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鵬飛 張雨婷 張雅楠 周煜
[摘 要]自《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以來,財政部便開始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會計轉型逐漸成為財會領域討論的熱點詞匯。與此同時,《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直接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急需緊缺人才”,并明確指出了“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的任務目標。基于會計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財會人員對自我知識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會計轉型下“新”財會人員的人才培養計劃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關鍵詞]會計轉型;人才培養;管理會計
[中圖分類號]F234.4
1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會計轉型趨勢概述
1.1 數字經濟下的時代背景
早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強調明確數字經濟正加快成長。根據G20對數字經濟所做出的定義,數字經濟是指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從2016年世界主要國家數字經濟規模及占比情況的研究結果顯示,在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22.4萬億元,約3.8萬億美元,占我國當年總GDP的30.1%,居世界第二。根據2016年世界主要國家數字經濟增速統計結果顯示,在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增速已經從2008年的10.9%達到16.6%,分別為美國、日本等國家的約3.1倍,可見數字經濟對于推動我國經濟快速轉型和發展功不可沒。
1.2 會計轉型趨勢概述
我國經濟轉型的升級倒逼我國各企業進行革新升級,財務部門作為企業最為重要的職能部門之一,把握著一個企業的命脈和方向。自《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以來,財政部便開始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會計轉型逐漸成為財會領域討論的熱點詞匯。而在此會計轉型趨勢的大背景下,統計數據表明70%的財會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架構已經無法適應企業的長期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直接將管理會計列為“行業急需緊缺人才”,并明確指出了“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的任務目標。基于會計轉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財會人員對自我知識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會計轉型下“新”財會人員的人才培養計劃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2 高校財會類人才培養現狀研究分析
2.1 調研背景介紹
在會計轉型的必然趨勢下,會計轉型對會計從業人員,對高校中財會類人才的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思維轉變和高校財會類人才的培養方法和教學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項目旨在基于整合的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高校、企業、學生三個角度進行實地調研,基于對會計轉型分析高校財會類人才培養現狀及財會類人才為未來適應發展趨勢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基于分析在高校財會類人才培養方向和財會類人才自身專業發展上提出初步的可行建議。
2.2 調研分析:學校視角
2.2.1 課程設置過分強調傳統會計理論
強調對學生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傳統專業技能的培訓,其課程設置和安排先后邏輯順序存在一定的紕漏,且學生未能深度參與到產學研鏈條中,無法表達對專業學習的真實訴求,影響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調研發現大多的課程設置是照搬中國注冊會計師的考試體系,課本教材也以中國注冊會計師資料為主,存在為應付考試而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問題。
2.2.2 高校教學滯后于相關準則變化
會計是一門具有較強實務性的專業,會計準則為適應經濟發展也在不斷地變化和革新當中。調研發現在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基礎性會計知識教學時,高校所使用的教材甚至部分講師其本身的知識架構并未緊跟新出臺的企業會計準則等會計政策的變化,仍按照舊的會計準則體系進行授課,這對學生在知識理解和實際應用上會造成嚴重的偏差。
2.2.3 理論與實操缺乏匹配
為了將所學知識結合實際,適應未來會計實操的要求,學校也會搭建財務與會計模擬實訓平臺,財會人才培養方案中會涉及一些專業相關的課程設計和實驗課程,調查發現這些實訓的目的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企業財務工作概況,包括財務工作崗位設置,人員配備和分工,了解企業會計科目設置和使用情況,基本掌握開設賬簿、結算賬戶余額,填制原始憑證等,這樣的實訓安排是正確且必需的,但這些實踐實訓還存在手段單一、方法落后、仿真度低等問題,僅通過模擬做賬、財務管理模擬實驗、成本管理會計模擬實驗等模擬實訓方法其實無法適應學生在真實實操時所面臨的企業靈活多變的需求。
2.3 調研分析:用人單位視角
