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摘 要]大型基礎設施的前期策劃影響著建設、運營等全生命周期。文章通過分析上海虹橋綜合樞紐的功能定位、樞紐布局、旅客流程、流量融合及開發運營,呈現出科學規劃與市場需求的高度結合,為大型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關鍵詞]基礎設施;基建規劃;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0
1 前 言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即虹橋商務區主功能區)位于上海市最重要的東西發展軸的西段,規劃用地約26平方千米,集聚了航空、鐵路、城際鐵路、高鐵、礠浮列車、公交車、出租車和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出行方式,交通復雜,但虹橋樞紐秉承“一體化”“可持續”原則,堅持“以人為中心”思想,開拓創新,使得設施布局以使用最少的資源提供最便捷的旅客流程。文章通過分析上海虹橋綜合樞紐的特性,為大型基礎設施的前期策劃研究提供一種思路。
2 上海虹橋綜合樞紐綜述
2.1 功能定位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位于上海市最重要的東西發展軸的西段,西北是嘉定(安亭、江橋)城鎮群,西南是松江、閔行(莘莊)城鎮群,西邊是青浦;在產業特征方面,西北為汽車產業和物流業,西南以研發和先進制造業為特征,西邊青浦方向主要是休閑、度假和居住。為此,虹橋綜合樞紐在最開始的功能定位上就明確是長三角城市網絡和綜合交通網絡的關鍵節點,是上海服務長三角的門戶,致力于促進長三角社會經濟和綜合交通體系的一體化。同時,由于綜合交通樞紐提供了大量人流進出的條件,因此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地區規劃建設了一個面向長三角的商務辦公區,發展商貿、會展等人、財、物交流的產業設施群。
2.2 樞紐布局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設施由兩大部分組成,東部由機場和磁浮交通車站圍繞東廣場組成,西部由高鐵、城際鐵路和西廣場組成,各種交通設施間由三個樓層的六條通道連接,成為過往旅客的換乘中樞和換乘通道。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在進行布局時,充分考慮了“旅客換乘量很大、步行距離較長”情況,在設施規劃布局時將城市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網絡的換乘設施集中地布置在東、西兩個廣場,分別負責機場、磁浮交通與城市交通的換乘和高速鐵路、城際鐵路與城市交通的換乘。因此,東、西兩個廣場均由公交車站、軌道交通車站與社會車輛的南北兩組停車庫構成;并通過對樞紐內部換乘量的對比分析,依照換乘量的大小依次安排各種交通方式的位置,將軌道交通車站布置在鐵路車站的地下,位于機場航站樓和礠浮交通車站之間,一端布置在站前商務區內,這樣,即鐵路的到達旅客在地下一層可以同層進入軌道交通的站廳;減少去往機場航站樓和礠浮交通車站的換乘步行距離,還方便商務區的工作人員使用軌道交通。
此外,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了方便開展“空鐵聯運”,將機場航站樓向鐵路車站方向做了延伸,以縮短空鐵聯運旅客的步行距離,并將商務辦公、商業服務社會集中布置在磁浮交通車站、東廣場、機場航站樓的上方,既保證主要旅客流程上可以方便地看見和前往,又不干擾旅客流程的順暢。
2.3 旅客流程、流量融合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在設施布局中只有一個原則:旅客步行距離最短。為此,在眾多旅客流程中抓住旅客吞吐量較大的流程,設施的規劃布局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方便旅客,建立方便換乘的設施布局。如軌道交通是運量最大的公共交通方式,換乘軌道交通的距離短了,所有旅客換乘的步行距離也就相應地縮短了。
駛進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軌道交通經過反復論證后共設有5條線,每條都有它進入的道理,都與其他替代方案做過比較,但經過反復論證,這5條線對上海市域內不換乘到達旅客的覆蓋率是最高的,特別是對航空旅客、高鐵旅客的覆蓋率是最高的。
另外,單從旅客集疏運能力的角度計算的話,一條線路就夠了,但從航空旅客、高鐵旅客的特殊需求出發,為了達到盡可能多的旅客使用軌道交通的目的,就必須保證舒適乘車的環境。也就是說,必須要讓旅客“西裝革履地乘地鐵”,這樣才能夠實現60%以上旅客使用軌道交通的目的。在規劃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時,為相當比例的旅客提供一個舒適、便捷,且不用再次換乘就能到達目的地的軌道交通集散條件。
2.4 開發運營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在項目開發方面追求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一體化。在綜合考慮了所有設施的技術要求、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問題后,根據“各成體系、方便運營、多元投資、產權明晰”的原則,將所有設施按兩個不同的經緯度分為:[1]
I類不可經營也不可拆分的設施,由公共投資者(或政府)投資、建設、運營,也可與其他設施捆綁在一起投資開發。其運營目標是提供一流的服務,不為盈利,如高架道路、捷運系統、共同溝、人行通道等。
Ⅱ類不可經營但可拆分的設施,可由公共投資者(或政府)投資、建設、運營;也可先由公共投資者(或政府)投資、建設,建成后再委托社會化、專業化的公司進行管理;也可通過補貼方式,交由社會投資者開發。其運營目標是提供一流的專業服務,如高鐵車站、地鐵車站、磁浮車站、公交總站等。
Ⅲ類可經營但不可拆分的設施,可先由公共投資者(或政府)投資建設,再出售經營權;或捆綁到其他可經營性設施中一起進行投資開發。其運營目標是提供樞紐運營費用,如在各主要旅客流線上的各種商業服務設施。
