融活動類型,往往也是極易觸及法律底線的社會生活形式。比如違約。這既涉及大學生因無力償貸出現的違約,也包括平臺巧立名目亂收費、對大學生消費者信息的非法泄露、為收回貸款而出現違法催收等情況。
不僅如此,隨著構建誠信社會進程的加快,個人信用正在成為當下和未來大學生深入社會生活的“通行證”與“敲門磚”。信用記錄不僅將在諸如求職、就業等現實層面影響畢業生應對競爭壓力的決定性因素,也會在包括買房、購車等大宗消費活動中左右年輕消費者的成功率。一旦平臺消費金融出現違約等不良記錄,不僅會降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消費水準,更有可能成為背負一生的信用污點。
二、大學生消費金融發展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教育引導
消費金融作為金融領域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普通大學生往往難以全面掌握有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就需要高校重視并強化對平臺經濟、消費金融的教育,幫助大學生全面認識網絡金融的性質、特點、優勢或缺陷。
同時,消費意識、消費習慣作為個人品格的重要組成也屬于素質教育不容忽視的部分,需要高校盡快納入思政教育范疇有所側重和針對。尤其是面對一些大學生享樂主義思想嚴重的傾向,高校德育教育也應專門就理性消費、科學消費開展專題討論或主題講座。要引導并幫助大學生培養起更加健康、良好的消費思想與模式。
(二)加快完善信息共享與征信機制
信息時代背景下,數據正在成為加強監管、警示違約和維護良好信用記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事實上,各主要電商平臺在推出各自的線上消費金融之際,就已經掌握了數量可觀的大學生消費者信用數據。只是由于不同平臺之間出于競爭的需要而將各自的數據有所保密,造成不同平臺間存在不小的信息壁壘。這就給獲取大學生消費金融數據帶來人為的阻礙。
有關方面應當考慮加快建立健全大學生網絡消費金融的信息共享機制。尤其應當積極嘗試打破不同平臺間的信息壁壘。只有當壁壘得以消除,學生消費金融數據的獲取與系統構建才能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實現完善。而這無論對于平臺加強管理、大學生加強自律以及監管部門強化監督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消費者合法權益有法律保護。大學生作為消費者群體的組成部分并不例外。即便是采取網絡化消費,大學生的消費金融亦在法律規范范圍內。因此,強化大學生消費者權益保護非常重要。
管理部門應當在現有法律法規基礎上盡快推出專門針對大學生等年輕消費者群體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其中既要涉及大學生消費者對平臺消費金融細則的知情權,又要有高度針對性的隱私保護權。法律保護條例的制定可以采取先試點后推廣的方式,在具有受眾基數大、代表性顯著的高校中試點實踐,總結經驗后逐步放開,最終形成法律條文。而大學生作為相對弱勢的消費群體,監管部門還應嘗試擴大法律援助范圍等方式為合法權益受侵害的大學生提供幫助。
三、結束語
消費金融的出現是時代發展與市場化深入推進的必然結果。然而專門針對性大學生群體的消費金融則因其對象的特殊性而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風險。發展大學生消費金融應當更加集中于學生學業的核心任務,而不應當是鼓勵超前、沖動與攀比式消費的怪象。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理性消費和消費金融專業知識的教育至關重要。這不僅是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消費金融的重要舉措,也是防范消費金融風險、推動金融市場規范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王達.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中美互聯網金融的比較――基于網絡經濟學視角的研究與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16,12:47-57.
[2]鄭聯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6,05:10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