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英
【摘 要】 在歷史課中融入信息技術,是實現古代與現代、過去與當下、傳統與創新的有機結合。有助于推動中職學校發展,強化歷史教學的課堂效果,保證在學習歷史的同時,讓中職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做到現代與傳統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多媒體 ?中職歷史 ?課堂應用
前言
目前,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以圖文、影音為表現形式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院校歷史教學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學好歷史,學生便可以了解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歷史進程,深切體會新中國建立的艱辛和不易,從而教育他們要懂得珍惜和平、珍惜眼前。最終,要懂得和明白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增強為家庭、為社會、為祖國貢獻力量的榮譽和自豪。那么,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利用或怎樣利用多媒體開展中職歷史教學,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呢?這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在目前的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歷史課堂中能夠使用的多媒體手段可以說是多種多樣。這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對歷史信息與知識加以系統化整理,并通過多媒體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傳遞。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 激發學習歷史興趣
以本人的親身經歷為例,很多學生為什么不喜歡學習歷史?一方面是受到主觀因素影響,因為學歷史不僅要記很多的歷史時間,還要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意義與影響等等諸多內容做到了解和記憶。不僅要學古代史、近代史及現代史,還要學中國歷和世界史。內容多而復雜,從而導致了學生在主觀上怕學歷史;另一方面是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上出現了問題,本應該生動有趣的歷史內容,被呆板地講解,“照本宣科”的現象屢見不鮮,從而導致學生對歷史缺乏學習興趣。
舉例說明:在講古代史中的南宋歷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抗金名將岳飛的影視資料,或者播放一段《滿江紅》的獨白。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可以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隨后教師引出:“同學們是否想了解岳飛這個人呢?那就讓我們來好好學習一下南宋的歷史。”而后自然進入歷史知識講授——南宋的由來,岳飛為什么是抗金名將?抵抗的是哪個金,靖康之恥又該怎么解釋等等一些列的歷史問題也隨之得以解決,與此同時也使學生的腦海中產生一連串的歷史情景。最后,當南宋歷史講授完畢前,再播放一段關于岳飛悲劇收場的影像資料,從而以岳飛這一人物的“知名度”來加深學生對整個南宋歷史的印象,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會更加有興趣。當然,這其中融入故事性的歷史授課教師所發揮的作用十分關鍵。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 呈現歷史年代感
為什么要在中職歷史教學中融入多媒體?那是因為很多歷史場面、歷史事件只是通過口述或者自我想象,學生很難有深刻的印象。他們并不能完全想象得到抗美援朝的慘烈、紅軍長征的艱苦、軍閥割據的畫面、晚清政府的腐敗等等。這些歷史內容如果以多媒體的方式加以呈現,會大大加深學生的印象,方便他們更容易思考和理解。以紅軍長征的歷史講述來說,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播放關于長征的影片,如《我的長征》《血戰湘江》等等,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當時長征的苦難和艱辛,另一方面,以影視資料展示的歷史畫面能給學生帶去更深刻的印象。當然,在這其中,教師要引導好學生如何正確看待歷史和影視資料的區別。只可以以影像資料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不能說影視所展現的就是真實的歷史。
此外,利用多媒體可以更直觀地展現歷史的年代感,增強學生對歷史時間和歷史事件的感官認識,從而大大加深印象,記住事件時間和事件內容。如近現代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微課制作,呈現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海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九一八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國際、國內大環境,現實場面,讓學生記憶事件的發生時間、影響、歷史意義等等。在課堂中進行播放,學生通過微課視頻的觀看,要比教師口述歷史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記住。同時,按順序的播放,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的印象。隨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過電影”式回憶,共同來復習自己記住的內容。
三、拓寬多媒體教學渠道,開展多樣教學
很多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常常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播放視頻、播放課件就算是應用多媒體進行應用教學了。這種想法不能說是錯誤的,而應該說是不太全面。利用課件、視頻進行播放而進行的多媒體教學只是多媒體應用的一種。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充分看到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能夠利用這些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多樣教學,并不是僅僅局限于視頻播放。如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公眾號、訂閱號、微博,現在比較流行的短視頻軟件等等都屬于多媒體教學范疇。
特別是信息技術獲得極大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因此,中職歷史課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便利條件開展多媒體教學。如開通微信訂閱號,建立歷史故事專題,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利用微信訂閱號功能進行歷史故事講述,讓學生通過手機學習歷史知識。為了尋求一定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結合訂閱號內的內容展開提問。此外,微信公眾號也能實現這一功能。教師也可以通過手機短視頻APP開展歷史授課,將重要知識點集中在一個短小的視頻予以呈現,從而實現多媒體的多樣化應用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當然,這也需要教師在方式、方法上注意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中職歷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按每個歷史時期的順序對每個朝代的著名事件進行訂閱號制作,將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編輯。夏、商、西周、東周等等每期進行專題制作。這樣做更能讓中職學生深切地了解歷史,對中國歷史有一個清晰的宏觀認識,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好具體的歷史知識。
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就歷史故事拍攝短視頻作品,既能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又能提高他們對歷史的興趣。當然,這需要教師做出具體要求,隨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歷史觀,避免學生對歷史造成誤解,錯誤地將所有影視化作品當作真實歷史。避免學生惡搞歷史來博取關注,要尊重歷史,重視歷史。這也不失為一種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的方法。
四、發揮多媒體啟發作用 解決重難點問題
多媒體教學在中職歷史課堂中的應用,可以很好地起到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性的作用,當然這其中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主動性的提高,無疑會對歷史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突破重點和難點問題。
例如,在“新文化運動”這一歷史事件的教學中,教師將搜集和整理的影像、圖文資料進行播放。同時,結合相關問題進行引導性啟發“通過觀看視頻,你知道新文化運動發生的背景是什么?當時的中國正處于什么樣的狀況?你能說一些關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么?”等等。這些問題的給出都會引領學生去思考影像中的內容,從而主動進行總結,并給出自己的認識和答案。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多媒體應用的方式方法,在面對一些比較重要或者難度較大的內容時,教師應放慢節奏,一邊播放影像,一邊進行講解。如在講授“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時,就是比較難的一部分內容,很多學生并不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涵和意義。為什么它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為什么它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為什么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如果這些問題,老師能夠給出清晰的解答,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之后發生的歷史。這一節需要學生注意區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所以,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列表格方式對這兩個相近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教學。
結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多媒體開展教學已經成為時代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中職歷史課堂中的多媒體應用,更能幫助學生學習歷史、掌握歷史,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歷史素養和文化素養,最終成為對社會有用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楊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中職歷史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研究,2018,05,20-21.
[2] 張云麗.淺談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化教學,2018,04,12.
[3] 曹世亮.中職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職教天地,2019,05,10-11.
[4] 王德道.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臨沂高新實驗中學,2018.05.12.
[5] 錢晗.探討中職學校歷史課堂教學的優化[J].才智創新教育,2018,07,11.
附注:2018年度南平市職業教育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中職歷史課教學的實踐研究”論文,課題立項編號npzj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