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強
摘?要:自從體育進入初中中招考試的項目以來,實心球這個項目就一直是體育考試的一個項目,而此項目可以說是中招體育考試幾個項目中,最難取得好成績的一項,因此引起體育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很多人對實心球投擲技術及其專項素質練習進行探討,他們利用各種方法、器械來提高投擲實心球的成績,我根據這些年來開展實心球教學的心得體會進行論述,希望能為促進同行更好地開展實心球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實心球教學;心得體會;投擲
一、 前言
訓練投擲實心球是中學體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之一,也是中招體育考試的選項之一,同時是一項很好的提高學生體能水平、增強體質的鍛煉手段。其教學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擲實心球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并使之成為鍛煉身體的一種手段;發展學生上肢、下肢、軀干、肩部的力量和肩關節、脊柱的柔韌性,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投擲能力;培養學生頑強、果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勇于競爭的精神。在教學中,應從增強學生體質這個任務出發,把傳授“三基”和增強體質緊密結合起來,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全面完成擲實心球的教學任務。我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一些實心球教學的心得體會,本文介紹這些心得體會,以供同行參考。
二、 開展初中實心球教學的具體做法
(一) 分析學生難掌握的技術環節
在長期教學工作中觀察投擲實心球的學生,發現學生普遍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 向前用力投球靠揮臂投球為主,腿力、腰腹力用得較少。2. 多數出手角度偏低,有的出手角度高時則最后扣腕撥球易滑手,投出去的實心球向后旋轉。
學生容易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對投擲實心球技術中持球向后預擺這一環節感到難掌握,于是就舍難求易,憑著本能靠揮臂投球,亦導致出手角度偏低。
為什么這一環節學生會感到難掌握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一環節的動作要領:做好持球前后站立姿勢后,兩手掌心相對拇指成八字持球于體前。前后預擺1~2次,然后以肩關節為圓心,手臂為半徑,由下至前、上、后方向擺起。同時,身體挺胸抬頭直立至向后伸展成反弓狀態。同時,膝關節微屈,控制身體重心,髖關節充分伸展,軀干由前屈至直立到充分后伸成反弓狀。兩手持球稍靠腦后,肘關節微屈,且盡量將球留在身體后面,形成“超越器械”。身體重心隨著球的運動,由前腳移至后腳后,重心投影點落在后腳的支撐點后。整個動作過程要求協調、放松、連貫,身體正對投擲方向。由此可知,這一環節身體要向后伸成反弓狀,即上體有向后倒趨勢。
根據人體運動生理學所知,當人體后倒時,出于本能,人的頭部自然會低頭,引起腹部肌肉緊張性收縮來恢復正常體位,維持平衡,達到自我保護。而投擲實心球持球向后預擺,必然是向上挺胸牽拉腹部肌肉,使腹部肌肉拉長。這樣,人體內部因為向后倒的條件反射導致腹部肌肉收縮,而外部持球向后預擺作用力又將腹部肌肉拉長,結果造成腹部肌肉產生強直收縮。腹部肌肉強直收縮會導致人感到難受。有了這個生理障礙,難怪學生不愿按要求做,而是舍難求易,憑本能靠揮臂投球了。學生這種簡化的技術動作,上體基本上是直立的,甚至有呈前傾狀態,這樣就限制了手臂向后預擺的幅度,縮短了向前揮臂的工作距離,向前揮臂的力量自然有所減弱,實心球出手時初速度肯定減小。此外,也導致實心球出手時的出手高度多數在頭頂水平線上下,出手角度當然就低,甚至有向出手點水平線下出球的。
(二) 為學生介紹正確的投擲姿勢
學生在投擲實心球過程中存在錯誤姿勢,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生掌握正確的投擲實心球技術,關鍵是指導學生協調地做好持球向后預擺身體成反弓狀的“超越器械”動作。學生覺得難做,其實也可利用人體運動生理學知識來解決。根據人體運動生理學中人的肌肉狀態反射規律,人體頭部抬頭后仰,會引起背部伸肌緊張性加強,腹部肌肉緊張性減弱,即腹部肌肉放松、伸長。這樣,持球向后上方預擺上體后倒時應充分抬頭,后仰頭部,就可減輕因后倒引起的腹部肌肉反射造成的不舒服感覺。經過反復練習體會,學生會很快克服這一生理障礙,并且可使腿部蹬地、收腹屈體、揮臂、扣腕撥球一系列動作依次發力,協調完成整體動作,熟練后就似鞭打出去一樣,快速有力。
學會了正確的持球向后上方預擺技術后,同時要注意一點,當持球向后上方預擺身體形成反弓狀的“超越器材”動作時,不宜長時間停頓。因為此時整個身體重心落在后腿上,對后腿是個很大的負擔,長時間停頓會影響后腿的蹬地發力,從而影響整體動作的發力質量。因此,預擺后的“超越器械”動作一經完成,即刻開始蹬地發力。
掌握了這種正確的用力方法后,出手高度都在頭部的前上方,出手角度自然也就較高,并且容易控制。至于出手角度高時則扣腕撥球易滑手,投出去的實心球向后旋轉現象,這主要是持球方法不正確,兩手手指呈“八”字型握球的下半部分,發力不經過球心造成。合理的持球方法應該是兩手掌心相對,手指張開且指尖相對,呈球狀握球,以便最后用力時兩手手指能扣撥球,發力經過球心。
在中學擲實心球教學中,教師還要經常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組織教學工作時應把男女生以投擲能力按高低分組練習,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尤其是要做好腕、肘、肩關節和腰部的準備活動。教師應經常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如發現有安全隱患時,應立即停止練習,規范教學秩序,重新安排場地。
