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珍 石曉輝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務。領導干部和黨員應當發揮好“關鍵少數”的作用,帶頭上講臺、走基層,既做實干家,也做宣傳家,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群眾心里走。作為一名教師,牢記“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那么簡單,更要付出自己無私的愛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讓愛心灑滿學生的心田;作為一名黨員,必須認真履行黨員職責,在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急學生家長所急,想學生家長所想,全心全意為家長學生服務,讓黨的光輝照亮每一個角落。
一、響應號召,創辦“愛心學堂”,播撒愛黨的種子
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貧困青少年能否正常求學,關系到地方的發展進步和國家的興衰成敗。”我們不忘初心幫貧扶困,踐行社會責任。我們學校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辦“愛心課堂”。
首先全校黨員干部集中開會討論優先服務對象,明確了黨員干部優先服務對象為需要幫助的家長和需要關愛的學生,主要是留守家庭、困難家庭、離異家庭的學生;明確了開辦“愛心學堂”的目的,一是解決家長怎樣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問題,使家長成為“合格”,甚至是“優秀”的家長,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學習服務,做好學生的后勤工作。二是解決孩子們心理和學習的問題,使學生的思想健康向上,學習積極進取。
其次,全體黨員通過分組調查走訪,了解這部分學生的家庭狀況,孩子的學習情況,確定了需要優先服務的關愛學生名單。
最后,這些被關愛的學生就在我們的“愛心學堂”里學習。第一節課書記對孩子們說:“我是一名黨員,是為人民服務的,很高興為你們服務,希望從這一刻起,我們是無話不談的忘年交朋友,有什么困難我們共同去解決。”
二、群策群力,辦好“愛心學堂”,澆灌愛黨的花朵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些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該怎樣來澆灌呢?使其茁壯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回想習近平語重心長地告誡黨員干部的話語:“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這是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實情,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拿出破解難題的實招、硬招。有了這些理論做指導,我校黨員同志們就“愛心學堂”的事情,積極討論,出謀劃策。
1.制定具體可行的方案。為確保“愛心學堂”的質量,我們制定了一套方案:每一位參加“愛心課堂”的志愿者,都要盡職盡責,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孩子們,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微笑、一個溫馨的擁抱或者是一句贊美的話語。“愛心學堂”的孩子們每周上課的次數有保障,上課的老師有安排,上課的內容有記錄,學習后有考核。
2.編寫“愛心課堂”教材。由于這些孩子們年級不同,不能使用統一的課程,我們就選擇自己編寫教材;如果像輔導班那樣,只是看著寫寫家庭作業,孩子們會厭倦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合適的教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編寫了一套“愛心課堂”教材。
3.開展“家庭教育沙龍活動”。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家庭教育。家長想要正確地教育孩子,就必須要有正確的養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我們要幫助家長,不斷提升他們的教育觀念,因此我校黨員教師和被關愛的四十多名家長共聚一堂,開展“家庭教育沙龍活動”。如“小學生學習中的困惑”“怎樣做陽光少年”“考前如何引導孩子高效復習”“你真的懂小升初嗎”等。活動中學校邀請到家庭教育專家為家長答疑解惑,并與家長們一起互動,使家長們重新認識了孩子,并審視了自己的行為,了解了孩子現在的心理困惑與恐慌,明白了作為家長的職責,學到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4.“愛心課堂”走入社區。為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實現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銜接式教育環境,教師志愿者與社區工作人員攜手辦好“社區愛心課堂”。
5.結成一對一的“關愛對子”。所有正式黨員同志和被關愛學生結對子,發放“愛心卡”。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教師在“愛心卡”上寫下了能促使孩子們積極向上的寄語:有做朋友的真誠祝福語,有詢問孩子的微小心愿,有鼓勵的話語、贊美的語言……
目前,我們發現參加了“愛心課堂”的孩子們,和同學、老師們的交流多了,笑容也多了,性格更加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有所改善,大家都跟著開心;同時,我們的家長也慢慢地變得更加充滿教育智慧,懂得如何更好地和孩子們相處。一幅幅和諧美好的親子畫面,讓我們暗自喜悅。只要是對家長和學生好,我們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深入學生,密切聯系家長,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讓愛心灑滿心田,黨輝照亮角落。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