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在會計教學過程當中,社會對于會計專業人員的需求逐漸增大,而針對于會計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是會計技術教學過程當中的主要內容,因此在當前的基礎會計教學過程當中,為了適應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和改革,才能夠培養出適用市場經濟發展的人才,以滿足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1 基礎會計教學存在的基本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社會對所需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為了滿足社會所需,會計教育也隨之改進。會計教育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具體如何改進還得借鑒各成功案例的經驗,進行積極探索,敢于創新和實踐,不斷完善當下的會計教育模式,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會計教育的總體水平,培養出社會所需的會計人才,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由于主客觀條件限制、所處地域環境影響、課時安排等原因,課題的一些實踐環節未能實施,不能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真正的企業某一崗位具體的實踐流程,教學環境存在于假想的環境中,與實際企業業務有些差距。學生的學習成果體現要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不能光憑分數,更要從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習慣、實踐能力、素質素養等方面全面來評價。因此,需要一個更好的評價學習體系。
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社會對于基礎會計教學的專業人才的素質逐漸提高,但是在目前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首先大多數的教師職業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更多的是注重理論的研究,在實踐方面并不能夠與教學的實際需求以市場的需要進行相互的聯系,而針對于一些在教學方法上的使用,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就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實現過程當中也很難實現有效的運用,而對于教師而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思維方式的開發和利用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這就需要在教學條件以及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有效的創新,才能夠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的養成,從而提高基礎會計教學的質量。
2 改進職業能力培養的基礎教學方法的措施
首先,基礎會計教學中,教師依然沿用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在理論教學中對基礎會計的理論理解能力有限,教師課堂教學中沒有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自身對課堂教學認識不足,很容易在課堂教學時出現學生睡覺的情況。大學教學又不像初高中課堂教學中還有老師組織課堂教學紀律,教師課堂教學中一直沿用傳統課堂教學,學生課堂教學中沒有相應的實踐練習,所以在基礎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理論和實踐不能夠結合使用,影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實際操作。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針對于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創新和改革,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明確教學的基本任務和基本重點,而這對于基礎會計教學過程當中,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需要以專業分析來進行相應的崗位任務的分配,而在課程設置過程當中就需要將會計的工作流程作為一定的重點針對于學生的專業實際操作能力進行有效的展示,這才能夠使得學生將自己所學的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培養學生更好的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求以及在工作崗位過程當中,能夠順利的完成基本的任務。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根據相應的課程改革進行教學任務的分析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把握。
其次,建立校企合作的方式,針對于基礎會計教學課程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就需要進行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通過學生在學校進行知識的學習,以穩固扎實的知識才能夠運用到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另一方面是通過校外的企業或者相關的實踐基地,進行相互的聯系,能夠將基礎的會計課程應用到實際操作過程當中,在實際的環境工作的過程中,使得學生能夠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更好的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當中,在發現的問題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為學生在以后的工作過程當中提供有效的保障。
第三,基礎會計教學中,會計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中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在當前高校中也已經成為會計學的基礎必修課。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依然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課堂教學主體,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低,對復雜的會計學理論知識難以理解,影響基礎會計的理論知識掌握,難以進行相應的實踐練習。
在開展教學過程當中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學生的基本任務,因為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其操作的內容和方法都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同層次的學生就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的解決,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從不同到身體素質思維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就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運用。分層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更好的是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當中,要改變學生的教學方式和學習的方式,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針對于學生的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或者通過大量的時間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現過程當中對于一些理論知識的掌握或者不懂的地方進行深入的學習,讓學生在教學課堂過程當中發揮主體作用,而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的講解,能夠在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當中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的適應能力,這不僅僅可以將課堂秩序進行有效的結合,同時也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的基礎,會計知識學習是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基礎知識,對于基礎知識進行有效的把握,才能夠在實現過程當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許多方面,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判斷,才能對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的處理,而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的人才,就需要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總而言之,基礎會計教學課程在學習會計專業知識過程當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才能夠在實際工作過程當中加強對于基礎會計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對于教學任務教學安排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進,從而能夠在課堂過程當中提高學生對一個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滿意的程度。加強實踐訓練,提高職業判斷能力。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必須通過不斷訓練、實踐,長期積累才能形成。作為一個高水平的會計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高的理論素質外,還要善于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判斷、綜合、總結,養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訓練、實踐,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才會形成,并不斷提高。
3 結束語
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當中,會計作為一門基礎教學,對于學生在市場過程當中的競爭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會計人員作為特殊的行業人員,既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也要有較強的政策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因此在基礎會計教學過程當中,就需要對這些進行有效的把握,才能夠在掌握知識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全面的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所需要的人才,以此促進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鄭州財經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