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娜
新課程強調小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為小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課外閱讀無疑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呂叔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益于課外。”大量的課外閱讀,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
審視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一些教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學生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的樂趣。三是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農村地區學生閱讀資源相對欠缺。
那么,如何有效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呢?
一、培養興趣,激發讀書熱情
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教師聲情并茂地把學生帶進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待故事快結尾時戛然而止,請學生猜測故事的結尾,然后再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讀物。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課外閱讀的樂趣,主動去進行閱讀。
談感受激發興趣。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或組織學生講)閱讀書刊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二、指導方法,養成閱讀習慣
(一)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教師應結合教材,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以課內促課外,以課外補課內”。如,告訴學生拿到一本書后首先得問問自己:我想從中得到什么?接著,快讀目錄,以對整本書有一個大概的印象。然后,找到想研讀的內容,邊看邊想,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
(二)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引導中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時畫、圈、點、批,引導學生對作品中優美的語句、精彩的段落、巧妙的結構、富有個性的人物進行品評賞析。
寫讀書筆記。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注意積累,加強記憶,或用讀后感等形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加強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消化。
制作讀書卡片。制作讀書卡片關鍵要持之以恒,教師應引導學生勤于制作讀書卡片,及時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每張讀書卡片可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
三、開展活動,強化閱讀效果
常規讀書活動。學校應定期定時開展讀書活動,并使之成為學校的一項常規工作,如“每人一故事”“每日一新聞”“每日一格言”“每周新書”等活動。
專項閱讀活動。學校應經常開展各種專項的閱讀活動,包括閱讀某一個主題的作品,如關于親情的作品;閱讀某一作家的作品,同時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創作逸事等;就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展開專題閱讀,如慶祝國慶活動等。
各種綜合性活動。如開展手抄報展、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讀書筆記展覽、校園讀書節等活動。學校可以利用板報、廣播等形式,展示學生課外閱讀的收獲。
總之,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指導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會逐漸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