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琦
【摘 要】 本文重點闡述教育評價應如何發展和延伸,如何構建校外評價的體系化,并指出“校外評價”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性。
【關鍵詞】 教育評價 ?發展 ?延伸 ?體系化 ?構建
“校外評價”指一個教學單位打破時空限制,突破校內應有的評價體系,如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課程評價、教學評價與管理評價等,擴大評價的范圍,發展教育評價的方式,放大外延,增加內涵,變換思維,評價向校外延伸,使評價主體多元化、立體化。 “校外評價”大致包含五個方面:畢業生跟蹤評價,校外社會人士(以家長為主體)的評價,同類學校、同行業者的專業評價和行政各主管部門的業務評價,全媒體時代的輿論監督。
一、畢業生跟蹤評價
畢業生跟蹤評價的作用一是檢測學校管理和教學行為的好壞度以及管理方式和教學行為的可行度和發展前景。
案例一:某市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級對分別來自四所義務階段學校(A.B.C.D.表示)的學生進行評價,發現A校學生的行為習慣好,B校學生知識面較廣、有潛力,C校學校行為習慣最差(按比率算),D校學生最勤奮。這一結果說明,通過畢業生調查可以清晰地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和學校的校風作出評價,可以客觀理性地跟蹤反饋學校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便于學校的建設與發展。
畢業生跟蹤評價的作用之二是檢測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班級的管理水平。
案例二:某所(A)義務階段中學升入某所示范學校高一年級學生50多人。高一年級下學期的調查評價發現:學生語文水平優秀等次的,特別是作文水平高的學生全是來自A校,作文競賽前20名也被A校盡收囊中。這一案例充分說明A校的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很高,可謂是“以一斑窺全豹”。這一調查發現,重視畢業生評價、客觀地鑒借評價結果是校外評價方法的一個重要步點。
二、校外社會人士(以家長為主體)的評價
校外社會人士可由社會知名人士、家長代表等組成。他們的參與,為學校的“開張圣聽”“察納雅言”提供了渠道,讓學校的發展有了更多、更好的合理化建議。他們的評價是學校管理者難得的管理“小貼士”。
這一評價可以包含以下幾個內容:一是對學校發展的獻計獻策;二是對學校管理的定量或定性的評價;三是對某些教師的教學水平、師德師風、心理素質等評價。一般這類評價的執行方式有座談、問卷調查、電話來訪、學校信箱等。實施這種評價,切忌搞形式、走過場,切忌為評價而評價,它要求重視反饋、重視吸收、重視改進、重視發展提高。
三、同類學校、同行業者的專業評價
這類校外評價是目前很少實施的一類評價,它是是目前實施難度較大的一種,它的人為性、情感因素更多一些。
同類學校和同行業者一般對自己的對手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對與錯,優與劣的把握也拿捏得較有分寸。他們能從自己的標準出發,判斷和衡量別人,因此這種評價有針對性,能切中要害,有利于指導工作。同類學校和同行業者評價是一個層次較高的評價方式,它有良好的評價知識和評價技術作基礎,也有很多潛行的評價標準在鋪墊,在評價上有權威性和有效性。
對于同類學校和同行業者的評價首先要構建一個評價制度,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要為這一評價創設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要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評價意見、評價方法、評價管理機制,在評定內容上要從實際出發。同類學校和同行評價,目前在評價體系中仍處于起步階段。這種動態評價模式是值得提倡和大力推廣的。
四、主管部門的業務評價
行政各主管部門的業務評價對學校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如市容局文明辦可以對學校的校容校貌、文明程度進行評價考核,衛生部門可以對學校的衛生狀況的檢查進行評定,紀檢部門可通過違法違紀、執法力度考察評定學校工作,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對學校的各項辦學行為、教育教學進行檢查評價等等。
這些檢查從目前狀態來看,較為頻繁,也逐漸規范,但是各自為戰,沒能上升到綜合性的評價層面。檢查一過,促進發展便被擱置。這就要求要建立和設置綜合評定辦公室,統一部置,統一標準,統一評價,有檢查、有督促、有反饋;要把評價督、促發展作為目標,并且評價內容要公開化,讓社會監督學校,讓社會評價學校。
行政各主管部門的業務評價,專業水平高,標準高,有利于糾正學校的辦學行為和違法亂紀,是學校辦學方向的導向標。學校從中可找到差距,發展自己。這些行政主管部門的業務評價,學校擔心的是,檢查是為了“要一點”,評價是為了“收一點”,督導是為了“吃一點”,讓評價變味、變形,學校感到有壓力,避之不及。因此有一個良好的社會評價機制、有一個綜合性的評價機構,有一個讓人們放心的評價環境是人心所向的事。
五、全媒體時代的輿論評價
新媒體時代,信息瞬息萬變,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處理手段發生深刻變化。學校教育教學,首當其沖,站到了變革的風口浪尖。因此研究學校場域中全媒體傳播下的獨特教育規律,直面現實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才能讓學校教育在全媒體時代更好地引領學生的成長,也能讓學校更加健康、更加安全、更加美好地發展。
要構建四大平臺包括學校信息發布平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信息檔案管理平臺、信息安全危機管理平臺。及時引導輿論的評價的同時要完善和建立健全各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要特別關注全媒體時代的輿論監督問題,讓學校健康良性地發展。
“校外評價”體系化的建構,除了要明確和明白要構建的具體內容,更不容忽視的是“校外評價”保障體系的建立。為保證“校外評價”活動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就需要建立一個龐大的教學教育評價活動研究系統,指導幫助學校和教師理解掌握教育評價的精神,并通過行政部門和督導系統保證既定目標的實現。它包括制定質量評價政策,明確質量保障主體,建立健全評價質量保障的組織機構,完善評價質量保障的方法技術系統和建立健全評價質量的保障機制等,保障體系的建立健全能為“校外評價”體系的實施保駕護航。
完善和發展“教育評價”,提升“校外評價”的籌碼,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評價的功能與價值,使評價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深入化。愿“校外評價”這朵花越開越艷,越開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