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姬文廣
今年鄭州市民辦初中招生(俗稱“小升初”)開始實行電腦派位(40%)加面談(60%)的辦法。至此,鄭州成為繼上海、廣州、西安等地之后實行小升初面談招生的又一個城市。面談招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有關的專門性報告和研究性文章尚鮮見。本文試就面談的教育價值、技術層面的操作、政策意義和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談些看法。
面談的社會背景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達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水平,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它和農業文明后期“耕者有其田”的呼聲一樣,有著不可忽視的必然性。
面談的政策背景是國家的教育均衡政策。好的政策從來是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制定政策的出發點。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必然表現在群體獲得利益的差異上,任何社會都有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保證弱勢群體的根本利益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教育均衡維護了人類平等的重要理念,它對防止族群分裂、形成階層流動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讓孩子們都有讀書的機會,都有享受教育甚至優質教育的權利,成為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政府把擴大優秀教育資源作為履行好責任的有效舉措,實行了集團化辦學、名校托管、教育共同體、分片招生就近入學等,順應了社會發展,這些無疑都是有力的舉措。
公辦學校是履行政府責任的教育主體,它有著兩大重要使命:一是真正落實就近入學政策;二是把平庸的教育變成優質的教育。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辦學者必須以完成這兩項使命為責無旁貸的工作目標。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義務教育階段企圖保留學校之間的差異化格局,與社會文明的發展階段、與時俱進的政治要求、黨和政府教育政策的導向格格不入。義務教育的財政是公有的,套用一句曾經流行的話,它是“人民教育人民享”。
面談的教育背景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至今步履維艱,課堂的變革、學生的減負、發展核心素養的吶喊都淹沒在作業和考試的海嘯中。當考分的高低決定著升入學校的優劣時,死記硬背、持續刷題就成了師生的不二法門。面談是一場改革,這場改革如若完善和到位,將會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方向得到根本扭轉。
民辦教育是公辦教育的補充,二者的并存體現了教育多元化的社會意義。“民辦”與“公辦”有著相同的教育目標、教育宗旨、教育意義,但財政投入主體的不同,決定了二者的差異。公辦教育保證了全部公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大眾性;民辦教育提供了部分群體的個性化教育供應,體現了小眾性。
教育均衡化的教育政策,使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在招生上發生了尖銳沖突,民辦教育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招生方式限制,使公辦學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入學的可選擇性成為民辦學校的辦學優勢,即便一些民辦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師群體素養相對低些,也因為教育消費者的心理得到了選擇的滿足,而表現出生源較為充足的狀況。
許多地方幾年前就對這一情況開始了糾偏和調整,實行改考試為綜合測試的辦法,但這一辦法難以實施操作,使綜合測試仍然流于變相的考試。雖然如此,綜合測試仍然顯示了它的積極意義:一是在確定了改革的方向后邁出了第一步,二是2018年的鄭州小升初綜合評價的階段性測試在題目的內容和形式設計上表現出了創造性,能夠給小學的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帶來新的啟迪。
面談是在綜合評價的基本思考上發展出來的評價范式。為了避免考試的新的變身,有關方面規定面談中“不得向學生發放紙筆、不得出現紙筆答題形式”的明確要求。面談對民辦招生無序的狀況進行了約束:1.鄭州市區試行公辦、民辦初中學校同一平臺、同步報名、同步招生。2.民辦初中學校報名學生數未超過招生計劃數的學校,實行“注冊入學,直接錄取”。3.民辦初中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且電腦派位志愿數超過招生計劃40%的必須進行電腦派位。4.民辦初中學校面談的確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的60%,實行“注冊入學,直接錄取”。這四條新政讓民辦初中的“選拔式”招生進入一個有限規范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公辦學校“分片招生,就近入學”的均衡教育政策和民辦學校招生自由度的矛盾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
毋庸諱言,面談具有考查評價功能,國內許多名牌高校在招收保送生、自主資格生的選拔上,都把面談作為重要的區分手段,并且是區分度最高的手段。今年的面談,大部分學校都采用了人機對話,個別學校采用了師生談話、小組面談的方式。人機對話的題庫量大,題目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可以呈現豐富的題目情景,可以做到客觀公正,較好地避免了舞弊的可能。但人機對話弱化了面談中“談”的意義,可能會使考查陷于知識考試的窠臼,從而讓考試在面談的旗幟下復活。
面談還是要“談”!但要想談出核心素養來,就必須直面話題設計的艱巨性和重要性。筆者認為設計應體現以下原則:一是題目要體現道德情感、思維能力、學科知識高度滲透的一體化原則。二是道德情感類話題要有鮮活的道德價值和生命價值,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科書語句,要采擷出能透視出學生內在素養的生活化鏡頭和身邊的平常話題。三是學科知識要盡量摒棄那些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選擇那些結點性知識、登堂入室的知識,蘊含著價值觀、人生觀的知識,并把它置于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之中。四是思維能力的題目要考查思維的流暢性、發散性和批判性,而不是單純的計算能力。
面談與筆試相比難度更高。這種難度的主要指向是題目的設計者、面談的評委、學校和社會機構的辦學者。他們只有從囿于教材、囿于僵化知識的觀念走出來,才會設計出好的面談話題;讓老師在面對面談入學的學生的時候,真正轉變課堂教學;讓逼著孩子死讀硬背的虎爸虎媽們轉變育子觀念;讓孩子們像“饑餓的人撲向面包一樣”地讀書。人類的發展史證明,在適應新生事物上,少年比成年人強上許多倍,擺脫傳統思維的窠臼比適應一個新環境難得多。
面談的方式剛剛開始,面談的教師水平、面談的話題設計水平不僅有待提高,而且社會也需要有一個了解、思考、沉淀的接受過程。記錄面談的過程,跟蹤記錄參加面談的學生的成長情況,并通過大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應該是面談結束后的工作。
面談已經上路,路上肯定有曲折和坎坷,要堅定地走下去,且行且求索,且行且珍惜!
(朱丹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姬文廣系鄭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
(責 編 東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