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本文在當前廣播電視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教育走向引導下,結合自身教育經驗,打破獨立課程的研究壁壘,以“一個學期出一個全媒體作品”的形式研究課程之間的良性互動、整合思維,以期推動地方高校廣播電視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新發展。
【關鍵詞】廣播電視學專業? ?實踐課程? ?整合思維? ?創新
廣播電視學專業的發展需要結合自己的課程實踐,更需要接受來自社會與公眾的審視,加上現代傳播體系的發展依靠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也亟須具備全媒體素養的高素質記者人才。
因此,我們授課過程中的“整合”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整合思維的探討一方面在于形式上相近學科整合梳理,又在于教師授課方式的整合指導,還在于推出應用傳播整合作品的實踐練習項目。整合型實踐教學體系對于學生形成全媒體素養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對于學生未來就業和我們的教學改革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廣播電視學專業相近課程整合梳理
衡水學院廣播電視學課程平臺包含有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任選與專業方向課程幾個模塊。我們在具體的授課安排上,采取階梯遞進式的方法,從學科基礎課程開始,結合專業必修課,從大三開始進行方向課的選擇,學期中穿插任選課模塊。從學生學習的遞進思維考慮,的確有些許能力的提升,但從學生作業作品的整合訓練角度考量,則不能達到課程之間的連續貫通。因此,我們可以在具體的教學安排上對相近課程進行整合。
在舊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新聞編輯學”課程被安排在方向課的模塊中,授課時段也比較靠后,但在我們整合型課程思維體系中,認為廣播電視新聞“采寫編評”可以整合形成為一個專題、一個學習模塊,安排在一個學期。新媒體技術課程多樣化地呈現對于學生學習十分重要,技術課程的學習在于持續地練習,比如《電視攝像》《新聞攝影》《非線性編輯》《微視頻制作》《電視新聞采訪與拍攝》《電視畫面編輯與制作》《電視專題片與紀錄片》,這些課程可以安排合并在一個學期,既有技術性的指導,又有練習的渠道與入口。在文案策劃的具體流程操作環節,策劃寫作是一個系統性的練習鏈條,比如《解說詞寫作》《深度采訪報道與寫作》《媒介策劃與營銷實務》《廣告創意與策劃》,這些課程可以合并,做策劃性梳理。廣播電視鏡頭與視聽語言的最終呈現方式也十分重要,可以安排相近課程做演練模板,比如《出鏡記者》《節目主持》《媒介素養》等課程可以穿插訓練,以完成學生廣播電視出鏡與主持方面的訓練。
我們對相近課程的梳理過程既體現了廣播電視新聞生產實踐中的環節相通,又體現了新的新聞生態在產業、技術、組織上的連貫表達,具備合理的思維體系定位。
二、現代傳播新理念下授課方式整合指導探索
廣播電視學教師平時授課是各自為戰,都各有一門主講課程,如筆者主講《廣播電視新聞采訪》《廣播電視新聞寫作》課程,對于自己所講課程內容十分熟悉,卻缺乏整合授課思維指導的理念。學生上半學期是采訪策劃作業,下半學期是各種新聞寫作的練習。在授課和學生作業的反饋中,時常會有采訪和寫作相互穿插的情況,包括采訪策劃案的寫作也需要下學期寫作的一些基本知識。
因此,我們要打破傳統授課方式中各自為戰的模式,實施整合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形成連續知識體系,這是我們教學一線的教師要面對的問題。在學生平時的實習訓練中,我們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實踐工作坊式整合指導方案
每一個學期可以建立一個廣電教學實踐工作坊,模擬一線采寫、出鏡、導播、融媒體新聞制作等形式,由相關課程教師共同擔任工作坊的經營者與組織者,完成共同指導任務。
如我們可以利用一間靈活性較強的教室或者演播廳,把桌椅板凳擺放成工作間的模式,模仿演播廳、融媒體中心等實操場景,把學生分小組安排到各個工位上,要求學生相互配合,在完成各位“導師”的任務模塊中,完成預定工作計劃目標。
2.大篷車式外出采訪實踐整合指導
策劃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外出實踐計劃,由我們廣電教師團隊擔任主編與活動策劃人,以完成學生外出實踐整合指導。如去君樂寶工業園區進行大篷車式外出采訪實踐,由各位教師發布任務,學生分小組完成具體任務。圖片小組抓拍具有揭示性意義較強的定格瞬間內容,視頻小組完成體現現場感的報道,文字組整理君樂寶典型生產資料。學生這樣分組合作既可以完成短消息即時報道,又可以完成通訊或者深度報道。教師對大篷車外出實踐的指導就是一次整合實戰演練,由教師完成最后的專題或者融媒體報道定位指導,幫助學生形成完美的報道作品。
三、學生完成實踐作品的形式整合推出
在學生平時作業的練習過程中,基本上是“一門課程推出一個作業”,作業完成的效果上缺乏整體連貫思維,在完成過程中也會出現知識條斷裂的情況。因此,我們在學生實踐作業作品的形式上應采用整合推出的方式,以大視野的創新思維促進其之后整合作品的推出。
專題報道的策劃與編輯需要具備一個大方向的戰略考量,優先考慮非事件選題,關注有特色的個人或者群體,對政治經濟與民眾生活具有新聞價值的目標。這都需要在完整的整合思維模式下才能更好地完成最后的確認。在不斷地精選與調研中,完成整合作品的推出。
融媒體報道作品的推出對整合思維要求更為嚴格。融合報道并不是簡單的“全媒體新聞”,不止是多種媒介報道形式的組合堆砌。“融合報道是基于互聯網為核心報道平臺,根據新聞內容的時間與空間特點,以最適宜的媒介手段融合使用多種技術形態的報道形式?!薄白钸m宜的媒介手段”則體現了一種綜合考量與整合分析。
學生需具備完整的整合思維后,才能實現新聞報道內容與新聞呈現形式之間的最佳匹配。學生在整合作品推出過程中,可以模仿如新華社依托中國照片檔案館館藏資源打造推出的《國家相冊》等優秀的新聞節目形式,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選題,綜合運用3D特效、動畫模擬技術,配之以圖片、音頻、視頻等媒體手段,展現國家變化的宏大圖景。
“整合思維”在我們重組教學課程、教學實踐指導、學生作品推出等各個流程中都是其中心指導思想,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整合思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是具有創新意義的新課標要求。
【參考文獻】
[1] 《新聞采訪與寫作》編寫組.新聞采訪與寫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