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波
摘 要:文化是人民生活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人民凝聚力的象征、是社會生命力的體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物質生活已經不能再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對精神活動的需求開始大批量增加。隨著文化多樣性的發展,群眾文化作為文化多樣性之一,在文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人民精神層面的共同需求,體現了廣大人民對精神建設的渴望。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功能;文化價值
前言
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的也不斷壯大。群眾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它是人民的生活寫照,反應了人民的社會需求,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群眾文化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人民豐富的精神活動共同所凝結而成。群眾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群眾之中的體現。它的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的前提下不斷創新。
1 群眾文化的重要性及意義
群眾文化蘊含著人民豐富的精神活動,是人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成果。是人民在參與工作,娛樂等活動的精神認知。人民通過參加群眾活動,在思想上對這些行為活動有了深刻的認知,這些便是群眾文化產生的緣由。它是人民與自然相互碰撞而產生的文化現象。它為不同領域的文化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也給人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群眾文化體現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發展情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精神娛樂平臺,讓人民群眾有了精神依賴。例如,為了提高全群眾文化藝術素養,廣東省東莞市文化館道滘分館開展了“全民學藝”文化藝術普及推廣活動,本次活動以文化建設為依據,旨在創建出一個惠及廣大群眾的品牌文化活動。
2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在社會各方面的認知體現,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群眾文化愉悅身心,減輕工作帶來的壓力,同時能夠提高了人民的思想文化建設。使人民思想上形成一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進而推動中國特色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
2.1群眾文化具有使人民團結的社會功能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十六個民族的共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各個民族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各民族在團結交流的過程中,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中國特有的群眾文化[1]。各民族共同參加文化活動,使各族人民充分見識到其他文化的魅力。而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增加個各民族對彼此文化的理解,推動各族人民友好團結。我們常見的潑水節、春節、端午節等大型民族節日,多使各個民族共同參加,是各民族在思想上的共同結晶。在“全民學藝”文化普及活動中,使戲曲、舞協、作協、攝協等8個文藝協會聯合起來,使全鎮的文藝骨干和文化愛好者都參加到活動中,各種文化藝術相互交流,共同存進其發展,同時也為文藝愛好者和文藝骨干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促進人民團結。
2.2群眾文化具有交流和娛樂的社會功能
群眾文化使人民群眾對生活娛樂的理解,它能給人民群眾帶來精神上的娛樂,都夠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給人民一個公眾娛樂的平臺。群眾文化是各族人民對中國文化認知的一部分。使各族人民有了一個共同交流的精神橋梁,各族人民通過群眾文化相互交流,共同釋放壓力,形成獨特的文化體系。在當今激烈的競爭化境中,人民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不斷增大,而群眾文化就能帶給人民所需要的娛樂活動,增強了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數。道滘鎮被稱為“中國曲藝之鄉”,粵劇曲藝活動是當地最為廣泛的群眾文化活動,這使當地產生許多曲藝文化愛好者,為促進粵劇曲藝的發展,當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方針,并對民間粵劇曲藝社進行扶持,組織起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使粵劇曲藝發揮重要的社會功能,讓當地人民在欣賞粵劇曲藝的同時進行群眾文化交流。
2.3群眾文化的象征功能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外來文化也不斷的侵入我國。為了阻止我國被外來的糟粕文化入侵,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群眾文化。群眾文化是各地域的特色文化相結合而成,是我國本土的文化特點。群眾文化能夠把各個地域的文化特色體現出來,激發各族人民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把各族文化集中在一個文化體系里發展壯大,不但可以增加各族文化交流,也能成家我國人民的文化自信,能夠更好地抵御外來文化。在“全民學藝”開展活動中,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當地書法、美術、街舞、古琴、二胡等多個培訓項目,使當地權重參加到文化藝術活動中,成為當地群眾文化的象征,體現群眾對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2]。
3 群眾文化的文化價值
群眾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多樣性的體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人民群眾中的展現。群眾文化的普及領域廣泛,使其特色能夠充分的展現出來。群眾文化的價值底蘊十分厚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1群眾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對中國文化起著帶領作用,它支配著中國各種文化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下,人民不斷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而群眾文化就是在人民的追求中產生,它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延伸出來,受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文化的支配。它造就了一個讓人民自我放松的精神領域。例如在少數民族旅游和舉行大型民族音樂等活動。都有大批群眾參加,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群眾文化正是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帶領才得以穩定發展。而群眾文化的發展又推動中國文化的建設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中,群眾文化也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全民學藝”活動主要是為了培養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提高群眾對文化的認同感,使其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文化建設發展的信心。以當地的群眾文化映射出中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前景。
3.2群眾文化與文化產業的關系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也登上歷史的舞臺。文化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興起,是人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增大,這種需求推動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文化產業依靠群眾文化娛樂性功能,不斷的發展壯大,成為群眾文化的載體。又隨著國際經濟市場的開發,文化產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群眾文化帶向世界[3]。使各國人民了解到中國文化,提升了我國在世界文化體系中的地位。文化產業的發展加大了群眾文化的普及,增加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產業的了解,也使更多人民參與到群眾文化的建設之中。
3.3群眾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民族文化也是中國文化多樣性的體現之一,民族文化是中國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文化體系,它具較強的民族特色。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具有多種文化底蘊。各民族文化在不同地區相互碰撞,互相磨合,造就共同的文化體系:群眾文化。群眾文化有著各民族文化的共同點,是各民族文化在中國文化上的價值體現。道滘定期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比如新年音樂會、元宵音樂詩畫晚會、當代藝術展覽、書畫攝影作品展覽等,向人民展示當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引導群眾對文化藝術的欣賞,培養群眾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使群眾文化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提高群眾對文化的審美水平。
4 結語
在當今的情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最適合中國如今國情的文化,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長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將會發展壯大。群眾文化的發展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重大的貢獻。使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安心生活,在群眾文化的平臺上放松自我。隨著“全民學藝”文化活動的普及,群眾文化得到快速的發展,人民通過文化普及活動,加大了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這有利于提高當地人民的責任感,使其參加到文化建設的活動中。重視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注重群眾文化的社會價值,有利于輔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參考文獻
[1]張玉忠.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分析[J].藝術科技,2014,12(4):131-131.
[2]張春娟.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戲劇之家,2014(3):338-338.
[3]李憲楠.試論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戲劇之家,2015(23):275-275.
(作者單位:東莞市道滘鎮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