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再思考
劉媛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婁底 417000)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面向成功創業、已經創業或打算創業者,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創新精神及創業意識的教育。通過此教育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使命及現狀進行分析,進一步思考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一些措施,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15-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既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時代呼喚職業教育與之相適應,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和新挑戰。[1]職業教育怎樣培養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職教人面前的課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代賦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使命
1.高校從來就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
我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始于上世紀90年代,1997年前后以清華大學為代表部分高校在培養實業家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實踐。2002—2008年教育部開展創業教育試點,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教育,即開始了基于課程設置和模式探索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期。2008—2010年進入基于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拓展期,目的在于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2010年后,按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創新創業教育逐漸融入高校教育體系,并逐漸向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成為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即進入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創新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20多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創新創業教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并逐步走向成熟,為新時代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累了寶貴經驗。[2]
2.新時代新要求新使命
黨的是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創新驅動國家發展戰略,我國經濟開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精準扶貧政策等需要創新創業人才;“互聯網+”和工業4.0時代需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美貿易摩擦,讓我們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與世界先進科技的差距,認識到中國需要真正的原生創新,因此我們處在一個需要大量創新創業人才的時代,作為高校必須承擔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3.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
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調查表明,社會需要融人文精神、職業精神、職業技能為一體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即需要有綜合能力的人才,包括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有效的溝通和合作能力、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信息檢索和媒體采集能力、一定的文學素養和數學基礎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生成就必須從創新創業素質教育開始。
二、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新常態背景下,國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雙創”持續深入,并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雙創”教育已成為高校教育改革,完善人才發展機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已全面展開,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將創新創業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理念和突破口。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組織架構、工作機制、實踐體系和激勵機制;組建創業學院,搭建“雙創”平臺,創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設置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專業創業項目+學生創業團隊+專業導師+創業園區建設”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一體化、創業教育與職業技能大賽一體化、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一體化、創業教育與創業文化建設一體化的創業教育體系,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然而就整體來說,我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就其內部質量自治而言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思想觀念滯后
受傳統辦學模式和思維模式的影響,把職業教育視為培養學生一技之長的教育,無視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學校領導層面缺乏對高職人才質量的整體把握,在辦學策略上片面強調學校排位,把示范校簡單等同于學校內涵建設,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片面迎合企業功利性需求開展教育教學,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對創新創業教育定位不準、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教師層面,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心存疑慮、信心不足;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不足,存在“誰來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系列問題,特別是當學生有了創意時,教師無法指導和判斷是否有機會實現,創新創業實訓課程極度缺乏,創新創業教育如何融入課程教學等問題均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層面,對創新創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夠,自主學習能力欠佳,人文素養有差距,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總之,思想觀念的滯后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實施不力。
2.頂層設計欠嚴謹
創新創業教育在高職院校的開展有其自身的特點,相對于本科院校有著明顯不足,由于時間短積累的經驗不足,因此學校加強頂層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當前必須切實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優化組織架構,切實解決好學校內部各部門和單位的職責問題,理順管理教育教學關系,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合力和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二是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突破在原有的教育板塊上疊加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的問題,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原有的專業教育板塊有效融合。三是強化資源建設,盡快充實創新創業教育兼具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教師,開發優質的創新創業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拓展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完善專項創業基金、專項支持和保障體系。
3.教育模式陳舊
目前突出的問題在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不能深度融合,專業課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局限于教材,按照教材講授的多,傳授新領域新技術的少;滿堂灌的多,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的少;知識傳授的多,能力培養的少;單一學科傳授的多,跨界知識融合的少;理論說教的多,實戰訓練的少;專業技能培養的多,工匠精神培育的少。如果我們不注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全面改革教學方法,創新創業教育就是紙上談兵。
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再思考
