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應用型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不是以培養學科型、科研型人才為目的,主要是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高層次技能型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思政課已成為應用型高校教育教學重要課程體系。以思想為引導、理論灌輸等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難以適應課程體系的建設。因此,本文認為根據應用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及思政課行動能力培養的特殊性,探索應用高校思政行動能力培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應用型高校 思政課 行動能力 培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應用高校思想政治課行動能力培養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項目編號:11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金娥,湖南應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089
近年來,隨著高校轉型發展,應用型高校正在雨后春筍般慢慢崛起,主要是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高層次技能型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把理論知識轉化到實踐行動中去的能力。思政課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課,強化行動能力培養有助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能力,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為正確選擇人生發展道路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行動能力是指行動主體在思維實踐意識指揮下,對現存的事物、現象、矛盾和問題進行處理的能力,通過行動主體自身行為努力,滿足客體對自己現實的要求,解決其生存和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生存和發展的目標。
應用型高校主要是為社會培育高素質、高技能型的應用型才,學校辦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踐行能力,把理論知識轉化到實踐行動中去,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課行動能力培養是思政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理論知識為依托,通過一定的訓練與培養,能夠對思政課的相關內容認知與理解,并最終獲得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認知與執行能力、參與社會公共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等,使其主觀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以及主體能力得以優化的過程。
思想政治課所傳授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注重行動能力培養就是能否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踐行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但對比其它普通高校,應用型高校思政課行動能力培養有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應用型高校自身的特殊性
根據教育部人才培養的要求,應用型高校不同于其它普通高校,它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學生除要求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之外,還需要具有良好的個人綜合素養與道德情操,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誠信等。簡單地說,應用型高校在培養目標上重點在強調應用型、技能型之外,還承擔著培養學生“立德樹人”的任務,貫穿整個思政課程體系。因此,應用型高校必須根據自身的特殊性,結合專業課教育,因材施教,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技能水平,又具有誠實肯干、勤學努力和與人合作等的精神。
(二)應用型高校學生能動主體的特殊性
應用型高校學生能動主體的特殊性,主要是他們來源不同,素質參差不齊,他們分別來源于高中畢業、職高、五制大專的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且他們在思想、行為、心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化,如部分學生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對學習失去興趣;部分同學自控能力相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等;部分學生內心自卑,情緒低落,對現實失去了信心;甚至還有少數行為習慣不好,思想素質較低,違紀行為屢屢發生等。面對這一群體的大學生,高校必須不斷去探索、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真正發揮思政課行動能力踐行。
(三)應用型高校思政課的特殊性
應用型高校主要是為社會培育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近年來,應用型高校為了辦專業特色發展的應用型高校,專業課開始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特色之路,因此,思政課教學也要認識到其特殊性,須將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理念和專業特色貫穿于思政課的教學中,營造“大思政”的教學環境,以思政課促進專業教學,達到“專業特色”職業技能化培育的目的。與此同時,在教學內容上要選擇與普通高校思政課教學共同內容,重點要“立德樹人”,引領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與崗位適應能力,增強自信心。另外,應用型高校的思政課須根據“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特色,針對不同專業、不同的學生群體展開不同的實踐,并突破思政課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社會、分析社會問題,豐富其學習內容。
(一) 從思政課擔負的使命看應用型高校思政課行動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思政課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應用型高校思政課教學不是按部就班,進行簡單知識傳授,而是大學生進行德育及綜合素養提高的主渠道。但就目前對各應用型高校調查情況來看,由于大部分應用型正處于轉型過渡時期,學校重點仍然放在“專業特色”上,對于思政課堂教學有所忽視,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仍然存在,教學內容枯燥,未緊密聯系學生實際,教學方法單一,生動的課堂無法體現,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逃課、厭學、倦學等現象,更不談上堅定政治立場、樹立正確價值觀、道德觀、職業觀等,是思政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加強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強化行動能力培育是對思政課教學的種創新型式,它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學生踐行能力,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通過思政課行動能力培養,使學生能主動從豐富生動的社會素材、熱點問題等中發現、分析、解決問題,還能夠做到“三貼近”,為綜合素質并不高的應用型高校學生釋疑解惑,幫助他們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錘煉品格、適應社會。
(二) 從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應用型高校思政課行動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人才培養目標是根據各學校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等構造的運行方式,它主要是要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人才”的問題。對于應用型高校而言,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從而決定了應用型高校重在強化的是“技術型”“應用型”。但僅定位于“應用型”“技能型”是顯然不行的,這種理念培育出來的人才將會是“有才無德”,人才也就是異化的工具人。應用高校不僅要強化培育學生的技能,更要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培育重之重點,即打造一批綜合素技高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強化行動能力培養,是在全面理解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特點,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拓展教學內容,彌補應用型高校重技能而輕人文的不足。
(三)從學生特點看應用型高校思政課行動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應用型高校思政課行動能力培養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展開的。應用型高校學生大部分基礎比較薄弱,且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學情緒比較嚴重;缺乏自主性等,但他們思想比較活躍,很少會受到社會思潮不利因素的影響,盲目性地對某種價值觀認同;樂于表現,積極地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適應性比較強。
應用型高校思政課行動能力培育是以“理論”為基礎,強調“行動能力培育”為目的,主體活動為形式,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將理論內化為自覺踐行的行為目標。這種教學目標是應用高校學生樂于接納的教學方式,抓住了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被動轉換到主動融入,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通過思政課行動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社會與體驗,從現實生動的各種事實資料中學會分析、解決各種問題,同時也可以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教學真正達到知與行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劉金娥.提高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效強化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科教導刊,2019(2).
[2]謝麗嫻.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特殊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3]鄭向東.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中借鑒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