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田 孫曉娟?
摘要:當前高校還存在對思政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不同課程資源育人合力不足等問題。新時代高校要樹立“課程思政”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分析了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重點提出了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職;石油工程;課程思政
一、前言
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在全國部署推廣課程思政。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各方面都必須作出調整,真正做到思政工作“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課程思政是指充分發掘各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將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與各門課程的教育教學有效融合,使各門課程都發揮育人作用,真正發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協同效應。按照“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的要求,把所有學科和課程都納入課程思政體系,使各門課程的思想價值引領和育人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把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價值的引領相結合,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發展,同向同行。
二、“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上不認同
部分專業老師認為,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是思政課程和學管部門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思政課、黨課和相關講座已經占據了學生很多時間,占用了大量本應用于專業課程學習的時間。專業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具有學科的特殊性,對學生畢業后工作起著決定性作用,沒有空閑時間和空間讓位于思想政治教育。還有部分專業老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務虛、務空”,不如專業教育實在、具體,至于在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完全沒有必要。
(二)行動上缺方法
更多地專業課教師具有開展課程思政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愿意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由于專業教師在意識、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他們在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過程中,在專業課程融入思政的具體內容、融入形式等方面存在困惑。
三、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提升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認同
高校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現代高等教育有具體專業之分,但是每門課程都有無形的思政教育資源,每個專業背后都滲透著價值觀教育,教育的本質和育人的終極目的是一致的。要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培養其文化內涵與意志品質,提高其政治素養,只單純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根本無法解決,必須依托高校開設的所有課程,只有課程體系中的所有課程發揮協同與共進的作用,才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策略
1.用發展史激發愛國熱情
從石油工業的發展講起,先講中國古代石油發現和利用的輝煌歷史,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中國就有了發現石油、并將其用于軍事和醫藥的文獻記載。再講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狀況。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石油工業發展極其緩慢,停滯不前。據不完全統計,從1904年至1949年的46年中,全國共產原油僅為308萬噸。最后重點介紹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石油工業如何走上康莊大道的。1978年,我國原油產量突破1億噸,躋身世界產油大國行列。目前中國原油產量和消費量均躍居世界前列。在《石油工業概論》課程中介紹石油工業發展史,用石油工業發展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國熱情。
2.用新技術增強大國自信
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適時加入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內容。如介紹海洋石油982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該平臺是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第一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是按照國際頂級標準建造,滿足國際海洋鉆探的最新規范要求;該平臺的建造,使得我國深水鉆井高端裝備水平又一次大幅提升,標志著我國深水鉆井高端裝備規模化、系列作業能力形成。通過引入新工藝、新技術內容,增強學生們的大國自信。
3.用事故案例啟發學生
以事故案例為載體,講述質量不合格工程或不規范操作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帶來的嚴重損害,激發學生的專業責任感。例如引入墨西哥灣漏油事故,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鉆井平臺發生爆炸,導致11名工作人員死亡,另有17人受傷,鉆油平臺爆炸后燃燒了約36小時后沉沒,大約500萬桶原油泄漏至墨西哥灣,釀成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漏油事故。引導學生全面了解事故案例的詳情、分析產生災害爆炸事故的原因,引發思考,領悟遵循專業規范設計和操作的重要性。在《石油HSE》課程中,引入大量事故案例,培養學生安全環保意識和規范操作技能。
4.用勞模事跡影響學生
分享王進喜、王啟民、李新民等石油勞動模范的人生故事,從中感悟智慧和精神。例如在《油水井生產與維護》課程中,介紹勞模們的生產管理方法、技術革新等,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他們不畏艱辛、迎難而上、刻苦鉆研、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和拼搏精神。
5.用大慶精神感染學生
在跟崗實習階段,讓學生感受大慶精神,接受企業文化熏陶。大慶精神主概括地說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五十多年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引領中國石油工業從弱小走向輝煌,激勵民族工業從低谷走向繁榮,激勵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偉大復興,已成為中國石油企業文化精髓。石油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均進行半年跟崗實習,在生產現場,跟師傅提升理論知識、學習操作技能,更重要地是感受大慶精神,學習師傅們不怕吃苦的品質。通過跟崗實習,培養學生具備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敬業精神和嚴謹求實作風及綜合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于濤.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永放光芒[J].石油教育,2013(6).
[2]彭亞萍,胡大柱,茍小泉,張小懿.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2).
[3]滕躍民,韓峰.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構建路徑及策略分析[J].山西能源學院學報,2018(12).
[4]袁燕,胡欣,高婧.中國海外石油戰略解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