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嘗試,引導學生學寫話,可以通過繪畫、游戲、童話故事、閱讀積累、賞識的途徑,誘導學生言生活寫生活,激發學生寫話興趣,最終達成快樂渡過寫作“哺乳期”的目的。
關鍵詞:寫話;起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047-02
小學生剛學寫話,特別是農村學生,普遍覺得難于上青天。學生初學寫話成了讓人望而生畏的事情,教學生寫話自然成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一大難題。多年語文教學,我嘗試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寫話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度過了寫作的“哺乳期”。
一、寫話,在繪畫中起步
學生的語文學習,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敢于表達,樂于表達,最終學會表達。“言語表述動機就是在語言中表達特定內容的需要,它是言語表述的出發點,是言語表述的必要動力,思想本身也由特定的動機驅使。它既是言語交際的心理條件,又是言語表述的起點。”[1]一二年級的學生天真無邪,每天圍著教師說個不停,他們說的有發生在學校的事、家里的事……他們想傾訴的東西太多了。何不創設一個機會讓他們表達呢?教師節當天早讀課后,學生圍著我,有的送上鮮花,有的送來自己做的小賀卡。其中,有一張小卡片是學生自己畫的一幅畫,畫旁邊附著祝福語。我靈機一動,心想:一年級的學生多么喜歡畫畫,多么希望表達,何不嘗試以畫引導其說話寫話?為此,我推出了“繪畫日記”——底稿邊角配有漂亮的風景圖、卡通圖,中間空白處可畫畫;圖下面是“我想說的話”。學生在“繪畫日記”中無拘無束地畫,還以畫表達心跡:畫什么就寫什么,寫的可以是長句子,也可以是短句子。在“繪畫日記”誘導下,學生對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變敏感了,變得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了。暑假期間,有些家長帶孩子外出旅游,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孩子也能用五彩的筆、簡短的話在“繪畫日記”中留下美好的記憶,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二、寫話,在游戲中起步
作文、寫話貴于寫真經歷真體會真感受。教師要善于把生活中不起眼的快樂,用放大鏡展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用“快樂”的眼睛去看這些事物,用“快樂”的心情去感受生活,用快樂的生活觀、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使其在積極的心態中得到語言的積累與發展,產生表達的欲望,說話、寫話就會成為一件有趣的事。
低年級學生喜歡游戲,也愛玩游戲。游戲中,學生盡情瘋狂、嬉戲。艷陽高照時,他們玩老鷹抓小雞、丟手絹、貼膏藥、擊鼓傳花……下雨了,趴在花壇邊興奮地與蝸牛、水花嬉戲……學生個個面紅耳赤、意猶未盡時走進教室,還嘰嘰喳喳地談論著游戲,神采飛揚。此情此景,我總會因勢利導地記下快樂,學生本子上滿是童真:“我的臉紅紅的,頭上還長霧了。”“是呀!我流了好多汗,衣服都印花了。”“張小凡跑得好快,我使出全身的力追呀,追呀,腿都發軟了,一點力都沒了,還是沒追上。”“張潔的連衣裙飄起來了,像只花蝴蝶,真漂亮。”這些言語,就是生活體驗,就是在享受快樂生活后的真實感受。可見,游戲開啟了學生認識社會的大門,同時讓學生打通了表達的關口,更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原來如此美好。“把喜聞樂見的游戲帶進課堂,讓玩激活學生觀察、說話、思維和表達的潛能,是被實踐證明讓學生樂于作文的好方法。”[2]
三、寫話,在童話故事中起步
“缺乏想象力或想象力不豐富的學生,必然思路閉塞,語言干癟,很難寫出精彩的文章來。”[3]低年級學生的生活是童話的世界,因為他們總是對生活充滿了神奇的幻想。一年級學生沒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那樣的情感基礎,但他們的想象會長翅膀,會充滿靈光,有風,就能遠航!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呵護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利用一切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助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能飛翔,那是因為語言在閃光。讓想象飛翔,讓語言閃光,讓寫作在童話中起步,這是學習語文的本質!聽故事、編故事就是學生最感興趣、又最能激發想象力的一種方式。我每周組織一次故事會,從聽故事、講故事,逐步過渡到編故事。學生在童話故事的世界里浮想聯翩。有時我把幾只動物玩具放在一起,學生就會想象出一則童話故事!
四、寫話,在閱讀積累中起步
“表達依賴于積累,作文離不開閱讀,千萬不能在閱讀課上不管寫作,作文課上不聯系閱讀。”[4]作文難,學生對語言文字積累少是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有限的課內閱讀,必然造成行文枯燥乏味,套話連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課外閱讀要從娃娃抓起,從一年級抓起。廣泛涉獵書籍,能開拓視野,豐富知識,提升文化涵養。心中有好詞好句,寫文章時自然文思泉涌,信手拈來。我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周邊的書店或訂閱的各種少兒刊物等,不斷拓寬學生課外閱讀的渠道。平時,我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積累語言文字: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并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評出摘抄、積累最多的個人和小組,并給予獎勵;每兩周開展一次“美文朗誦會”或“好詞佳句展示會”,為期末評選“閱讀之星”提供參考依據。這一系列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借此,鼓勵學生說讀書樂趣,寫讀書體會,使課外閱讀的知識更巧妙轉化為習作能力。
五、寫話,在賞識中起步
教師只有讓學生嘗到學習豐收的喜悅,在作文中體會成功感,才能樹立寫作信心,激發其寫作熱情。賞識,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放低作文門檻,賞識學生敢說真話。學生的作文是其生活的反映,是簡簡單單的用筆說話。尤其是在說話起步階段,學生寫的話難免不合語法、不乏土語,但隨著語文知識的增長,學生自然會知道怎樣把他想說的話講清楚;寫作技巧之類,等學生有了大量寫作嘗試之后再提及它,早了會拔苗助長嚇倒學生。對于剛學寫話的學生,寫的語言雖然“凌亂”,我們也不要吝嗇贊美之詞。多賞識,多理解一個個語言發展還沒有成熟的學生,學生就會多一分寫作信心和興趣,學生也就會在你的面前捧出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字。
第二,創設展示舞臺,在賞識中激勵學生進步。我在教室里開辟一塊習作展示版面。只要學生寫的作文有進步、有獨特之處,我都會將學生引以為豪的文章展示在“窗口”。文章在班中“發表”,作者會樂得手舞足蹈,其他學生會心生“妒忌”。此情此景,學生會“互生羨慕,躍躍欲試,萌發寫作的念頭”。[5]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離不開大人的激勵和賞識,學生寫話、寫作文更是如此。每次作文本一發下來,學生都會迫不及待地看自己本子上畫了幾顆五星,看別人的作文本得的是優還是良。對此,教師要細心、及時發現學生在作文中的點滴進步,不吝嗇給予鼓勵,使其享受到作文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德春,吳本虎,王德林.神經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3][4]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學·小學卷[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5]周斌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J].小學教學參考(下旬刊),2016(36).
作者簡介:張柳清(1979—),女,廣東湛江人,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小學作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