經過對多所用人單位的實地調研和與財會從業人員的交流總結后得出,大部分企業為應對如今的嚴峻和多變的經濟形勢,亟須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而會計轉型和業務與財務相融合的趨勢不僅對財務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對會計從業人員本身的價值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會計職能不再是僅僅局限于要求事中監督和事后核算,還需要財會人員深入企業整體價值鏈和各個業務項目,從業務角度出發熟練運用各項信息技術進行數據指標分析,反饋信息給企業的業務部門,幫助其進行項目預算、控制和決算,真正參與到業務的管理當中,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這正是會計轉型中業財融合對會計人員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時經過調研發現企業在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基本要求上,額外強調的一點是希望其財務人員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知悉如何將財務數據和信息簡明完整地反饋給企業業務人員和管理人員。
反觀各大高校在財會人才培養上,財會專業教學仍然相對傳統,著重于課堂書本教學,模擬課程實訓教學也是淺嘗輒止,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在教學中對會計轉型等變化并未涉及過多,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隨之相對固化,對財會行業整體市場需求的變化并不敏感,對會計轉型和自身未來發展的意識薄弱,這都是高校在財會人才培養上所應解決的痛點。
2.4 調研分析:財會學生角度
作者以財會類學生為主要調查人群進行調研分析,調研通過線上線下實際發放問卷和隨機抽樣訪談形式開展。我組通過隨機抽樣進行對象選擇的訪談式方法進行調查,采訪內容大致包括目前學習狀態、會計行業了解情況、財會職業生涯規劃情況等問題。同時,問卷調研情況為線上問卷共發放190份,收回有效問卷188份,有效率為98.9%,線下共發放問卷200份,有效率100%,共計收回有效問卷388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從專業選擇上調研得出,選擇財會專業的同學有45%是自身對會計行業感興趣,在眾多專業對比中選擇了切合自身的財會專業,有26%的同學在專業選擇上受父母和親朋好友的影響,由專業調劑到財會專業的僅占小部分。在專業選擇上,大部分學生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同時在家長和學生看來會計專業仍舊有著良好發展前景,他們認為從事會計工作比較穩定、工資福利待遇較高、上升比較空間透明、職業發展前景較為廣闊等。但是正因為如此,近幾年選擇會計專業的人數激增,導致會計行業趨于飽和,這勢必會給財會類學生未來就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會計專業具有實務性較強的特點,企業會計準則為適應經濟發展經常會做出變化和調整,財會類學生學得的專業知識未必能夠完全適用于實務當中。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具有工作經驗的應聘者,這一階段對財會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似乎并不友善。
有52.2%的同學對自己的財會職業生涯發展有了初步認知并做出了規劃,他們在發展方向選擇上有55.56%的同學選擇考研進入更優秀的高校進行更深層次的專業知識學習,有32.1%的同學選擇考取公務員進入事業單位。在行業選擇上,有32.1%的同學選擇從事專業直接相關的會計和財務工作,有28.4%的同學選擇進入銀行,有23.46%的同學選擇進入證券類金融公司等,可以看出財會專業在未來就業方向上有著較多選擇,但是就業方向選擇的眾多并不與未來就業率直接掛鉤。目前財會專業就業前景是:畢業人數逐年增加,高學歷人才充斥市場,有55.79%的學生已經意識到了會計行業市場的飽和,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他們開始憂慮和思考,如何從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在這樣的情況下,財會專業同學進行自身的價值增值顯得尤為重要。他們需要更多地了解會計行業發展現狀、會計轉型的趨勢所應具備的要求、掌握更多立體的經濟知識、學習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考取更多含金量高的證書等。
調研發現有23.2%的同學能夠對財會行業的目前轉變趨勢有初步認識,這意味著仍然存在著大部分的同學對會計轉型趨勢的不敏感,缺乏應對轉型危機的意識和防備措施,甚至有47.5%的同學對會計專業的認知仍然局限于做賬的層面。他們需要了解到財會專業不僅僅是幫助企業公司做賬、核算等基礎性工作,如何幫助企業進行價值創造才是未來的競爭優勢所在。會計的職能和內涵在不斷擴展,會計的權利范圍、執行力、影響力在不斷擴大,會計人員具有較大的可操作空間,財會專業學生不僅要會做賬和編制報表,更要學會如何幫助企業創造價值,除了專注于會計本身工作外還需要將視野拓展到業務流程當中,將自己所擁有的財務信息和數據反饋給業務部門,參與項目預算、運營管理和決算當中。
3 結 論
綜上所述,會計轉型的必然趨勢勢必給財會類學生和未來會計從業人員帶來較大的直接影響,這種行業性的整體變革會對目前的會計行業的從業現狀帶來巨大沖擊,為了能夠適應會計轉型的趨勢,迎接會計轉型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首先必須從思想意識上重視傳統財務會計轉型所帶來的影響和后果,然后從財會人員自身價值增值和各高校財會人才培養計劃革新等多個角度來尋求破局之策。
文章基于分析會計轉型趨勢,下一階段將綜合分析各影響因素,進一步進行調研得出更具有普適性的結論,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彭少杰,裴瀟.“互聯網+”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會計師,2018(17).
[2]吳長海,靳春陽,張晨旭.高校會計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8(5).
[3]郭忠金,李非.業務流程再造理論的起源、演進及發展趨勢[J].現代管理科學,2007(11).
[4]肖禎.管理會計的未來在中國[N].中國會計報,2017-12-22(9).
[5]宋廣蕊.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中國會計報,2018-08-31(8).
[6]劉俊勇,劉安天.不斷拓展管理會計的研究邊界[N].中國會計報,2018-11-23(6).
[作者簡介]茍鵬飛(1998—),男,漢族,江蘇蘇州人,就讀于南京工程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張雨婷(1998—),女,漢族,江蘇鹽城人,就讀于南京工程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張雅楠(1999—),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就讀于南京工程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周煜(2000—),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就讀于南京工程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