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啟
摘要:工匠精神涵蓋了精益求精、持續專注、愛崗敬業的高品質精神,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必須秉持這種工匠精神,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要愛崗敬業,這樣才能夠提升整體職業教育的水平。本文結合筆者的個人教學經驗,談一談農村中職教師工匠精神的培養策略,希望為農村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 中職教師 工匠精神
要使農村職業學校的教師具有工匠精神,首先,必須要明確工匠精神是什么,知道工匠精神的內涵,然后明晰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發展的瓶頸。本文立足于此,談一談培養農村中職教師工匠精神的舉措。
一、何為工匠精神
蒸汽機的發明,是工匠的開端,人們進入工業時代,生活品位逐漸提高,手工藝者得到重視,工廠開始實行大規模生產作業,工匠精神的內涵也不斷完善、深化。工匠精神是在長期的生活中,通過實踐經驗而培養出來的一種價值觀,并不是每一位工匠都能發展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但是,行業的佼佼者必定會有工匠精神。工匠對自己的作品不斷地改善、升華,將自己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度融入作品當中,展現自己的風格。目前對工匠精神沒有一種準確的定義,一般可以理解為工匠對自己經手的作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嚴格要求的一種態度和精神。
工匠精神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他指出,在當下中國發展必須要秉持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態度,這樣才能夠推動“中國制造”轉化為“中國創造”,有助于推動社會的發展。這種大環境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師更應當具有這種工匠精神,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輸出高質量人才。
二、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發展的瓶頸
我國職業教育,長期得不到重視,例如在學院招生上就存在較大的問題,重點院校只錄取排名在前面的學生,而職業院校只能錄取排名靠后的學生,這樣的現象長期存在且屢見不鮮。正由于此,職業教育在人們的觀念中往往是地位低下;在就業方面,公司往往選取學歷較高的學生,對學生的學歷設置重重門檻,大量職業院校的學生就業存在問題,被擋在企業門外。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之下,一些職業院校無奈地開始追求學歷“提升”,忽視了自身培養專業化實踐性人才的優勢,進一步造成了人才供給和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平衡,使得教育與社會發展之間不匹配現象加劇,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愈加缺失,教師自身也難以意識到這種問題。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更不利于為社會提供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農村中職教師工匠精神的路徑
1.工作中嚴謹認真,愛崗敬業,一絲不茍
要具有工匠精神,就要求我們在工作學習過程中必須要秉持認真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這樣才能夠培養自身的工匠精神,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更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管理學生、教導學生。農村中職學校所面對的學生是較為特殊的群體,大多數是中考落榜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其他學生的冷落、家長的忽視以及教師的輕視,萬般無奈才走到了中職院校。中職學生群體實際上有著一定的心理問題,自暴自棄,有大部分學生不思進取,厭學成性,對專業不是很了解,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理論與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個人操作能力不均衡,個別學生性格差異,人格與思想各方面發育還不健全等,因此在教學管理中,必須牢牢把握“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這些特殊的學生走出自我困境,走出陰霾,逐漸走向人生的光明之路。
在幫助學生走出困境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秉持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在工作中一絲不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也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理論、操作相結合,對個別學生單獨輔導,以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思維去引導學生,以這樣的工作態度為學生們樹立榜樣,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有助于學生模仿學習。例如學校在工作方面要求教師課前認真備課,結合課堂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熟悉教學內容,在課前備課中設想各種情況以認真的態度確定教學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課堂上以認真嚴謹的態度為學生樹立榜樣,整合教學資源,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走向講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正能量,與學生共同學習進步;課下要關懷學生,與學生成為好朋友。作為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學習上的情況,同時要關心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這樣才能發揮教師的指引作用,以工匠精神來影響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2.提升專業知識素養,提升教師自身水平
筆者認為教師必須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能力,這樣才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時代在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知識在不斷優化,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教師理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具有扎實的學識。要想要成為一名新時代的農村職業教師,就應當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啃老本,不能與時俱進,常常出現題目解不出來,在學生面前鬧笑話等情況,使得學生對于教師不十分信任。顯然,具有扎實的知識水平,在不斷進步的社會發展中,也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知識水平,這些才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所應具備的條件。身為中職專業教師,筆者十分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在教學空閑時常常與經驗豐富的教師討論教學方法和專業理論,通過網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等等,不斷豐富自身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在成為“工匠”型教師的道路上不斷努力著。
3.要具有高尚的師德,踐行工匠精神內涵
做一名合格的新時期的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愛學生、愛教學、愛學校,將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將學生作為自己的孩子,提升人文素養;見賢思齊、法乎其上,對自己嚴格要求,用對學生深深的和飽滿的愛來點燃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教師的人格魅力、人格力量是學生所崇尚的,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當讓自己的教學生涯得到升華,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表面的知識,重要的在于內在的為人處世等方面,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對于學生有著重大的影響。優秀的師德、高尚的情操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季羨林老先生的優秀師德和人格魅力深入了所有學生的內心,影響了其所教授過的學生,也包括如筆者這樣新一代的年青教師。培養自身的師德,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是轉瞬之間所能完成的,要想為之不懈努力。
教師應該積極學習中國傳統國學儒家的仁愛之心,本著愛學生的初心和使命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快速成長。應當積極建立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感,讓學生在享受喜悅的同時感受到教師深深的愛,并銘記終生,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4.秉持正確、積極的工作觀念,做好本職工作
我們在工作時不禁要問“什么是工作?如何工作?要怎樣工作?”事實上是要求我們在本職工作中必須樹立正確且具有正能量的工作觀念,以高標準、嚴要求來要求自己,這樣才能夠在本職工作中干得出色,干得起勁兒。自黨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最主要、最核心的理念就是馬上辦,抓落實,這對農村中職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實際上也是要求我們必須要秉持正確積極的工作觀念,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也是工匠精神的進一步延伸。我們必須認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落實學校安排的任務與計劃,履行工作職責,肩負教導學生的使命。要弘揚工匠精神,只在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必須要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在教學與學生管理過程中落實工匠精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不糊弄,不拖拉,堅持積極向上,不能松懈斗志”,耐得住寂寞,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工作,追求教育目標,這樣才能夠在工作中克服困難,堅持負責地干下去。
四、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中職教師的工匠精神培養之路沒有盡頭,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實際上就是這種觀念的體現。我們教育工作者工作過程中,應當精益求精,不能滿足現狀,要努力的奮斗,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克服困境,做好本職工作,以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做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在中職教學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社會主義建設輸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