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
大量廣泛的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制勝之道。培養閱讀能力是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其目的就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廣泛地接觸到各種知識,開闊眼界,增長才干,在掌握大量詞匯、句型的基礎上提高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興趣。那么,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增強自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在力量。新課程標準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放在首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以說,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在英語教學中,除了以課文為材料來提高閱讀能力,教師還應幫助學生精心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如名人逸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幽默小品、科普文章等思想性強、趣味性強的閱讀材料。教師應循序漸進,讓學生先從較短的文章開始讀,逐漸過渡到較長的文章;從內容簡單的文章開始讀,逐漸過渡到內容復雜的文章。
二、擴大詞匯量,促進閱讀
詞匯是語言的要素之一,也是閱讀理解的基石。學生在閱讀時所遇到的首要問題是詞語障礙,一旦見了生詞,就不知如何是好。因此,我常告訴學生文中第一個大寫字母的單詞多數是人名和地名,出現在句首的大多是人名,出現在句首或句中大多是地名,不必翻譯。這樣就為學生減少了心理壓力。同時,可以教學生構詞知識來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還可以教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這樣更容易記住生詞。
三、精心設計,培養習慣
對于入門階段的學生來說,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教師應改革過去的閱讀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方法,精心開展閱讀教學。例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題目或插圖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或是根據閱讀內容加上合適的題目,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興趣。有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改編成對話后進行表演。學生通過編對話、表演,再去朗讀文章,就更有助于對材料的理解。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多措并舉,提高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一步一步去提高的。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初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養成卻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必須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逐漸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并與聽、說有機結合,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