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良 馬銀月 朱訓泳
摘要? ?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本文通過分析六合區馬鞍街道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農業經營主體整體實力、搭建農業經營主體服務平臺、突破制約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瓶頸等對策,以期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關鍵詞? ?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現狀;問題;對策;江蘇南京;六合區;馬鞍街道
中圖分類號? ? F32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4-023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近年來,六合區馬鞍街道緊緊圍繞轉變農業經營方式,以土地流轉為載體,通過政策激勵、組織引導、行政推動等舉措,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專業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專業合作社為紐帶,農業龍頭企業為骨干的多種生產經營主體共存的農業經營格局,有力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經營,推進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帶動農民致富。但是與先進地區的發展成效對比,該街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應更加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工作,不斷擴大總體規模,增強單體和聯合體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1? ?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1.1? ?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迅速
目前,馬鞍街道已累計興辦各類家庭農場146家,流轉耕地總面積達0.66萬hm2,占總土地面積的67.56%。已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202家,注冊成員總數1.8萬戶。全街道共有各類農業企業77家,其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區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有效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了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直接帶動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
1.2? ? 經營服務范圍面廣、層次不斷提高
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呈現出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趨勢。從經營范圍來看,在主導產業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基本實現領域全覆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業分布涉及精細蔬菜、高效園藝、花卉苗木、優質稻米等方面,如“大圣”水芹、“金陵貢”大米、“愛芹海”菱角、“寧晨”花卉等。從服務內容來看,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引領農業特色產業,實現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經營等方面表現出強勁的活力,已由過去向農戶提供單純的生產、技術合作,逐步向綜合服務方向發展,服務合作層次不斷提高。
1.3? ? 主體的輻射效應日漸顯現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信息、技術、市場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農村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以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方面具有引領作用[2]。如位于農業園區的南京駿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泥橋村流轉土地面積近200 hm2,成為馬鞍街道規模最大的種糧大戶。該公司先后舉辦農業部、江蘇省農委的地力提升培育現場會,積極示范推廣稻麥新品種、新模式和水芹龍蝦栽培模式,引領帶動周邊群眾獲利增收。
2? ? 存在的問題
2.1? ? 經營主體運行管理有待加強
近年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連年增加,但普遍質量不高,對農民增收帶動能力不強。一些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內部機構設置,職責劃分不清晰,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運作管理隨意性大。就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水平來看,深加工產品較少,多數經營主體還處于出售原料或生產初級農產品的階段。
2.2? ? 政府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國家農業補貼政策體系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針對新型主體的專項扶持政策不多。雖然目前實行水稻、小麥和設施農業等種類的農業保險,但是由于保險覆蓋面、保險種類、防災機制和賠付水平上的局限,難以形成對現代農業的有力支撐。近年來,馬鞍街道不斷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品牌,但有代表性的地域化品牌較少。針對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需求,還沒有形成產前育種出苗、產中農資配送、產后收購處理的一條龍服務體系。針對技術指導,基層農技服務人員受知識水平、人員斷層、經費不足等因素制約,技術服務難以全面落實到位。
2.3? ? 設施用地審批難
用于農業生產的設施用地,由于受基本農田保護、農業規劃等方面影響,真正能夠辦成的設施農業用地的企業很少;而且這類用房土地審批手續比較繁瑣,農戶實際操作困難較大。大多數經營主體愿意自己出資建設糧食曬場和倉庫,但又因與控違工作相沖突而無法實現。
2.4? ? 種植水平不高、效益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