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永橋
高中數學具有“高抽象”“大容量” “快節奏”“思維廣”等特性,使得許多學生,尤其是部分高一新生,談“數學”色變,產生了畏懼心理。結合長期一線教學經歷,筆者現從思想狀況、學習策略、思維套路、求知習慣等方面,試析高中生如何學好數學。
研究發現,造成高中生學不好數學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對學過的內容不加整理,導致遺忘;二是貪多、貪難,嚼不爛,導致根基不牢;三是長時間投入、大量做題卻不見長進,導致自卑厭學等。
要想學好數學,應采取以下做法:
取舍得當,愛上數學。不少高中生大量做題卻不見長進,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因“累”厭學。一些學生每天強迫自己將手中所有資料、所有章節中的題目不分大小、主次全部做完,以致過度勞累,進而挫傷學習積極性。建議學會取舍,確保持久動力。二是貪“難”致困。就是說未打好基礎卻強攻難題,結果鎩羽而歸,嚴重挫傷自信。因此,同學們要以課本為綱,通過習題熟悉課本,進而強化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循序漸進。
記憶背誦,構建套路。與其他學科相同,數學其實也有不少需要記憶背誦的東西。只有記住了數學中的那些“約定”(定義、定理、性質、公式等),才可以與題目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所以,把課本中核心概念公式等理解、背誦下來,才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此外,還需要背誦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比如,各類相關書籍和考試中高頻出現的題目。當學生背誦了一些題目后,再遇新題,就會發現教師所講的“構造思維套路”原來如此,解題也就有章可循了。
追根究底,探索源頭。數學高考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因此,就需要把不懂的基礎內容的根源找出來進行學習,打破砂鍋問到底,弄明白不懂的地方到底在哪里,直到學會為止。為了能夠把根源找出來,建議高一學生把教科書或輔導書準備在身邊,隨時翻閱研讀。在“追根究底”式的學習中,最應該學習的就是基本概念、重要公式、基本題型,這些都是必須準確掌握的。這里所說的“掌握”是指,不僅能背誦概念、公式,還能用自己的語言流暢地闡述。
及時復習,溫故知新。高中數學知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間經常有著相互印證、相互應用的聯系,因此學生不僅要“知新”,還要能“溫故”。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可以每天、每周安排固定的小塊時間,進行表格式的知識清單整理,并做相關試題練習,以達到熟悉、鞏固的目的。
當然,造成高中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有很多,不好的學習習慣也會影響成績。一些學生數學書寫潦草,解題過程缺乏邏輯性,不可避免地會拉低數學成績。還有一些學生解題過程較慢,加之平時疏于計算能力訓練,做題時瞻前顧后,導致考試時連整份試卷都做不完。總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取得好成績的根本保證,也是提高數學素養的前提,每一位同學都要重視。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