新時代以“互聯網+”、人工智能、中國制造2025為標志,高新技迅猛發展,我們的高職教育教給學生什么更重要,素質教育到底如何落地,如何落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需要我們冷靜思考,改變我們的慣性思維,精準施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筆者贊同這樣一個觀點“能夠幸存下來的并不是物種中最強的那個,也不是最聰明的那個,而是能夠適應的那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是我國高職院校發展轉型的一次挑戰,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認識、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在具體實施中進一步突出核心點、抓住關鍵點、尋找新的突破點,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新的跨越,筆者認為當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有新突破。
1.課程體系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核心
課程是教學活動的基本載體,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高職院校要按照“教學做合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和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素質形成為宗旨構建高職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具體應包括三個層面的課程,即通識性課程、專業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通識性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心理,構建創新創業基礎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意識和興趣。[3]專業性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創新理論與技能,創新項目管理等知識,建立創新的思維架構和創業知識體系,掌握較深入的專業開發能力和創業的基本技巧。實踐性課程旨在促使學生掌握知識創新的理論與發明創造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企業管理能力,使之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層面的課程應遵循認識遞進的規律,注重知識的跨界融合。
2.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環節
人才培養質量關鍵在課堂。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教師必須緊扣人才培養目標,對照畢業生標準和用人單位人才標準,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好的課堂教學具體表現在:
(1)教學內容有價值。這既是一個導向性問題也是一個素質能力培養問題,因此每堂課必須有明確的目標,遴選的內容要精準,并且要符合課程標準。
(2)學生有思考。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會學習能力,所謂師生互動就是讓學生與教師的思想互動,發揮教與學兩個主體的積極性。
(3)教學設計有調整。教學設計是每個教師上課前有所準備的,但教學設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堂好的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對知識需求和思維變化作出相應調整,所以教師必須有應對策略。
(4)教學方法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必須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目前教學方法名目很多,諸如:發現法、解決課題法、問題教學法、范例教學法、暗示教學法、程序教學法、問題討論法、行動導向教學法、等等。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為宜視情而定,教無定法,需要不斷創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校企合作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
產教融合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途徑。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思維與意識,關鍵在于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發明和創造;培養學生對機會的把握能力、市場分析與研判能力、交際與談判能力、資本運用能力等,使學生具有強烈的創業理想和行動愿望。[4]因此,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必須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項目為載體,通過學生參與企業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市場為導向多方共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為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為創業能力的培育提供現實教材。同時讓企業大師參與課程和教材建設,讓企業大師進課堂,為學校培養創新創業“雙師型”教師。總之,高職院校真正意義的創新創業教育有賴于發揮企業的辦學主體作用。
4.師資隊伍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證
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有合格的師資,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創業的精神和素質才能培養出相應素質的學生,首先作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創新創業意識,樹立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提質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必需途徑,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打造創新創業文化。作為任課教師必須具備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把創新創業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專業課教師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必須把創新創業滲透到專業教學中去,著力培養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對現實問題的敏感意識。創新創業教師更要從知識傳授轉變為能力培養,用創新技術培養創新能力,用創業計劃培養創業能力,用大賽輔導培養實戰能力;依托產業和企業啟迪學生主動思考、探究,開發學生智慧。而教師隊伍的現實狀況很難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因此,當前著重需要解決的難題就是教師隊伍提質增能。
5.評價導向是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手段
合格的師資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學生的素質是檢驗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的反映,評價方式則是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突破口。要實現高職院校創新發展,必須改變傳統思維模式,其中改變重點之一就是要改變對教育的評價方式,形成激勵導向。既然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重要突破點,那么高職院校內部管理就要圍繞創新創業教育精心設計評價指標體系。[5]首先要改變對教師的評價導向,要摒棄單純以科研成績評價教師升遷去留的做法,要突出課堂教育質量的評價,尤其是要突出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鍛煉,這就需要看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看教師雙創大賽的輔導能力,看教師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技術研發及成果的轉化能力。改變對學生的評價導向,改變一張考卷定優劣的做法,重點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創造性思維、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表現等方面的素質,看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程度,看學生在實訓中的實踐動手能力,看學生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新點。總之,評價方式需要根據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不斷改革創新。
新常態背景下,通過創業解決就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特有訴求。創新創業不是某種天才的專利,創新創業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高職院校已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但如何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則需要我們不斷改革創新,從問題入手,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徐桂庭.創新驅動發展強化使命擔當——職業教育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題研討會在杭州召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7):42-46.
[2]任向紅,田喆,余文娟,等.有利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高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J].甘肅教育,2017(22):26-27.
[3]趙麗華.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析[J].知識文庫,2018(17):161+205.
[4]王榮輝,幸昆侖.“雙創”人才能力解構與培養要素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8):29-33.
[5]鄭思萍,徐康泰,李江飛,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8,4(3):193+195.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