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剛
摘要: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這不僅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涉及黨和國家能不能永葆生機活力的大問題。因此,堅決反對和克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既要認清其內涵、表現及危害,又要堅持教育、強化監督、加大懲處等,通過標本兼治,從根本上遏制和清除特權現象。
關鍵詞: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內涵;表現;危害;預防措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這一宣誓振聾發聵。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強調,“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保護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并對反對特權作出重要部署,彰顯黨中央反特權的堅定一以貫之、堅如磐石的決心。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乃至個人生活作風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歡迎,但是作風轉變不會一蹴而就,是一個常抓不懈的過程。特權思想在個別領導干部中根深蒂固,特權現象還時有發生,極大損害了黨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成為當前正風肅紀的重要任務,也是精準掐住解決“四風”問題的命門。
一、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內涵及產生的原因
所謂特權,是相對于普通權力而言的,既包含了正當職權,也包含了不正當法外特權。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是指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各級黨政機關利用權力獲取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以外的私利及不正當權力而產生的思想和行為,它具有權勢性、特殊性、排他性、局限性、傳染性,與當前黨中央提出的建設先進性、純潔性政黨格格不入,與建設和諧社會目標背道相馳,危害巨大。
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產生的原因不僅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歷史,封建主為了統治階級利益,制定了嚴酷的立法,殘酷的壓迫人民,這就是特權統治的歷史原因,封建禮教、男尊女卑,三綱五常,官員出行,八抬大轎,前呼后擁,人分三教九流的等級劃分,都深深烙下特權的烙印,歷史綿延、根深蒂固、影響至今。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部分黨員干部受社會腐朽思想和資產階級享樂主義影響,迷失了政治方向,官本位思想嚴重,也為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打上了時代的烙印。特別是當前民主與法制建設還相對滯后,對權力運行缺乏有效監管,個別領導干部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難以得到根本治理,部分黨員干部出現違法亂紀現象。
二、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表現
權力的絕對化、趨利化是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表現之一。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中,不是靠國家政策、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為依據進行管理,而是憑自己喜怒哀樂、人員關系緊密度、經驗判斷、人生資歷來管理。個別單位“一把手”,對權力、特別是對人財物等實權十分眷戀,不講班子分工,不遵守民主集中制,搞“一言堂”,把實權全部抓在手中,事事都要伸手,進行“拍板”。他們信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人生信條,把公共權力作為中飽私囊的工具。如有些“一把手”為謀取個人私利,插手礦產資源開發、土地使用、工程項目招投標、政府采購等,造成國有資源的嚴重流失,這都是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作祟才產生的問題。
職務的特殊化是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表現之二。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奉行享樂主義、大搞奢靡之風,衣食住行全部引領消費潮流,否則就認為沒有面子,不夠檔次。吃飯出差要到高檔賓館,坐車要高檔轎車,喝酒茅臺、五糧液,培訓要到名山大川,手機、手表越換越好,認為這樣才能體現自己的“地位”;對自己違規違紀現象,總認為無人監督,以“刑不上大夫,下不為例”為由,為自己特權行為找借口。還有的領導干部公私不分,認為自己對國家和企業貢獻大,吃點、喝點、拿點不算啥,吃喝嫖賭全報銷。這些行為既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又浪費了國家和人民的財富。
呈現隱蔽化態勢是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表現之三。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斷深入,各種形式的“特權”被逐步取消或受到限制,但“隱性權力”以各種形式不斷出現,成為誘發腐敗的新形式。“隱性權力”是在法定利益之外隱蔽地享受特殊利益和權力,由于這些利益絕大多數并不合法合規,所以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僅限于“內部人”知曉和享受,以便當事人能享受好處,又不必有公眾監督之憂。有的領導干部利用在位時職務便利,為請托企業大肆謀利,并約定退休后兌現“好處”;有的把公款當成私房錢,不僅個人享用,還用于家人、朋友、親屬等,營造自己的社會資源;還有的在臺上大力提拔身邊人,下臺時照樣享受“隱性權力”帶來的好處。然而,這些都不需要官員親力親為,領導的秘書、司機及下屬會悄無聲息地落實好,這也是不少腐敗案件中領導干部司機、秘書大多也卷入違法犯罪的原因之一。
三、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危害
特權的存在,無疑與公平、正義的要求相對立,因此招致絕大多數人的反對。領導干部如果不能擺脫特權思想,就有可能滑向違法亂紀的深淵。對于黨和國家的事業來說,特權思想、特權現象危害尤甚。
