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麗
[摘 要]新形勢下,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并越發關注自身健康問題。因此,人們對醫院的重視度明顯增強,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成為多數人的生活方式,推動了醫院業務的迅猛發展。同時,當前大病發生概率的不斷增多,人們對醫院的需求與日俱增。新醫改模式下,醫院管理出現新的問題,如管理部門設置不合理、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欠缺、醫院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等,增大了醫院管理風險,制約了醫院發展。對此,文章基于風險管理,對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開展探討,以期全面提高醫院管理水平,推動醫院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風險管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R197.3
1 前 言
新形勢下,醫療行業的市場激烈競爭不斷擴大。而醫療制度的不斷改革,推動了醫院格局呈現出多樣化形式,該種情況下,醫院面臨較大壓力,風險明顯增多,此時,公立醫院想要脫穎而出,應由內部控制著手。[1]對此,加強風險管理,優化內部控制體系,對醫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風險管理簡述
2.1 風險管理的概念
所謂風險管理,主要是指識別、度量項目風險,制定、選擇和管理風險處理方案的過程。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系統的、完整的過程。在醫院風險管理中,風險是管理的對象,單位或個人作為管理主體,以最小成本得到最大利益則是風險管理的目標。在風險管理中,通過風險發生概率,以科學方式針對性控制風險,有效降低風險的發生,盡可能降低醫院財務損失,是風險管理最理想狀態。[2]
2.2 風險管理的過程
在醫院發展過程中,風險管理具有以下步驟: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處理,風險監控。
風險識別。通過各種方式對醫院經營過程進行判定,識別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分析導致風險的因素,為風險控制提供準確的信息支撐。在醫院風險管理中,風險識別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著風險管理水平。因此,加強重視風險識別,有利于幫助醫院預防潛在風險,推動醫院健康發展。
風險評估。評估風險主要是對風險的類型、風險的大小進行評估,并結合實際情況判斷醫院承受風險的能力。同時,風險評估能夠為管理人員管控風險提供幫助,使其能夠首先對較大風險進行管控,以此降低醫院損失。
風險處理。在對風險進行處理時,工作人員應以風險的評估作為基礎,根據輕重緩急對風險進行先后處理,以此將風險對單位的影響控制在較小范圍,有效降低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
風險監控。通過對風險管理的各個步驟進行實時監控,保障風險的準確識別、精確評估、高效處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監控風險的實施,醫院能夠依此對經營方向準確把控,保障醫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推動醫院健康發展。
3 風險管理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新形勢下,我國醫療行業進入迅猛發展階段,醫院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此時,醫院想要提高自身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應加強內部控制,然而,在內部控制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內部控制成效的發揮。基于此,公立醫院應基于內部管理的實際情況,分析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以期降低醫院管理風險,提高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水平,使公立醫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3.1 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縱觀當前公立醫院的實況,大多數公立醫院將發展中心放在醫療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上,對其他方面重視度明顯不足,在內部控制上,醫院并未深刻認識到其重要性,甚至于直接忽視了良好內控環境的營造,影響了醫院內部控制水平的提升。[3]具體來講,醫院缺乏良好內控環境主要表現為:其一,公立醫院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仍采用傳統的院長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權力在一人手中,執行效率較快,卻因缺乏制衡,在內部控制時,極易導致各項決策缺乏科學性,內部控制作用難以發揮,威脅醫院的健康發展。其二,表面上,很多公立醫院文化做得非常好,實際上,這些文化并非依照醫院實際情況建立,而是由其他醫院直接搬移而來,醫院文化與醫院實況不符,影響了內部控制水平。其三,公立醫院本身并未以盈利為目的,與私營醫院相比,對員工的激勵措施、薪資待遇等稍顯不足,影響了員工忠誠度,影響了內部控制環境。
3.2 醫院經營風險意識薄弱
在醫院內部風險控制中,醫院風險控制意識主要在醫療風險上,對于醫院運營與醫院管理的風險重視度明顯不足。近幾年,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行業的需求不斷增多,醫療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各個醫院擴大規模、購進先進設備等,并且,因經營意識薄弱,在大型醫療器械購進、醫院擴建等中,并未制訂詳細計劃,盲目開展,增大了醫院經營風險。[4]同時,也為醫院內部控制帶來一定影響,如醫院規模擴充,內部控制仍采用傳統方式,導致內控控制管理的薄弱,難以支撐醫院管理。究其原因,風險管理意識的缺乏,增大了醫院管理難度,同樣為醫院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不利影響。
3.3 醫院內部控制力度不足
