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琦
《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代表著作,它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最為重要的載體。在這部著作中,老子提出了很多富有人生智慧的思想理念。時至今日,它依舊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寶貴資源。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從整體上看朝氣蓬勃,陽光向上,但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在享受富足的物質生活條件時,因此很容易產生多元化的價值觀念、信仰危機、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以及競爭激烈等問題。因此本文僅就老子在道德經中所提及的“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崇尚節儉”、“自貴之人”這四個人生智慧,淺析《道德經》對當代大學生構建正確人生觀的啟示,培育其成為信仰堅定、思想正確、身心健康的國家棟梁之才。
1 老子《道德經》中的人生智慧
1.1 謙虛謹慎
《道德經》主張“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要時刻保持一顆謙虛的心。《道德經》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即使知道一切,卻也要時刻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知道自己是無知的,并且虛心努力的去學習,是最明智的選擇。相反,如果本來就是一無所知的,卻還不能夠真實的認清自己,面對自己,這樣就會產生隱患,帶來危害。圣人之所以沒有禍患,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禍患正是禍患,因此他們能夠認真地去對待并且及時地處理。孔子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正是同樣的道理,人貴有自知之明,此主張能夠促進當代大學生養成謙虛謹慎的求知態度。
1.2 戒驕戒躁
《道德經》主張“凡是不能冒進”,仰望星空之前先要腳踏實地,不要急于求成。《道德經》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概言之就是那些想要踮著腳尖以站得更高的人,他們反而會站不穩;那些不會穩步的循序漸進,卻總想著投機取巧、跳躍式前進的人,反而無法走得又快又遠;那些經常地炫耀自己高明的人,反而不知他們高明在何處;那些總是自命不凡的人,他們的優點同樣也沒辦法真正地展現出來;那些自我歌頌的人,反而不會有人認可他們的成就功績等等。此主張能夠助力于當代大學生養成戒驕戒躁、腳踏實地的優秀品質。
1.3 崇尚節儉
《道德經》主張“崇儉”,有了節儉,才能大方。《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日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儉,故能廣。”老子說他有三件寶物,長期以來一直保持并用心保存著他們。第一件寶物是慈愛,第二件寶物是節儉,第三件寶物就是不敢處于天下人的前面。其中,儉,即是節儉,反對奢靡、鋪張浪費。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節儉”并不是否定人們正常生活的物質需要,指的是不鋪張、不奢侈、不浪費。老子將“節儉”當成了立身處世所必須要堅持的三大法寶之一,更是強調了節儉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老子認為那些縱欲貪多、貪得無厭的人,也一定會成為人們的公敵。此主張有利于當代大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
1.4 自貴之人
《道德經》主張“人是社會的主體”,同時也要遵從自然的規律而行事。《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天地之間有四者是最大的,而人,就是其中之一、且重要的之一。人們向大地取法,向大地學習它的樸實厚重;大地向天空取法,學習天空的寬廣;天則向道取法,學習道的本源創生;而道則向自然取法,從而遵從自然地規律行為處事。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根本的創造者也是人。當代大學生也正是未來社會的創造者,培發其展自己的主體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此主張能夠鼓勵當代大學生努力求真知、成為“自貴之人”,從而達到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為社會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2 老子《道德經》對當代大學生構建正確人生觀的啟示
2.1 當代大學生要懂得謙虛謹慎的深層內涵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要把謙虛放在人格修養的第一位,要深刻認識到學無止境,不斷地提升自己、修煉自身的道德和學識。謙虛它是一劑清醒劑,能夠敦促當代大學生踏踏實實地走好、走穩每一步。認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再自命不凡地做井底之蛙、更不會再自以為是的孤陋寡聞。正如老子第二十七章所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當代大學生如果不把那些善人當作自己的老師,也不借鑒那些失敗的經驗教訓,雖然自認為自己很聰明,其實一種相當不可取的做法。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及時修正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進而追求卓越。
2.2 當代大學生要明析戒驕戒躁的深刻要義
當代大學生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不能急于冒進、急功近利。因為輕浮、急躁的處事方式它是違背自然規律的。也許在短期會取得點滴成效,但是長此以往便會產生事倍功半的結果。對于每個人來說,急功近利這種行為,往往不會受大多數人所支持,且必然會一無所有,因此戒驕戒躁便顯得尤為重要。它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對當代大學生的一貫要求。無論是在學習方面想要取得進步,還是在生活方面感悟幸福,始終都離不開戒驕戒躁這一優秀品質。踏踏實實地完善自我的同時,多多開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挖掘自身創新潛能,將自己塑造成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全面創造型人才。
2.3 當代大學生要培養崇尚節儉的消費觀念
《道德經》中所提倡的“崇儉”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物質經濟的飛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因此便很容易產生在生活上攀比的不正之風。而且部分意志力薄弱、不堅定的大學生也很容易被畸形病態的的消費模式所誘惑,因此開始逐漸地盲目脫離自己原本該有的消費水平,在消費觀念上產生了嚴重的扭曲錯位,以揮霍擺闊為榮光,卻以崇尚節儉為寒酸。在這里還想再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節儉”從來就不是否定人們正常生活的物質需要,而是嚴重超過自己消費水平的鋪張以及奢侈浪費。因此當代大學生要培養崇尚節儉的消費觀念,不要讓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白白蹉跎于物質享樂中。
2.4 當代大學生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當代大學生要時刻銘記自己是社會的主體,做人做事要講道德、一身正氣、內外兼修并且表里如一。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付諸實踐,成為社會道德的維護者與踐行者,更要成為未來文明社會的創造者。因此更加需要堅守本心,遵從自然規律行事。當社會的道德開始良性循環的時候,美德就會成為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并且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當代大學生要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 結語
《道德經》在中華民族歷史的長空上,一直閃耀著璀璨智慧的光輝,在現代依舊有著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是十分寶貴的學習資源。重視、靈活運用并掌握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當代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心態,形成高尚的品格。總之,《道德經》中所蘊含的人生智慧的思想理念,能夠引領當代大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與思想價值體系,從而成為信仰堅定、思想正確、身心健康的國家棟梁之才。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