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順達
摘 要:新課程改革后,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其中,德育是教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發展。現以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為例,就如何將其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促進學生良好發展進行如下分析。
關鍵詞:小學體育;德育;課堂教學;滲透策略
德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程改革后教師要不斷注重的內容。所謂德育,就是指教師通過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進行引導,使其形成成為品行端正的人才。而體育課堂教學則能夠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有效載體,使學生通過體育教學中的相關活動與課程,不斷強健自身體魄,磨煉其自身意志,使其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向上發展。因此,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十分重要。那么,如何使德育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值得教師認真考量。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1.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起到良好模范帶頭作用
教師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年齡較小,極易受外界影響,其模仿能力較強。那么,教師的相關舉動與表現對學生影響較大。因此,教師要想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首先,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注重其個人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其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大對學生的情感關懷,并且自身對待相關體育活動積極認真,為學生做出良好示范,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面對相關教學內容,并使學生養成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品質。最后,教師應當與學生多溝通,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面對學生的相關課堂表現給予學生鼓勵,并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明確課堂教學紀律,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與學生均對體育課堂教學不重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完成相關活動便自行活動。針對這一教學現象,首先,教師應當擺正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的體育課堂教學。其次,教師要不斷更正學生的思想,明確課堂教學紀律,使學生擺正對待體育課堂教學的態度,從而使教師能夠有效將德育滲透到其中。除此之外,體育本身除了能夠強健學生體魄之外,其自身是一項競技性運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既包含競爭關系,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合作關系。而教師則應當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相關運動中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使其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均能夠產生集體意識,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
3.有效開展體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心態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其思想并不成熟,在相關體育活動中彼此之間極易產生摩擦發生沖突。而這類現象教師如若不謹慎對待,那么極易影響學生的健康心態。因此,教師應當合理有效地開展體育活動,使學生在相關活動中進行積極溝通、交往,使其形成團隊意識。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感受到集團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感受到體育課堂的意義,又能夠使其彼此之間積極交往,使學生學會在團隊中合作與分享,從而培養學生寬容的品質。此外,對于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教師要積極鼓勵,使其大膽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使其在集體這個大家庭中逐漸開朗,使其健康向上發展。
例如,“短跑”是學生在小學體育中所要學習的一項內容,教師在關注學生進行相關姿勢與運動過程中所要注意的細節外,組織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小組接力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組內會就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探討分析,并對出賽順序進行討論。而針對其他小組的表現,小組成員之間也會進行相關意見的發表。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小組共同討論關于“短跑”的相關細節,彼此之間交流討論、相互學習、相互影響,那些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則能夠利用這一機會發表意見,從而逐漸培養其與他人溝通交往的能力,使其不斷敞開心扉,積極向上發展。
二、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要不斷更正教育教學觀念,將體育活動有效開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此外,教師要想使德育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那么,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不斷改正自身不足之處。同時,教師在相關體育活動中要盡可能地去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發現學生的性格特點,“對癥下藥”,使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宇鴿.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1):173.
[2]韋亮亮.淺談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田品牌(下半月),2014(227).
[3]王麗華.分析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158.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