一是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與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執政基礎背道而馳,極大傷害了群眾感情和黨的威信。群眾對領導干部特權深惡痛絕,個別領導干部耍特權,總是會引起群情激憤、輿論嘩然。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如果不能有效制止、制約,不僅滋生腐敗事件,也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最終危及黨的執政基礎。
二是腐蝕社會風氣。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對加強黨的執政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反作用。特權現象會讓越來越多的人以自己享受特權的多少作為人生價值的判斷標準,迷失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導致追逐權力成為社會時尚,敗壞了社會公德、思想道德,污染整個社會風氣。
三是違背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根本目的,是消滅剝削,消滅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而達到這一目標,必須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人,一些人借助特權肆意破壞競爭規則,不合理、不合法地侵占公共資源。有的金錢至上,于黨紀國法于不顧,肆意利用職權侵占國家和集體利益,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社會內部的差距被人為拉大,大大破壞了社會公平。
四是滋生不正之風乃至腐敗問題。不正之風問題的背后往往有特權思想作祟,若不對特權問題加以有效治理,不正之風既難以根除,也容易反彈回潮。同樣,對特權的姑息會放縱腐敗行為,公器私用、以權謀私等特權思想、特權現象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為腐敗問題,嚴重污染黨內政治生態、侵蝕黨的肌體。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直指不正之風的“病灶”,掐住解決“四風”乃至腐敗問題的“命門”,是進一步將作風建設向縱深推進,把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引向深入的現實需要和必然要求。
四、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的預防措施
怎樣防止一些領導干部把公共權力變為以權謀私的特權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行使各種權力的主要群體——領導干部入手,堅持廉潔教育為先導、強化監督為保證、加大懲處為手段,通過標本兼治,從根本上遏制和清除特權現象。
一是強化反腐倡廉教育。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好的思想和品德對領導干部正確行使職權至關重要。不少能力突出的領導干部思想蛻化變質、生活腐化墮落,就是沒有真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權力觀,將“權為民所賦”的道理拋在腦后,最終走上犯罪的深淵。因此,必須對領導干部進行經常性廉潔教育。首先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制度面前沒有特權的意識,做到不搞特權主義,引導其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敢于擔當、積極作為;第二是要加強反面警示教育。充分運用典型案例,弘揚正義,鞭笞丑惡,引導黨員干部吸取教訓,切實改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堅決反對各種特權現象。第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潔文化活動。深入推進廉潔文化進基層、進班組、進機關、進家庭、進社區,鏟除滋生特權的土壤條件,形成人人反特權、無特權的社會氛圍。
二是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主要集中體現在領導干部身上,因此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領導干部至關重要。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必須牢記黨的黨旨和群眾路線,明晰手中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決不能將手中權力私有化或小團體化。要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意識,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上帶下,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用嚴謹規范的言行樹立良好的領導干部新形象。
三是強化監督保障。不受監督的權力,往往容易導致權力濫用。如果領導干部的“公權”變為“特權”,就會損害社會公平正義,就會引發腐敗案件。因此,完善權力運行的監督機制,是防止權力濫用的重要保障。堅持關口前移、實行過程監控,探索加強和改進監督的新途徑、新方法,把黨內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等有機結合起來,整合資源、延伸監督線、擴大監督面,形成監督合力,讓“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真正“硬”起來,讓隱性腐敗不能“隱”起來。
四是加大懲處力度。特權往往與腐敗結伴而行,有了特權,腐敗往往隨之而來。不管什么人,只要存在特權現象,都應當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查處和嚴肅追究。因此,反對特權要加強對黨員干部違紀案件的查辦和懲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充分發揮了懲處機制的作用,真正做到了預防有效、懲處有力,使得一些搞特權的人望而卻步,使領導干部“不敢”有特權、“不能”使特權、“不想”用特權,最大限度地減少干部犯錯誤的機會。各級黨組織、紀檢監察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有特權必打。既要執行政策、寬嚴相濟,也要嚴肅紀律,嚴厲懲處,切實做到懲惡揚善,增強懲處的威懾力;嚴肅查辦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與民爭利、損害群眾利益的特權案件,切實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增強查辦案件的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社會效果和法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