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紅蕓
摘 要: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現在代信息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初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形式多種多樣,聲音、圖片、視頻、文字等,都能夠將學生的感官系統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改變傳統課堂枯燥乏味的狀態,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的學習,由此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新課程;信息技術;初中語文
近幾年,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廣泛運用,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開辟了語文教學的新天地。本人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多年,經常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力爭達到課堂高效的目的。本文就從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堂融合的角度,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必要性
(一)從科技進步角度看
目前信息技術的應用率非常高,使得各學科教學都發生了改變,網絡和計算機已經成為各個領域教學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這一教學模式,也適應了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
(二)從目前教學現狀看
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以單純的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限制了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運用聲音、圖片、動畫的載體,展示事物的外在特征與其內在本質之間的聯系,可以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下,開展自主探究,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三)從學生個體角度看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應該占有主導地位,教師應該根據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出發來優化自己的語文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思維需求等,也就能用大量形象、直觀、具體的信息化資料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獲得更多有趣的課外知識,從而來幫助自己學習和理解課堂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合信息技術,不僅能夠轉變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途徑
(一)巧用聲音,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師想要課堂高效,就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從一開始上課就僅僅抓住學生心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本人在這一環節,曾多次運用歌曲導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講到《觀滄海》時,在講課文之前,我給學生們播放了一段大海波濤洶涌的音效,讓學生們自己閉目感受那大海的奔騰,感受那聲音的雄渾,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到《觀滄海》這一主題。就這樣,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中聲音這一手段,實現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實現超文本切入
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使超文本閱讀成為現實并在語文教學中成為了一種常用手段。信息技術的作用,可以通過預習、學習及復習三個環節表現出來。如,在教學《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視頻、圖片,從而讓學生充分地感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生的超文本閱讀,也是文章再創造的過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遵循文章主張的前提下,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超文本閱讀,増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并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化用視頻,引發學生思考
課程改革要求教學由傳統課堂轉變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資源,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發學生的思考。
如,在講授《范進中舉》一課時,筆者就截取了范進中舉時的那段場景,讓學生來觀看并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課的教學,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么范進中舉之后會發瘋,當時的社會環境對人們心靈的影響。一系列問題引發的思考如活泉之水汩汩而來。又如,在《口技》一課的教學中,了解到學生們之前對這種技藝并不了解,于是首先給學生們播放了《洛桑學藝》,讓學生們在感受美的熏陶的同時,思考如何描摹這樣的口技聲音。這樣引入本課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們了解了本文的寫作特色。類似這樣的做法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運用信息技術有效進行自然拓展遷移
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特點,根據課堂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遷移,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去。首先爭取在課堂開頭就成功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學生以更高的熱情迎接語文知識的學習,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圖、微電影、微視頻等,將課文中的情景進行重新展示。其次,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圍繞教學難點開展,幫助解決教學中的難點,進而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語文的很多課文中,都會涉及地理、生物、歷史等各個學科的知識,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便利性,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將語文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相信在新課改的帶動下,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在課堂中廣泛應用的條件下,信息技術定會改變傳統課堂的枯燥乏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上課的熱情,提升課堂效率,提高教學。將會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方便,將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