(三) 發揮信息技術的力量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技術時代,在實心球教學中,我經常采用筆記本電腦、攝像機輔助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筆記本電腦和攝像機的運用,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通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只能借助掛圖來輔助示范。電腦進入體育課堂學生會很感興趣,教師制作的課件他們可以自己操作,教學的重、難點如果不清楚,可以通過鼠標的點擊得到很好的解決。放慢動作還可以彌補教師示范太快的不足,這就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技能,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練習。教學過程中,借助攝像機回放,使學生了解自己的現狀,促進學生的學習。在授課過程中,穿插播放我校運動員參加區、市運動會的片段,用身邊優秀運動員的比賽片段來感召學生,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樹立民族榮譽感,進行了愛國教育。
在實心球教學中,我在體現學生的主體同時考慮個體差異,利用抗日戰爭做引子,場景設計敵方炮樓、碉堡,把全體學生比做紅軍戰士,實心球當成手榴彈,讓學生根據個人的能力選擇不同的投擲距離,分別擲向敵人的炮樓和碉堡,摧毀敵人贏得勝利。通過學生的愛國熱情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自信心。我用手機、相機拍攝下學生學習實心球時的狀態,比如投擲實心球姿勢等,讓學生進行觀看,這樣可以讓學生以第三者的身份認識自己在學習實心球時的樣子。找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進行改進。
(四) 增加學生實心球比賽的安排和密度
據心理學研究發現,初中生普遍具有好勝心,他們渴望在體育運動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有鑒于此,為了進一步激發初中生參與實心球運動的積極性,可以多安排一些適合初中生參與的實心球比賽,這樣可以使初中生普遍參與到實心球運動中,他們會為了獲得比賽的勝利一起討論正確的投擲姿勢和發力技巧,在此過程中培養他們的運動能力,開啟他們的智慧。教師還可以多組織一些實心球課外活動,比如實心球聯誼活動,讓學生坐在一起交流學習實心球運動的心得體會,實現資源共享。教師還要精心組織實心球比賽的內容。
在比賽前,要設計標明投擲距離和“靶心”的場地或設置專門“靶子”,讓學生把擲實心球動作與擲遠或擲準結合起來,使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投擲效果和同伴競爭勝負結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與鍛煉的積極性。
(五) 提高學生的專項素質力量
投擲項目比別的項目對力量素質的要求都來的高。只有一定的力量素質作為基礎才能順利地將動作完成取得好成績。實心球項目除了腿部、腰腹、上肢等大肌肉群參與動作外還對手指、手腕等小肌肉群有較高的要求。由于初中生在生長發育階段不能強化太多的力量練習而影響學生正常的生長發育。教師在訓練項目和強度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有針對性地加強關鍵部位的力量練習是至關重要。根據投擲實心球的技術特點,我對學生的力量練習主要在于:腰腹核心力量的練習和手指手腕小肌肉群的練習。且力量訓練以自身體重和輕負重來提高瞬間的爆發力量。同時力量訓練盡量以運動力量為主少進行靜力力量訓練。在力量訓練中注意對本身動作的局部強化和針對性提高。讓增強的力量能很好地輔助我們對于實心球動作的完成。
腰腹力量訓練這方面我安排的訓練項目有:平板支撐、單腿屈膝深蹲、仰臥兩頭起等項目。在手指手腕力量練習上安排的訓練項目有:擊掌立臥撐、擊掌俯臥撐、原地抓拋實心球等項目。對于這些專項力量練習要求學生快速有質量的完成,主要是提高學生瞬間爆發的力量和成套動作需要的基礎力量。學生通過一定的力量訓練提高力量素質的同時讓自身的體型有了質的飛躍且在投擲實心球項目上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讓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熱情、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對于自身的信心有很大的增強,這些都使學生在后續的訓練中更加的投入,且運動成績、身體素質成良性循環發展。
三、 結束語
投擲實心球是《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驗的投擲項目,也是我市多年來選擇為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項目之一。它是反映學生力量、速度、柔韌、協調等素質的綜合表現。然而,我在長期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學生對投擲實心球技術掌握得不夠好,影響了體育中考成績和對體育熱情。因此,如何提高投擲實心球技術動作,找出動作中不足的地方,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方案,對提高投擲實心球的運動成績,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目前,我已經在實心球教學方面積累了一些心得,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進一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實心球教學,旨在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高潔.初中實心球教學策略整體性的思考與實踐[J].當代體育科技,2017(11).
[2]曹峰,郭方印.中小學原地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教學之我見[J].田徑,2017(6).
[3]周偉,牟琨,靳曉迪,et al.初中實心球教學與提高學生身體核心素質——兼論學生力量與柔韌素質對實心球成績的影響[J].新西部,2018,441(14).
[4]劉高祥.“點、線、面、體”在實心球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7(2).
[5]楊浩.初中體育實心球教學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
[6]崔海燕.初中體育實心球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