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論述藤縣中專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舞獅社團共建的基本情況、場地器材情況、師資情況以及訓練成績,提出堅持發展舞獅特色專業、打造舞獅社團共建合作訓練基地、引進專業人才擴充舞獅師資、加強舞獅社團共建管理工作等對策,為職校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未來共建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校 鄉鎮中學 舞獅社團共建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B-0016-03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也是一種春節習俗,發展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形成別有特色的龍獅文化。在舞獅運動中,表演者身著龍獅服裝,跟著鑼鼓音樂的節奏扮演獅子,模仿獅子各種形態和動作完成表演。中國民俗傳統中將舞獅運動視為驅邪避鬼、喜慶祈福的活動,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和人們觀念的更新,舞獅運動成為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形勢下,為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培養學生民族意識、愛國精神,舞獅運動陸續進入校園中,舞獅社團是舞獅進入校園的一種重要形式。梧州市藤縣是東方獅王的故鄉,在傳承舞獅運動方面具有濃郁的氛圍和深厚的基礎,而藤縣中專是目前校園舞獅傳承的重要基地。雖然職校和鄉鎮中學推進“舞獅社團共建”活動在共建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出現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開展關于職校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問題的研究。
一、職校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現狀
職校是培養職業技能、提高勞動力就業水平的專業學校,也是我國特色辦學模式。舞獅運動作為我國傳統技藝在職校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目前藤縣中專的舞獅屬于特色專業,其和鄉鎮中學共建舞獅社團的情況分析如下。
(一)舞獅社團共建基本情況
藤縣中專在 2015 年開設運動訓練專業,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藤縣舞獅”的傳承為定位,培養與舞獅運動相關的文化、技藝人才。2015 年 6 月舞獅專業升級為藤縣中專的特色專業,每班每周開設 20 節舞獅技術課,且縣政府方面投入資金支持藤縣中專舞獅人才培養工作,舞獅專業人才培育過程中產生的教學材料費、伙食費、保險費等均由縣財政補助,人年均 4650 元。隨著藤縣中專舞獅專業的不斷發展,每年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具體招生情況見表 1。
從表 1 可以看出,從 2015 年到 2018 年期間,藤縣中專舞獅專業招生規模呈現擴大的趨勢。為了確保生源的穩定性,挖掘更多的舞獅專業相關人才,藤縣中專與鄉鎮中學推進了“舞獅社團共建”活動。直至目前為止,藤縣中專已經和11所鄉鎮中學共建社團,包括藤縣三中、埌南一中、濛江一中、塘步一中、塘步二中、嶺景初中、開明中學、和平一中、和平二中、太平三中、寧康初中。
(二)場地器材的基本保障情況
開展舞獅運動需要一定的場地、器材作為硬件保障。因舞獅運動屬于集體項目,需要平整、清潔、寬敞無障礙的場地。2018 年之前藤縣中專舞獅運動訓練場地資源比較緊張,沒有專門固定的舞獅訓練場地,基本上在學校的籃球場、學生飯堂或者其他空地進行訓練。2018 年 6 月深圳比麟堂投資建了一個舞獅訓練大棚,但是和固定室內舞獅訓練場地差別很大。
舞獅設備方面,通常需要專門的舞獅設備、器材,比如龍、獅道具,包括龍身、獅頭以及鑼、鼓、嗩吶等配件。目前藤縣中專在縣政府資金支持下,有足夠的器材進行訓練,基本達到“人手一套器材”的要求。在舞獅社團共建過程中,藤縣中專會給鄉鎮中學提供相應的器材,包括獅子、鑼、鼓、鈸等完整的一套舞獅器材。從目前職校、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的合作情況來看,器材條件較充足。
