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 要:現在的孩子由于過度保護而顯得思想逼仄、精神局促、缺少詩意,那么教師可以通過回歸語文本色,守住童心守住善,關注文本發現美,培養學生閱讀經典及自覺寫作的習慣等方式牧養學生的詩意生命。
關鍵詞:語文;牧養;詩意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過度保護中,他們被占有著、被控制著,他們被家長和老師的樹起種種規矩和條條框框圈養起來。他們衣食無憂,但思想逼仄;他們見多聞廣,但精神局促。他們被世風、被人心過度“文”化了,缺少“野”性,因此我們很難看見現在孩子身上的那種不加雕琢的勃勃生氣。
王崧舟說:“我有一個夢:讓語文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
他這么說,也這么做,2004年,他首創“詩意語文”,并且身體力行,一直在為“語文的詩意存在”努力著、實踐著,在為牧養學生的詩意生命不斷奮斗者,且卓有成效。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一、回歸語文的本色,關注文本發現美,用本色語文牧養學生的詩意生命
什么是本色語文?本色語文不是某種語文,本色語文就是“語文”。既然本色語文就是語文,那么為什么要在“語文”這一中心詞之前冠以“本色”二字呢?因為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淺、或明或暗地存在著非語文、偽語文,甚至去語文的跡象和癥候,也就是“虛”“鬧”“雜”“碎”“偏”等語文教學現象,所以在“語文”之前冠以本色,意在強調、凸顯語文的本質屬性,意在喚醒語文教師對語文的原初狀態、本來面貌的觀照和審視,也就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文本上,回到語文那兒去。
詩意即本色,只要文字存在,詩意便不會消失。所以,我們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課本上,關注文本,細研文本,從文字本身發現語文的美,尋找語文的詩意;不再去脫離文本做一下花里胡哨的“表演”,把語文課弄得像音樂課、思想政治課、歷史課、影視課……這樣的語文課往往使語文脫離了文本,失去了詩意。
那么,我們在回歸語文本色的同時如何發現語文的美呢?那就要用心解讀文本,我們要從文本精致的構思技巧上、不朽的精神母題上、深邃的哲理境界上、出乎意料的章法上、細致入微的線索上、鮮明的語言節奏上、在匠心獨具的表達手法上……發現文字的美,語文的美。回歸語文本色,還語文以詩意,還生命以詩意。
二、守住童心,這樣就守住了語文的根,守住了學生的詩意生命
天下至文出童心。“每個兒童都是天生的詩人,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段詩意盎然的時光。”讓童年閃耀詩性的光輝,也許,這就是詩意語文的理想吧?
一個人,童心不泯,他的生活就會永遠流溢詩意的光輝。
一個人,童真常在,他的世界就會永遠充滿詩意的芳香。
“我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看白云多柔軟\瞧太陽多明亮\望啊,望——\藍天是我的課堂。”(兒童詩《我想》節選)
沒有童心,沒有童真,哪有這么豐富的想象?哪有這么觸動人心的詩歌?詩在哪兒?詩在童年,詩在清瑩的眼中,詩在遠離塵囂的孩子的心中。
那么,我們心中要時時裝著孩子,裝著童真,裝著詩。心中有詩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純真和良善為伴。心中有詩的老師們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在驀然回首間看見了自己心中的神——童心、童真!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守住童心,讓孩子們生活在詩意中!讓我們自己的生活多一份詩意,少一點喧囂。
三、守住善良,這樣就守住了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守住了語文的詩意,守住了學生的詩意生命
我們往往為了遵照教參,為了自己預設的答案或板書,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順到我們的思維上來,而不去問一問學生為什么這樣想;為了讓學生寫一篇優秀或合格的作文,這般提示,那般講解,講方法,說技巧……學生寫完之后只是按照自己的經驗對學生的作文大批特批,從不問問學生為什么那樣寫。凡此種種,我們只是以自己的經驗在規范學生、束縛學生,甚至在扼殺學生的天性、童真、美好和善良。
大家都熟知《天堂與地獄》的故事吧,讀完全文,當你問“你愿意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假如你的孩子或你的哪個學生說:“我要下地獄。”你一定會認為他們心理不正常或者有意與我們作對。但當我們知道他下地獄是為了“告訴地獄的人怎樣才能吃到粥”時,我們是不是深感慚愧?
好在我們還能慚愧。你能慚愧,你就守住了真,守住了善,守住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就守住了學生的詩意生命。
四、以課本名著導讀為牽引,引導學生閱讀經典,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用經典牧養學生詩意生命
“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書,多讀經典名著,對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提升及精神世界的洗禮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們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018部編本7-9年級語文教材每一冊有兩篇“名著導讀”,四篇“自主閱讀推薦”,我們可以有計劃地在前半學期課內外邊讀邊記完成第一篇“名著導讀”的閱讀,后半學期完成第二篇“名著導讀”的閱讀;利用這個學期的雙休日節假日完成四篇“自主閱讀推薦”,并要求寫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或讀后感。每個寒暑假再布置3~4本的名著閱讀,可以用“親子共讀一本書”“讀書分享”等形式閱讀,盡量調動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并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考。名著的熏陶作用不言而喻,初中三年,讀三四十本名著,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會有大的提升,生命必將詩意盎然。
五、合理而又巧妙地設計作文訓練題目,鼓勵自由表達和創意的表達,引導學生自覺寫作,抒寫真性情,牧養學生的詩意生命
我們的寫作教學一定要制訂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要讓學生走進生活、擁抱生活,讓作文題材鮮活異常。
“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我們要用發展的理念來評價習作,多鼓勵、贊賞,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敢于說真話、抒真情,善于表達,喜歡寫作,喜歡記錄自己的人生軌跡,用詩歌記錄生活,讓生活充滿詩意,讓學生的生命充滿詩意。
當然,初中語文教學牧養學生詩意生命的方法還有很多,也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守住童心守住善,只要我們回歸本色發現美,語文課始終以聽說讀寫為本,那么,我們一定會讓語文課永遠富有詩意,一定能牧養學生的詩意生命。
參考文獻:
[1]陳麗榮.董一菲“詩意語文”教學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孫麗姣.王崧舟“詩意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方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