Ⅳ類可經營也可拆分的設施,應該全部交由社會投資者開發。其運營目標是提供樞紐日常運營的費用,如停車場(樓)、寫字樓、賓館、商務會展、休閑娛樂等。
最后是Ⅴ類,即可供開發的土地,應該把“生地”做成“熟地”,然后交由社會投資者開發。其運營目標是提供樞紐設施的建設投資,即要收回部分交通樞紐建設運營帶來的周圍土地的升值利益,用于綜合交通樞紐本身的建設。
同時,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通過設施的運營所延展的商業服務功能不僅為旅客提供了服務,而且對旅客高峰流量有一個削峰填谷的調節作用,還為交通設施的高效運行提供部分的資金保障,為提高綜合交通樞紐的服務水平奠定基礎。
3 對大型基礎設施的策劃啟示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動應首先解決業主“缺位”問題,[2]讓其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使項目具有生命力,尤其在經濟上有生命力;其次,建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生命推進模式:策劃—規劃—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現在的重大項目功能越來越多,規模大,涉及專業種類多,市場環境復雜,沒有一個全面、系統的推進模式去做好前期的功能定位、市場分析、 投融資問題等策劃,往往導致項目建設沒有高度耦合,以致項目失敗;再次,應超前、精準提出項目的功能定位、規模,結合未來的使用需求,明確項目任務,結合項目的區位、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情況,進行規劃設計;最后,強調做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關聯產業規劃和引導,不能單純地只為建設施而建設施。規劃利用重大基礎設施中可開發和可經營的設施,進行項目全過程或項目不同階段的產業導入和多元化融資,將間接效益轉為直接效益,達到基礎設施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3.1 高效投資,組建項目法人
一個好的項目需要有人對項目全生命周期負責,這樣才能夠做好開發融資和項目策劃工作。重大基礎設施開發除了可達到社會效應外,還兼具經濟效益功能,為使項目高效發揮投資效益,需要組建“建管合一”的項目法人公司,以融合投資者、建設者和運營者等多方合作者的需求,建立高效的協調機制,便于項目法人從項目建設前期考慮建成后怎么用,考慮以后的盈利模式,從體制和機制上貫穿式地解決了業主主體問題。[3]
3.2 精準定位,分時推進建設
大型基礎設施必須圍繞促進區域經濟、城市發展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從區位定位、功能定位、面向人群等精準定位,把握一體化、可靠性、可持續性等原則系統設計、分期推進。系統規劃后,可視設施運行情況與城市發展需要分期建設。同時,適時地配備一定數量的商業服務設施,可作為大型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障。但商業和基本功能要做到若即若離,在功能布局上適合的商業服務設施就必須整合好,不適合接近的就應該相互分離,互不干擾。商業服務設施也應該有一個分期發展規劃,隨著使用基礎設施的基本要素變化,商業服務設施的規模與業態也隨之變化。在空間規劃中留下發展變化的余地,謀求漸進的成長與發展非常重要。
3.3 明晰產業鏈布局與功能區
重大基礎設施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運營的效益的基礎上,項目法人應及時結合土地利用規劃,對產業鏈功能區涉及的地塊應采取提前收儲或者清理、置換、有償回收等措施,以免功能區形成后遭到周邊開發商的蠶食或包圍,帶來產業的低端開發。與此同時,結合重大基礎設施的分時建設,對周圍用地進行分類整理,對已出讓或即將出讓的用地情況預判人流、物流情況,為樞紐的流量預測和流程設計提供有力保障。
3.4 區分開發
項目法人在做開發融資策劃、土地利用方案,或者做設施的規劃設計時,應將設施的可經營性和可拆分性的概念放在腦海里,并且將設施的區分嚴格落實到規劃設計當中,在規劃上盡量滿足不同設施的規劃設計要求。對于可經營性設施,應盡可能提高可經營設施的拆分性,盡量滿足其經營要求,在規模上能做多大就做多大;不可拆分的要跟相關流程放在一起,同時預留好水、電、氣等設施,充分考慮經營上的便利性、獨立性以及管理上的可靠性、方便性,盡可能地創造更多的收益。市政類非經營性設施只要滿足基本功能就可以,提高效益,壓縮規模。設施周邊可供開發的土地,通過土地開發收回基礎設施的投資和維護費用、平衡土地的拆遷費用,并提供開發利益。
從整個生命周期來考慮,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每一部分都可能拿來開發和經營,都可采用多種供給模式。從項目的規劃立項、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維護、更新廢棄等每個階段,都可以有不同組合的可能性,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如把經營和維護,或者設計和建造,管理的外包、服務的外包,都可以生成不同的開發方案和投融資模式。不同投資主體可各成體系,方便運營,且產權明晰,保證了設施各部分在自身運行組織上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從而也提高了可實施性。
參考文獻:
[1]劉武君.綜合交通樞紐規劃[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劉武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策劃[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3]鄧強鑫.大型基建項目多元化投資及管理模式探究[J].中國市場,20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