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豆豆
多年來,我一直在積極探索音樂考試改革的路徑,努力改變以往音樂考試形式單一、內容片面、測試模式僵化的狀況,使測評學生素質的過程成為提高學生素質的過程。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探索。
一、自選強項內容,讓考試更具個性色彩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有的學生在某幾種智能上表現突出,而另一些學生則在其他智能上表現突出。這在音樂教學中表現非常明顯:有的學生歌曲演唱很好,但演奏樂器不夠好;有的學生舞跳得很好,但音準不好。類似情況該如何考試呢?筆者的做法是學生可以自選強項參加考試,改變傳統考試由教師規定內容的做法。
具體操作方法:開學初教師發放表格,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意愿選擇項目。如果唱歌是你的強項,你可以選擇歌曲演唱;如果舞蹈是你的強項,你可以選擇舞蹈。自選強項考試,發展了學生的優勢,讓音樂考試更具個性色彩。
二、舉辦音樂會,讓考試更具情趣
很多孩子害怕考試,為了消除孩子們的心理壓力,我以“童心音樂會”作為期末考試形式。我想通過這樣一種評價方式,讓孩子們消除恐懼,盡情展示自我。組織這樣一臺“童心音樂會”并不簡單,節目形式的設定、家長邀請函的設計、主持人的競選、音樂會PPT的制作、音樂的貫穿等,都需要教師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具體操作方法:提前通知學生期末舉辦“童心音樂會”,要求學生全體參與并盡量以小組表演的形式,也可單獨或雙人表演,自選內容,自選表演形式(吹、拉、彈、唱、舞、賞、說、編等),自選合作伙伴。演出時邀請班主任、科任教師、學生家長觀看,最后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演唱獎、最佳演奏獎、最佳表演獎、最佳組織獎等。通過兩年的實踐,我認為用音樂會表演取代傳統的考試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三、相互評價,讓考試富于人性魅力
相互評價,是以學生小組為單位或以座位前后4—6人為一個小組進行“互評”。要求學生對本組同學上音樂課的紀律情況、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有“優秀、良好、一般、需努力”四個層次。學生相互評價時,在肯定優點的同時,也會相互指出一些不足之處。這樣,有助于學生今后認真上好每一節音樂課,也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使考試富于人性魅力。
四、音樂檔案袋,讓考試更具全程性
傳統考試的“一歌定成績”,注重的只是結果而不是過程。我認為建立音樂檔案袋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音樂檔案袋的內容可以是“我的簡歷、我的歌聲、我的評價、我的創作……”。此外,學生參加課外音樂活動的照片、獲獎證書等,也存入音樂檔案袋,使教師能更詳細地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采用音樂檔案袋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的音樂考試更具全程性。音樂檔案袋既可作為學校的音樂檔案冊,又可作為音樂教師“桃李滿天下”的記錄。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