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權
雖然小學德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學校的德育教育比較薄弱,而互聯網+可以改變這種不足,本文分析了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互聯網+對小學德育工作帶來的變革,并闡述了互聯網+影響下做好小學德育工作的策略,通過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促進了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多元化發展。
小學生的主觀意識還比較薄弱,正處于心理和身體快速發展的階段,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期,所以小學是德育教育的前沿陣地,通過德育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的思辨能力和理論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為了加強小學德育教育,我國教育部出臺了文件《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要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貫穿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因此在課改過程中,小學教育要完善德育教學體系,踐行立德樹人教育。
雖然小學德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塑造崇高的人格,但是當前德育教育還比較薄弱。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它與教學的結合日益緊密,為小學德育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改變德育教學中的弊端,利用網絡資源促進德育教學的高效開展。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文明不斷豐富,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中的一些不良風氣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及個人主義給小學生帶來了不良影響,會使他們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傳統的道德理念對他們的束縛越來越薄弱,新聞中經常報道一些青少年的犯罪事件,犯罪率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部分學生還在學校中打架斗毆,由此可知,當前小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效果不太理想,德育工作主要是以思想品德教育為基礎,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品質,使他們的道德修養得到升華。小學生是我國將來的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勢在必行,做好德育教學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的發展。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德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借助互聯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引導他們熱愛中國共產黨、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熱愛人民、熱愛祖國、尊老愛幼、愛家鄉、愛惜資源、保護環境、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自律、誠實守信,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它與各行各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并且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一種新型的網絡社會正在逐漸形成和蔓延,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國家頒布了互聯網+發展的相關政策,在教育領域,互聯網+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基石,出現了在線教學模式,網絡中海量的資源為教學的開展提供基礎,使教師不再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也促進了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多元化發展。
2.1 互聯網+豐富了小學德育教學資源
互聯網+時代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信息的高度開放性和共享性,通過網絡可以查找各種需要的德育教學資源,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改變“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方式,通過互聯網收集有用的信息資源,如可以借鑒一些德育教學的案例,在課堂上講述一些社會的熱點問題,加強德育工作與生活的聯系性,這樣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還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如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師在線布置作業,教師和學生進行在線溝通、互動,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并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實施因材施教,精心編排、細化豐富優質的內容,提升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終成效。但是,由于網絡中包含海量的信息,小學生心智還未成熟,教師一定要避免學生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教會他們明辨是非,還需合理、適度的使用網絡,否則可能將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成為互聯網的奴隸。
2.2 互聯網+推動了小學德育工作的變革
互聯網+時代德育教學工作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互聯網+突出了學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可以開展一些錄播課、德育動漫等,使德育知識變得更加有趣,令學生耳目一新,還可以通過網絡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對某個社會事件發表看法,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可以暢所欲言,釋放兒童的天性,表達出更加真實的想法,充分享受到德育教學的樂趣,幫助他們形成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
2.3 互聯網+提升了小學德育工作的影響力
德育工作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與社會的聯系也更加緊密,因此德育工作的開展除了教師的參與之外,還需要家長的配合,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加強和學生家長的溝通,設置班級微信群或者QQ群,隨時在群里和家長進行交流,探討每位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況及在學校中的表現,同時宣傳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引起家長的重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德育工作的影響力。
3.1 利用互聯網+滲透正確價值觀念,豐富德育工作開展形式
小學生正是價值觀形成的初步階段,傳統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主要以課本中的內容為主體,但是通常課本內容比較陳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教學工作的效果,互聯網中豐富的德育內容為他們帶來了新的世界,互聯網豐富的資源、靈活多樣的形式對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與探究精神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互聯網+的在線網絡資源,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頻資源、《中華德育故事》視頻資源等開展德育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受中華古圣先賢的榜樣力量。《中華德育故事》視頻資源中的宋桓罪己、孔子盡禮、蘇武牧羊、伯魚十往等講述了一些古代的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故事,滲透正確價值觀念,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更加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豐富了德育教學的內容,便于教師深入開展德育工作。此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豐富德育工作開展形式。傳統的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參與者只是學校、教師和學生,但是家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如果學校、教師、家長不正確引導學生,必然會使學生偏離正確方向。通過互聯網+可以讓家長也參與到德育工作中,如利用電子白板在課堂上播出家長給孩子的視頻對話。一位家長錄給孩子的視頻如下:“這是媽媽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跟你交流,媽媽知道你是一個乖女孩,聰明、堅強,在學校里要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和同學和睦相處……”,這些家長的視頻,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孩子的鼓勵,拉近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同時也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
3.2 加強學校互聯網設施的建設,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
互聯網當前已經成為了輔助學校教學的工具,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小學德育教學工作,必須借助于互聯網設施,但是當前很多學校互聯網教育平臺的建設不足,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的相關領導應該加以重視,投入資金建設互聯網教學MOOC平臺、O2O平臺等,為小學生德育教學的開展提供基礎。此外,教師的信息素養也是互聯網+小學德育工作開展的基礎,信息化素養,主要是指教師可以熟練地操作與使用互聯網上的各種應用,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資源,同時也具備傳遞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對于信息技術掌握較差的教師,學校應該加強培訓,每周定期為他們開設信息技術培訓課程,具備互聯網思維,以保證他們互聯網+教學的順利開展,從而為小學德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力量。
3.3 豐富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促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豐富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德育學習環境,互聯網+影響下的小學德育教學新方法具體如下:
一是,開展QQ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建立自己的班級QQ群,選擇適合小學生的德育目標,在群中討論一些符合他們的認知的、有益的道德教育信息,如上傳一些民俗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小視頻,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展示一幅立體的、形象的畫面,同時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回答與討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積極向上、保持良好心態。
二是,開發小學德育教學APP。為了加強小學德育教學工作,學校還可以開發小學德育教學APP,在里面上傳1-6年級的德育教學規劃和德育教學目標,利用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技術,展示學校在不同階段的德育教學成果,家長下載APP之后可以對德育教學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利用互動功能參與到學生的德育工作中來,為德育教學的開展提供意見。同時學生通過APP還可以瀏覽其中的德育教學內容,如理想教育內容、集體主義教育內容、勞動教育內容、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內容、自覺紀律教育內容等。
3.4 加強網絡安全教育
除了通過互聯網+開展德育教學之外,還需要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綠色”上網行為。當前一些網絡不良信息也會對小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學校應該根據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身心特點舉辦一些健康的信息技術競賽,通過學校的小廣播介紹一些網絡安全知識及開展“綠色”網絡建設,推動小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培養,同時學生在家中上網時,家長也要起到監督的作用,屏蔽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
互聯網+小學德育教學工作這一新興的教學模式,當前還處于探索階段,我們要重視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同時也要警惕互聯網+為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避免他們沉溺于網絡,教師利用網絡開展德育教學工作也要適可而止,不可過分依賴互聯網因為互聯網擾亂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總之,“互聯網+德育”有著無限的空間還需要我們探索,它的實施利大于弊,為小學德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開辟了新的渠道。
(作者單位:珠海市香洲區海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