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蕊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教學模式的改革非常重要。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職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改革進行研究分析,主要從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及應用策略進行探討,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高職思政課 混合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045-02
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逐漸出現教育信息化這一概念,也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與完善,以此推動教育事業更好地發展與進步。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如何進行思想政治課程混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政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的優勢
1.推動教學活動改革
在高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中,并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樂趣。利用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實現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線上有資源、線下有活動。同時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對于教學活動而言,不僅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學生學習過程不再單一枯燥,有利于高職思政教育改革發展。
2.實現教學方法創新
混合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或者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這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學習過程變得非常有趣生動。[1]學習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可以不斷延伸和拓展。思政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最新時政熱點,結合當前形勢進行分析,從而通過學習方法的創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則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職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在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中,應用混合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興趣愛好、教學內容、思政特點等設計教學活動。以下就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研究,從而形成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1.線上線下共同教學
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共同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教學中,將教材內容、學生學習重點知識以視頻的方式錄制下來,然后分享至學生學習平臺,引導學生在線學習理論內容。學校可以建立學習平臺,教師將教學資源上傳至此,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學號或者身份證號登錄認證。在線上學習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其他人討論學習,根據教師提出問題,進行分析,以此完成線上學習。[3]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或者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反饋,等等,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線下學習,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提出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實現高效教學。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在線上學習理論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一段時事政治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視頻內容,分析我國目前政治情況與發展情況。例如: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發展倡議對我國發展的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工匠型的技能人才。
2.應用先進課程平臺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應重視現代化教學平臺的應用,從而實現數字化教學。就目前為止,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已經完成網絡覆蓋,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智能手機進入網絡進行線上學習,在課程平臺進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革,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從而提高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靈活應用先進的課程平臺,完善教學手段與方法,通過現代技術手段,讓思政課活起來,從而不斷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打造一個課程學習平臺,或以學校的官方網站為載體,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建立課程平臺,或通過“智慧職教”云平臺、超星平臺等引導學生在課程平臺中自主學習,掌握教學內容。
3.教師與學生角色混合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形成課堂主體意識,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教師應明確,現代教學環境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同行者,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過多干涉學生,而是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使學生在正確的學習途徑下學習思政知識。
4.知識與實踐混合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般比較重視理論教學,很少組織實踐活動。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求,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而現代教學中,教師則是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信息化教育優勢,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廣泛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內容有機混合在一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實現混合式教學的改革,進而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
5.總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混合
傳統教學中,學習成績是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主要標準,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方式。在混合式教學改革中,教師可以將結果性教學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教學評價中,將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線下學習情況、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實踐結果等整合在一起,進行全面評價,以此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三、結語
總之,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讓思政課活起來、實起來,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發揮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作用,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守正創新。
參考文獻:
[1]張瑜.信息化網絡化條件下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132.
[2]葉春林.淺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84.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