(三)舞獅社團訓練師資情況
舞獅運動是傳統體育運動項目,融合了中華傳統的武術、舞蹈、戲曲等技藝,運動分類多,動作變化多端。在舞獅過程中,參與者需要模仿獅子完成滾動、騰躍、盤起、穿插等動作,這些技術動作都需要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在中職和鄉鎮中學共建舞獅社團的過程中,舞獅師資力量顯得比較重要。藤縣中專從 2015 年開始,和深圳比麟堂龍獅團、藤縣藤城徐氏文化傳媒公司進行校企合作,聘請專業舞獅裁判廖金勝為舞獅專業總教練,以及 4 名國際專業舞獅裁判到職校擔任舞獅專業的任課教師。但是職校方面沒有多余師資到鄉鎮中學一一指導和訓練鄉鎮中學的舞獅社團學生,鄉鎮中學的舞獅社團學生在課程允許的情況下到職校進行訓練。
(四)舞獅社團共建取得的成績
藤縣舞獅屬于南派舞獅,以采青、高樁作為主要表演形式。職校和鄉鎮中學進行舞獅社團共建,通過校園合作方式挖掘更多的舞獅人才,由此來傳承藤縣的“民間舞獅技藝”。而且通過社團建設方式組織舞獅社團活動,為藤縣舞獅社團外部發展創造空間。目前藤縣中專、鄉鎮中學通過共建舞獅社團,確保了生源,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績:2015 年 4 月參加“興宸杯”獅王爭霸賽傳統南獅比賽獲得銀獎;2016 年 6 年參加梧州騎樓城開街儀式;2016 年 12 月參加廣西第三屆大學生龍獅錦標賽獲得金獎;2017 年 5 月參加第九屆職業學校文藝會演獲得總成績第一名及創作獎。這些成績一方面是藤縣中專舞獅專業人才培育的成果,另一方面是舞獅社團共建使得生源輸送有了保障。
二、職校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面臨的問題
藤縣中專和 11 所鄉鎮中學進行舞獅社團共建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根據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一)舞獅訓練基地緊張
舞獅運動開展訓練需要平整而寬闊的場地,而且舞獅運動的進行過程可謂是“鑼鼓震天”,為了不影響其他專業的學生,通常需要選擇專門的舞獅訓練場地。但是目前訓練場地比較緊張,大部分時候是在藤縣中專的校內籃球場、排球場等空地進行,在學校開展籃球課或者排球課的時候,場地出現占用的情況;而鄉鎮中學的舞獅社團訓練,沒有固定的場地。訓練基地緊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舞獅社團共建的合作訓練。
(二)鄉鎮中學缺乏專業教師指導
藤縣中專的舞獅專業為特色專業,目前學校針對運動訓練(龍獅方向)的學生配置了專業的舞獅教練、教師。但鄉鎮中學方面沒有專門的舞獅師資指導社團學生舞獅技藝,而藤縣中專的舞獅教師沒有太多時間專門到 11 所鄉鎮中學進行社團舞獅技藝指導,以致鄉鎮中學、職校之間的學生舞獅技藝水平出現一定差距,對舞獅社團共建產生一定的阻礙。
(三)實踐不足,管理松散
在舞獅社團共建的過程中,職校、鄉鎮中學平時的訓練活動是分開的,需要有專門的活動平臺進行兩者之間的銜接,以組織舞獅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舞獅實踐的機會,增進職校、鄉鎮中學的舞獅雙向交流。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現有的社團活動少,且很難保證活動質量。此外,舞獅社團共建的管理也比較欠缺,藤縣中專和與其合作的 11 所學校有不同的管理規章制度,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學生要外出實踐,需要和本校進行協調,如何建立銜接程度高且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三、職校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的對策
針對目前藤縣舞獅運動的發展特點及舞獅傳承的需求,結合職校及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有效的對策。
(一)堅持發展舞獅特色專業
