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英

復習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對某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并通過查漏補缺,進一步鞏固、深化基礎知識、提高技能,發展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數學課型。但是如何上好復習課,卻困擾我很多年,前段時間有幸聆聽名師講座,受益匪淺,有所感悟。
存在的現象:
在上復習課的時候,特別是進入期末總復習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講臺上老師提問學生答、老師歸納學生聽,臺上“暴風驟雨”、臺下卻“風平浪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感到乏味,花置時間多,收效不大,難以達到預想的效果。
剖析原因:
進入復習課,特別是期末總復習,學生不想上數學課,為什么呢?學生都學過了,教師千方百計地把這些知識再告訴他們一遍,優等生對知識已經掌握了而懶得聽;中等生處于似會非會之間,老師講,他聽得懂,不講,什么也不知道;對于學困生,知識點多,進程快,思路跟不上,轉來轉去,最后什么也不會。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缺乏動力,更為可怕的是優等生不聽,把全班都“帶壞”了,怎樣才能讓學生覺得復習課還有點趣味性呢?
下面筆者結合名師講座和自己總復習的一些嘗試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改變復習內容的呈現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
1. 針對計算或解決問題等內容的復習課。
我們可以把講解內容改為只呈現幾個實例,讓學生用相關的知識和思想方法去分析數量關系,找規律,得出結論。這樣的嘗試,把原先課堂上師生之間“一問一答”的模式逐漸淡化,重視學生個體的主體性,倡導、鼓勵學生結合實際提出真實的、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概念、學習方法、接觸生活。
2. 針對理論知識占比大的復習課。
面對理論知識占比大的復習課,幾個實例就想把知識點整理透初,此時就會顯得捉襟見肘了,此時不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梳理知識,建構知識網絡,起到“查漏補缺”的學習效果,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更關鍵的是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把握有效知識的關鍵點。
例如《立體圖形的體積》復習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復習,教學步驟如下:
(1)學生自主回顧知識網絡
師: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展示相應立體圖形)
師:你知道這些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公式嗎?
學生分別回答:
V=ɑbh ?V=ɑ3 ? V=πr2h ?V=πr2h
(2)小組交流知識網絡
小組活動:分小組討論四個公式分別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教師借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公式推導過程。
(3)深化理解知識網絡
師:這些立體圖形之間的體積有聯系嗎?
小組合作要求:
先討論這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公式有什么聯系?利用提供的學具擺一擺。
用箭頭、連線等方法表示出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
通過展示、引導,調整等過程,得到下圖知識體系:
(4)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生1:這些圖形的體積最初都是由基本圖形轉化而來的……
生2:這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可以借助“底面積×高”來計算……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三個層次的學習,親身經歷自主梳理、自主建構知識網絡的過程,學生充分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而老師的作用并沒有被削弱,相反顯得更為重要,在整個過程中引導學生真正地把握住復習的關鍵點,特別是當學生還不能形成完整知識體系的關鍵時刻,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小組整理結果進行觀察、比較、建立縱向和橫向聯系,不斷補充與完善,最終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師生互動,讓整個課堂“活”了起來。
二、改變鞏固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愿意學數學,樂于學數學
1. 讓學生也來當回“小老師”。
對于部分優等生,現固練習他們己經懂了,這時候老師再講他們聽不進去,這樣長期下去,其他同學會效仿,會嚴重影響復習效果。若老師強行壓制下來,也只是讓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面對這樣情況,作為老師,不妨給孩子們一份尊重、一個機會、一個舞臺,當一回“小老師”,讓孩子們自己講解透徹,這樣孩子在給其他同學講解的時候,不僅讓大家明白了原理,無形中對他自己本人也是在經歷一個更為深刻的鞏固知識的過程。教師適時的表揚,會讓“小老師”十分熱情,想上臺當小老師,就要更認真,無形中整個班級學習的氣氛就很濃厚,教學也能夠照顧到全體學生。
2. 針對不同的學生學習情況設置鞏固練習,適時讓學生嘗一些“甜頭”。
復習課,特別是總復習階段,常常會有一些容量比較大的模擬試卷,學生做多了會有抵觸心理,在模擬考試不認真對待,因馬虎大意失分比較嚴重。教師可以讓學生嘗一些“甜頭”:比如說對于那些優生做題速度比較快,容易造成馬虎失分,教師不妨設置一個不傷大雅的獎勵機制,讓那些上次模擬考試得97分以上的學生有一項“特權”,做完試卷,剩余時間讓他自由安排。人總是向往自由的,當別人還只能考試,他卻能享受自己的自由時間。這一點“甜頭”能夠激發他更大的動力,為了爭取下一次自由的機會,他會很努力、很認真地去完成模擬試卷。這樣其他同學看到“甜頭”也會爭相效仿,這樣一個小小的獎勵卻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特別注意的是,對于那些已經嘗到“甜頭”的優生,在下一次考試中可以相應提高模擬試卷的難度,這樣在不知不覺之間讓優生更優、其他學生競相努力的學習氛圍會讓整個復習效果更好,老師也能更輕松。
總之,復習課為我們提供了重新建構學生知識體系的時機,教師應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給我們的復習課注入更多快樂的元素,讓學生愿意上復習課,樂于上復習課,使得新舊知識完美地融為一體,讓復習課堂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