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小微 曹成
面對環保標準不斷提高、督察監管不斷嚴格、問責力度不斷加大的嚴峻形勢,吉林石化公司污水處理廠以思想引領為前提,以素質提升為根本,以典型帶動為依托,不斷強化青年干部隊伍建設,抓實青年干部傳幫帶,著力打造一支立場堅定、作風優良、素質過硬、能力突出的青年干部隊伍,為實現工廠科學發展、扭虧為盈,建設數字化智慧型工廠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按下思想引領“啟動鍵”,不斷提升青年干部隊伍凝聚力
思想決定行為,思路決定出路。工廠大力引導青年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著力強化青年干部對黨和國家戰略、政策、方針的理解和掌握。舉辦青年干部座談會,組織青年干部輪流上臺講體會,促使青年干部進一步將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與本職工作相結合,更加深入領悟蘊含其中的思想理論、工作方法,進而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廠領導定期面對面和青年干部談心,細化談心內容,量化談心要求,采取集體座談、個別談心等方式,廣泛聽取青年干部的意見建議,做到以情感人、以情暖人,不斷增強了青年干部隊伍的朝氣與活力,提升了青年干部隊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工廠在青年干部中深入開展提升忠誠度教育,全面找準負面思想和情緒根源,積極做好思想引導,唱出污水好聲音,激發污水正能量,營造了干凈干事、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舉辦青年大學生心理疏導班,通過團隊拓展、心理測試、沙盤游戲等更鮮活、更生動、更直接的方式,理順青年干部思緒,緩解工作壓力,釋放激情。
掛上能力提高“前進擋”,不斷提升青年干部隊伍戰斗力
青年干部的特點是學歷高、思維活、朝氣足,但閱歷淺、經驗少、底子薄。吉林石化公司污水處理廠青年干部隊伍也面臨著年齡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等突出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工廠組織部門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專業化培訓為重點,要求全體青年干部積極參加上級或本單位組織的培訓學習活動,督促青年干部加強業務學習,促進能力提升。定期舉辦青年干部素質提升培訓班,搭建人才成長平臺,創造人才成長環境,打造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污水處理青年干部“鐵軍”;加大青年專家和青年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一線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機制、技術技能創新成果和絕技絕活傳承機制,激發青年干部創新潛能;扎實做好“干部培訓、崗位培訓、專業培訓”,全面提高青年干部思想素質、能力水平,培養和儲備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青年干部人才隊伍采取“師帶徒”結對子方式,結成5個組手把手、面對面地對安全、環保、生產、機動等4個專業進行講解,現場解答業務疑問,增強學習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展青年干部“人人上講臺”活動,利用經濟活動分析會等有利契機,讓青年干部走上講臺,展現能力和形象,通過備課、授課、解答、互動交流等環節,夯實理論基礎,以授課促學習,實現效果最大化,促進年青年干部的能力提升。
把好典型示范“方向盤”,不斷提升青年干部隊伍向心力
一個典型,一面旗幟。工廠組織部門倡導青年踐行“舒舒服服當不好干部”“八小時干不成吉化事業”等理念,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奉獻擔當、苦干實干,堅持“以老帶新,言傳身教”。拓寬青年干部典型培養渠道,每季度評選“四型”好干部,鼓勵青年干部率先垂范,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出引領示范作用,兩年來,共評選“四型”好干部16人,營造了學典型、趕典型、超典型的良好氛圍;為有效打擊污水偷排,工廠成立以“特種部隊”為代表的青年干部團隊,克服嚴寒酷暑、不良業主不配合工作等困難,不分白天黑夜,發揚大慶鐵人精神,苦干實干,無私無畏,不分節假日,緊盯異常水質,讓偷排者不敢偷排、不能偷排,排查可疑點,積極努力發現風險點,堅決阻斷私自接入污水處理廠管網的管線,從源頭上杜絕了廢水非法偷排現象,全年切斷違規排放管線16處,封堵污水井14口,保證了工廠的生產平穩運行及出水達標排放,樹立了青年干部隊伍的良好形象。
搭建培養使用“快車道”,不斷提升青年干部隊伍成長力
青年干部要茁壯成長,就必須高標準、嚴要求,摒棄“青澀”,到基層去、到艱苦崗位去,在實踐的“熔爐”中“獲取”真知,經受考驗,為青年干部提供“淬火”的機會,才能厚積薄發,走出“青澀”,走向成熟。工廠高度重視發揮基層作為“練兵場”、“大舞臺”的作用,選派優秀青年干部到深度處理裝置、污泥處理裝置等艱苦崗位大展拳腳,大膽使用在基層一線踏實做事、建功立業的優秀干部,推動青年干部踏實下基層、放心留基層、用心強基層,幾年來,基層青年干部立足一線,積極開展技術攻關與管理攻關,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解決裝置運行瓶頸問題75項,節約費用近380萬元,為工廠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推行青年干部重點項目獎勵考核機制,重獎解決生產經營“重大瓶頸問題、重大技術難題、重大質量缺陷”的青年干部,持續激發青年干部隊伍創新活力;工廠不斷強化制度安排和整體規劃,通過組織調整、崗位交流、選派掛職等形式,分批次、有重點、有步驟安排青年干部進行多崗位鍛煉,破除青年干部崗位舒適和依賴心理,先后調整36名青年干部從機關走線一線,從輔助車間走向生產車間,青年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