藤縣本身是南獅之鄉,職校和鄉鎮中學進行舞獅社團共建,對于傳承藤縣舞獅技藝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目前藤縣中專的運動訓練專業(舞獅方向)已經是學校的特色專業,在舞獅社團共建中更應該突出特色。一方面,發揚藤縣舞獅的采青、高樁舞獅技藝,對舞獅專業學生及社團學生進行嚴格的技藝訓練;另一方面,總結舞獅藝術,創新動作,在舞獅動作、高樁設計方面融入自身獨特理念,結合獅的各種神態、形態,融合武術、雜技、體操、舞蹈等技藝進行獅藝創新。
(二)打造舞獅社團共建合作訓練基地
目前藤縣中專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的訓練場地比較緊張,有必要打造專門的舞獅社團共建合作基地。一方面,藤縣政府方面重視舞獅人才的發展,建立了“5 年保護計劃”;另一方面,職校和鄉鎮中學多方的合作過程中已形成較為強大的合作關系,有打造合作訓練基地的必要性。對此,為解決目前舞獅社團共建場地緊張的問題,建議以藤縣中專為基地,建設專門的室內訓練基地,設置訓練場地、舞獅器材管理室、大師工作坊、技術指導室、醫護室等。
(三)引進專業人才擴充舞獅師資
目前藤縣中專和鄉鎮 11 所中學的舞獅社團共建,專業師資數量比較緊張,主要是鄉鎮中學方面的舞獅師資力量跟不上目前的舞獅社團發展要求。對此,有必要引進專業的人才擴充舞獅師資。一方面,合作的 11 所鄉鎮中學,每個舞獅社團最少配置 1 名具有舞獅技藝技術的教師,負責舞獅社團共建的管理工作和訓練工作,以及和藤縣方面的溝通合作,確保舞獅社團共建合作的持續性、準確性;另一方面,藤縣中專的舞獅專業教師要增加和鄉鎮中學舞獅教師的溝通力度,幫助培訓鄉鎮中學的舞獅社團專業教師,由此形成師資的對接。
(四)加強舞獅社團共建管理工作
職校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的相關管理工作關系到社團的可持續性發展。為了促進藤縣舞獅社團共建的可持續性發展,從管理制度、管理內容、管理人才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第一,制訂舞獅社團共建的短期、長期發展規劃,包括舞獅社團的管理、硬件設施、訓練安排、激勵機制等內容。第二,以藤縣中專的運動訓練專業(龍獅方向)的人才培養制度為主要方向,11 所合作的鄉鎮中學也要建立與之相關的龍獅人才培養制度,明確舞獅社團共建過程中的各項管理內容及制度。第三,構建管理合作體系,每個學校由 1 至 2 名有舞獅基礎的教師擔任對接負責人,藤縣中專和鄉鎮中學利用網絡工具構建網上交流平臺,及時分享和更新舞獅人才培養情況。第四,舞獅社團共建管理人才的調整,將負責舞獅社團工作的教師情況納入教師量化考核內容中,在教師工資待遇、職稱晉升中體現出來,由此激勵年輕教師、舞獅專業教師參與到舞獅社團工作中。
綜上所述,目前藤縣中專將舞獅專業打造為特色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多次的舞獅表演、舞獅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藤縣中專目前和 11 所鄉鎮中學進行舞獅社團共建,鄉鎮中學為職校的舞獅專業輸送了人才,但在此過程中卻面臨場地緊張、師資缺乏、管理松散等問題,本文探討職校和鄉鎮中學舞獅社團共建中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對藤縣舞獅人才培養工作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意義。
【參考文獻】
[1]王 重,李金梅,駱 歡.廣東省高校龍獅社團與民間龍獅社團共生共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6)
[2]黃東亞.生態哲學視角下的高校舞龍舞獅社團建設[J].搏擊(武術科學),2015(3)
[3]張海波.濰坊學院舞獅運動開展情況分析[J].武術研究,2018(4)
[4]胡青楠,袁延銘.地方性知識視角下舞獅的功能與價值——以廣西藤縣禤洲醒獅團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3)
[5]杜長青,劉靖南,杜科鋒.廣西藤縣舞獅開展現狀的田野考察[J].當代體育科技,2014(18)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縣級中專引領縣域初中共建舞獅社團的研究與實踐”(GXZZJG2018B12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吳有偉(1990— ),男,廣西藤縣人,學士學位,梧州市藤縣中等專業學校,助理講師。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