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晉軍 尹夢嬌
摘 要:習近平青年思想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與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發展和理論創新十分契合,旨在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習近平青年思想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內涵和正確的價值指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發展助推習近平青年思想的進一步完善和創新,二者相輔相成,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探索中相互增益,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思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9-0155-02
習近平青年思想傳遞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發展史中關于青年奮進向上、勇于拼搏的豪邁氣息,承載著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人對于青年未來發展的希冀和美好愿景,涵蓋著新時期社會轉型深化改革背景下關于青年成長成才的時代要求。新時期把握好新時代的脈搏,深刻領會習近平青年思想的內涵和實質,將習近平青年思想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融合、融會貫通,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習近平青年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54。青年對于祖國未來的發展和民族復興大任的實現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必須高度重視青年的發展之路,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視為重要著力點,通過言傳身教、實踐鍛煉等方式,使大學生真正領悟習近平青年思想,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第一,提升大學生明辨是非意識。伴隨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的蓬勃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愈加廣泛。然而,身處象牙塔的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往往不能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如若不能及時調控和辟謠,事件便會持續發酵,危害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因而,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辨別網絡虛假信息,牢牢樹立明辨是非意識,日益成為高校和社會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大問題。習近平青年思想內涵豐富,具有教化引導功能,它能夠幫助大學生凈化思想空間,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內心潛在的斗志,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二,增強大學生服務社會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支教大學生:“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2]。生活在新時代的大學生,大多從小生活在溫室中,在父母和長輩的精心呵護下甚少遇到挫折和坎坷,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象。然而,人生之路何其漫漫,如果只知索取而不懂得回報和感恩,人生價值也難以實現和彰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培養大學生奉獻和服務意識,他的青年思想也是在他不斷投身服務人民、服務祖國建設的人生實踐中深刻總結提煉而成的。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以習近平青年思想為引領,能夠不斷勉勵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投身志愿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第三,強化大學生責任意識。國際競爭從未停歇,西方資本主義滲透勢力也在不斷轉換形式,以更加細微、潛隱的方式,傳遞著它們的價值理念、宗教文化、生活方式,不斷腐化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致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虛無主義等消極社會心態出現。習近平青年思想深刻闡述了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對于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鮮明地指出大學生作為未來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必須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復興中華的使命感。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責任意識鑄就光明前景。這里強調的責任意識,不是囿于個人學習和生活的狹小范圍,更是指向在社會大環境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不被西方思想所侵蝕,不被惡搞英雄所迷惑。
二、習近平青年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腳步從未停歇,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這些都對習近平青年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生活在文化相互激蕩、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時期,部分大學生思想上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已出現的問題,教育者要高度重視,妥善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第一,少數大學生價值觀偏離正軌。改革開放歷經四十多年,在推動社會生產力極大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各式社會思潮。歷史虛無主義否定英雄的偉岸形象,丑化、曲解英雄的偉大事跡;民粹主義“仇官、仇富、仇精英”,以非理性方式訴求公平正義。這些都在無形中消弭著社會正能量對大學生價值觀的重塑作用,肢解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質與核心。“寒門難出貴子”“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些人就生在羅馬”“我奮斗了三十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等網絡熱句,也在一定程度上傳遞出當下浮躁的社會氣息。
第二,少數大學生理想信念迷失。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背后,也催生了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部分大學生由于心性不成熟、欠缺理性思考,將追名逐利、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等視為人生信條。人生之路道阻且長,沒有正確的理想信念的支撐與引導,大學生極易陷入成長之路的泥沼與險灘。盡管輿論媒體沒有將炫富事件大肆報道,但現實生活中部分大學生為了“裝門面”“充場面”,依靠“校園貸”“裸貸”等不法貸款形式獲取資金購買蘋果手機、名牌化妝品等高檔消費品,在無力償還高額利息又備受瘋狂催債討要的層層重壓之下,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面對此情此景,教育者要緊貼實際,緊抓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狀況,幫助他們走出迷途,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
第三,少數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多元文化相互碰撞造成價值觀激烈沖突,網絡不實信息的大肆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波助瀾,助長社會戾氣。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一些大學生對傳承千年延續至今的中華傳統美德產生懷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主張的倫理道德產生動搖。他們在不分青紅皂白的情況下,在虛假信息下抱怨社會不公;他們沉迷并向往著馬云、馬化騰等名人光鮮亮麗的生活,殊不知這些人背后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不管基于何種原因造成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缺失都應及時止損,教育大學生理性看待社會事件,在點滴的培育中幫助他們樹立社會責任感。
三、習近平青年思想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
習近平青年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將習近平青年思想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社會轉型時期新舊制度摩擦、利益格局不斷調整,使得大學生所要面臨的“發展中的陣痛”與“成長中的煩惱”更加突出。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就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基本著力點,切實有效地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中去,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利用習近平青年思想進一步激勵與鼓舞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人生路上的挫折。同時,培育大學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使他們自覺接受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主陣地。
第二,開拓新媒體正向輿論宣傳陣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3]。在這龐大的網民群體中,10~39歲的網民占全體網民總數的70.8%,其中20~29歲占比最大,高達27.9%。大學生作為互聯網使用的高頻群體,每日通過刷微博、看熱搜、聊微信等滿足自己碎片化的娛樂需求。同時還需要注意到,對于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青年時期,情緒易感性十分突出,容易受到不實信息的影響而發表一些過激言論。因此,需要打造綠色網絡生態環境,加強對新媒體語言的實時調控與治理,加大對新媒體傳播內容的審查力度,提升新媒體的人文關懷素養,開拓正向輿論宣傳陣地,為大學生提供一片網絡凈土。
第三,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不僅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付出的諸多努力,更需要依靠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來實現。在紛繁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利益沖突、階層流動滯緩都對大學生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如若僅靠外在力量去發現和解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終究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重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思維能力,有的放矢地提高大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調節、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大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大環境中體驗社會現實生活,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卓有成效地改善大學生自我教育水平相對薄弱的現狀,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習近平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勉勵青年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N].中國青年報,2014-05-04(1).
[3]CNNIC發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EB/OL].(2018-08-20)[2019-02-01].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