公立醫院普遍存在內部控制力度不足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內部控制對上級部門依賴性較強,因公立醫院普遍是由董事長管理,在內部控制過程中,院長作為最終負責人,整個醫院的運行都需要院長參與,各個部門都需要院長協調,導致院長很難分出精力,對單位內部控制全面管理,影響了內部控制力度;其二,內部控制方式單一,風險管理意識的缺乏,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足,信息共享工作無法全面開展;其三,專業內控管理部門缺乏,內部控制人員專業水平不足,員工工作能力與專業水平欠缺;其四,在內部控制人員的培訓中,培訓課程的開展并不全面,僅重視書面知識的培訓,忽視了實際內控水平的培養,影響了員工積極性,內部控制力度受到影響;其五,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制度建立未結合醫院實況,影響了制度的執行力度。
3.4 缺乏順暢的信息溝通
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公立醫院大多存在內控信息溝通不足、透明性較差等問題,為公立醫院帶來經營風險。而導致該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溝通渠道不順暢,公立醫院并未建立員工反映問題的渠道,很多干部、員工意見無法及時傳達至管理者耳中,公立醫院領導人難以全面、及時地掌握各科室的財務情況,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受到影響。同時,信息化水平的不足,公立醫院信息化水平相對較為落后,全院網絡化信息系統未建立,醫院無法通過網絡化進行內部控制,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效率難以保障。
4 風險管理下公立醫院強化內部控制體系的措施
4.1 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在風險管理下,良好的內控環境,能夠更有效強化內控體系。對此,公立醫院可從如下方面努力,營造適合醫院發展的良好內控環境。其一,公立醫院應向醫院管理人普及內控觀念與其重要性,并隨著市場發展不斷更新管理理念,使管理者發揮帶頭作用,引導各科室員工重視內部控制工作,為內部控制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其二,公立醫院應完善自身治理結構,借鑒企業先進組織結構,在醫院內部設置監事會、董事會等,避免獨裁,引導醫院領導者參與進醫院的戰略決策中。要充分發揮監事會、董事會的作用,為公立醫院發展提供決策、對醫院院長考核、對醫院財務預算進行年度審批、對醫院使用資源嚴格監管,對醫院進行全面監督與管理,提高醫院內部控制水平;[5]其三,公立醫院應重視文化建設,依照醫院實際需求構建醫院文化,為醫院內控營造良好的環境,提高醫院內部控制水平。
4.2 加強醫院風險識別與控制
面對公立醫院的經營風險意識缺乏問題,為提高內部控制水平,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醫院應可通過資金流作為切入點,準確識別醫院風險,為風險控制奠定基礎。可以說,資金是公立醫院發展的根本,資金控制能夠由根本上降低管理風險的發生。對此,加強資金流轉控制,提高資金核算水平,對資金各個環節加強控制力度,全面降低資金流轉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同時,公立醫院應為不同部門制定不同控制方式,落實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潛移默化地增強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
4.3 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公立醫院作為我國醫療行業重點,其內部控制水平直接關系著醫院發展,完善的內控制度,能夠全面保障內控水平,推動醫院健康發展。在風險管理下,為避免管理風險的發展,醫院應避免內部控制流于表面,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具體來講,科學制定內控制度,培養專業內控管理人員,全面保障內控制度的落實,提高醫院內控水平是關鍵。同時,加強員工考核,保障內部控制的全面落實,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將內部控制體系和風險管理意識結合起來,以此全面完善并落實內部控制體系,提高內部控制水平。
4.4 建立信息溝通機制
信息溝通的順暢,能夠保障各個部門間的協同。而醫院的內部控制,需要各個部門間共同參與,才能充分發揮內控作用。對此,公立醫院應以信息網絡為各個部門提供溝通渠道,為各個部門參與內控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內部控制中,提高各部門的溝通效率,為內部控制提供迅捷的溝通渠道,提高內部控制水平。
5 結 論
總而言之,風險管理理念下,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水平難以保障,因為,內部控制的環境存在問題,醫院本身缺乏風險管理意識,醫院內部控制力度不足,缺乏順暢的信息溝通。增大了醫院管理風險,影響了醫院健康發展。對此,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加強醫院風險識別與控制,不斷完善醫院的內控體系,加強醫院各部門間的溝通,以此提高公立醫院的內控水平,增強醫院風險管理能力,增強醫院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自清. 論風險管理理念下縣級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強化[J]. 財經界(學術版), 2017(1):108,112.
[2]唐艷. 論風險管理理念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強化[J]. 中國總會計師, 2017(10):72-73.
[3]李小寧. 基于風險管理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優化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8(14):74,76.
[4]范慧明. 基于公立醫院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研究[J]. 中國內部審計, 2016(6):88-91.
[5]許倩. 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狀況研究[J]. 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 2017(14):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