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俠
我們都習慣用一眨眼的功夫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四季流轉,每個學期,我們都是起早貪黑忙到頭,付出了多少,又收獲了什么呢?歡笑、惆悵、困惑、希望,一切盡在不言中。
最感動的一件事
去年秋季開學第一天,新生報到注冊,教室早已被我提前打掃好,只是桌凳數量還不夠。我熱情地和早到的幾個學生打招呼,他們臉上露出猜測和期望,有對新集體的好奇,也有對新班級的疑問。我問:“誰能去樓下儲藏室再搬些桌凳來?”話音剛落,兩個學生就起身往樓下跑去。一樓到四樓,一次只能搬一套桌凳,他們兩個上上下下搬了四五趟。九月份的天氣仍然十分炎熱,兩個孩子又熱又累大口喘著粗氣,我讓他們停下歇歇,他們憨憨地笑了:“沒事,老師,我們再搬幾趟,等同學們來了就有地方坐了。”望著兩個樸實的孩子,我非常感動。
最幸福的一件事
每周日晚第三節自習課是我和同學們反思上周表現和計劃下周安排的時間。《論語》中講“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雖不能做到“一日三省”,但也要讓學生“周省”,在反省中總結得失,以便更好地安排下周的學習計劃。我和同學們分享彼此認為最幸福的事,每兩周為孩子們提供一份“心靈雞湯”。
開學初,《老師告訴孩子:學習肯定是辛苦的》《初三一年,要么高飛、要么沉淪》。
兩周后,《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底層》《衡水中學自白:我們不能不堅強》。
四周后,《請記住:不要跟消耗你的人在一起!》《孩子,我知道你聰明,但別人都在努力》。
六周后,《猶太人的家教,警醒世人》《不要再以叛逆期為由打擾父母》。
…………
我不斷地把他人的智慧、經驗分享給學生,讓他們從中受益。現在一到這個時間,學生就會滿臉期待地對我說:“老師,來碗‘雞湯唄!”
最遺憾的一件事
他叫李博,學習努力,做事認真,對老師尊敬有加,對同學熱心相助,但遺憾的是學習上“偏科”,無論怎樣努力,成績就是不見起色。期中考試過后,他主動找到我談內心的想法:“聽不懂的課程每天都讓我感覺自己在浪費生命,我不應該這樣生活,應該找一些有意義的事做……”我不知道該怎樣規勸他。我也曾多次找他談話,鼓勵他,讓他樹立信心,但始終沒有使他走出學習的困境,后來他離開了學校。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為孩子那么早踏入社會感到可惜,又為自己面對想要學好的“學困生”無能為力而內疚,更為失去那么懂事的孩子而感到遺憾。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祝福他:孩子,愿你擁有精彩人生!
最成功的一件事
上學期我自認為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加入了學校課改組,在劉青主任的帶領下,我找到了讀書平臺和學習動力。讀讀寫寫的生活讓我感到時光不再無痕,生活不再平庸。我喜歡這種生活,喜歡當歲月老去,我能留下一些感悟。我認真研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寫讀書感受。我還記錄教育案例,完成了十篇教學心得。這是好的開端,我決心堅持走下去。
(責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