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 要:首先從家校合作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出發,并對其進行了簡要的闡述,說明在當下社會家校合作理念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然后對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從班主任的角度提出了三點建議,希望能給班主任未來的教育工作帶來一點借鑒意義。
關鍵詞:家校合作理念;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是一個國家未來長遠發展的希望所在,是一個國家得以綿綿不息傳承的基石。在當今社會,我國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視。當今世界的經濟在向全球化過渡,而教育同樣也在向著多元化過渡。從古至今,對小學生的教育從來都不單單是學校的責任,家庭教育也在其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
一、家校合作針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說,其目的就是為了使小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鋪設未來前行的道路。由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無法作為獨立的教育體系存在于整體教學之中,所以,它更需要有一個外部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展開。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現代教育就是為了給小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其可以在優秀的環境中得以茁壯成長。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有兩點:一點來自主觀先天的基因,由父母所賜;另一點來自外部的客觀環境,由現實決定。在這其中,家庭和學校兩個外在環境,對小學生的影響最為深遠。兩者并不互相孤立,反而是相輔相成,家庭教育可以看做是學校教育的延伸,而有效運用家校合作的方式進行啟蒙教育,對小學生未來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一)班主任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說“人性本惡”;世碩說“人性亦善亦惡”;告子又說“人性無善無惡”。關于人性的觀點,自古以來,哲學家和思想家們都在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然而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那就是外在的環境。無論是哪種思想,最后的走向都是根據外部的環境來使得人逐漸向好的方向發展。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各不相同,也就使得他們的性格特點各有特色,其心理活動也有著較大的差異。班主任在為學生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時,首先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成長環境,再根據不同的學生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以請家長幫忙,進行輔助教學,如:針對單親家庭、留守兒童要給予足夠的關懷和鼓勵;針對心里脆弱、多愁善感的同學要使用溫柔的語言,讓其體會到世界美好的一面等等。通過以上種種辦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發展,這也正是體現了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個性化心理健康教學模式。
(二)班主任應該善于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設家校平臺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無數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不斷平民化,也更多地被應用到了小學教育當中去,這也為班主任對小學生身心健康教育開展了良好的途徑。班主任可以利用當下互聯網平臺的便捷,建立新的教學方法和溝通模式。班主任可以與家長建立溝通平臺,并將學生在學校的各種日常表現記錄在內,以分享的形式將這些圖像和視頻上傳到平臺,使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到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情況,更方便與老師進行溝通,并給出一些參考意見。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也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學在學校當中的趣事以及老師和家長的鼓勵贊美,這對于小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巨大的好處。
(三)班主任積極組織課外教育實踐活動構建和諧家校關系
優秀的教育一定不會是單一的、照本宣科的,而是多元化的、具有實踐意義的。陸游曾告誡自己的孩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荀子在《勸學》中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所以,對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來說,具有實踐意義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極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例如:班主任可以經常性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使得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在實踐的過程當中,使得學生能夠理解家長的辛苦,也使得家長能夠更加體會到孩子的內心活動。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意識,最終使其實現健康成長。
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他們與小學生待在一起的時間長度甚至不亞于他們與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班主任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小學生的第二個父母,其一言一行對小學生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方式,通過家校合作的理念來最終使得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杜瑞紅.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189-19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