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摘要:體育舞蹈作為一門高校課程,應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尤其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學生對于體育舞蹈學習缺乏興趣。通過研究學習動機理論,同時依據體育舞蹈學生的特點,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主要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成就感、學習氛圍創設以及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等方面,為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育舞蹈 學習興趣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5-0220-02
體育舞蹈作為舞蹈學科的一種,具有多學科性,它不僅僅具有藝術觀賞性,同時具有競技功能,可以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在《普通高校體育專業教學計劃》中,體育舞蹈被明確列為普修和選修課程。要想搞好體育舞蹈教學,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對學習動機理論以及體育舞蹈教學特點進行研究,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體育舞蹈教學效果。
一、明確學生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作為學生個體內在行為,是一種內在過程的結果,是推動一個人行為和心理活動的成因及動力所在。影響動機包含內部和外部因素。內部是指引起內在欲望和推動行為的各種激勵,包括一些生理性的和社會性的各種因素,通過內部因素可以產生推動作用,內部需要主要指個體因對某種東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內部緊張狀態和不舒服感,它是產生愿望和推動行為的力量動機,是推動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影響個體動機主要是內外因素共同影響的,包含社會評價自我效能以及目標定向等方面。尤其是社會認知對內外影響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二、認識體育舞蹈教學的相關特點
作為高校教師,我們應該對體育舞蹈教學進行研究,了解體育舞蹈教學的特點,從而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難點和要點,更有針對性地完成教學任務。結合個人經驗,體育舞蹈教學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形體表現是體育舞蹈的一個重要表現特征
作為體育舞蹈,同時作為對外展示的舞蹈項目,主要就是一種以身體動作作為主要形式的項目,身體通過配合音樂,作出無聲的表達。因此,加強動作及形體訓練將成為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屬于打基礎。在進行形體訓練的同時加入舞蹈動作訓練,不斷完善學生動作技能,從身體姿態等方面讓學生學習身體表現力,從而更好地完善自身形體表現藝術。
2.形體表現離不開音樂的引領
音樂作為體育舞蹈教學的靈魂,形體表現藝術肯定離不開音樂的引領,沒有音樂,就無法有完美的形體表現。因此,要重視在聯系中如何去把控音樂節奏,要教會學生聽重音、聽舞曲,抓住節拍,同時要讓學生能夠在理解和領會音樂內涵的前提下進行形體訓練,要讓身體跟著音樂走,要讓身體動作和音樂保持一致,要發揮音樂的靈魂作用,真正把握節奏,融為一體。因此,體育舞蹈教學與訓練中音樂的伴奏是課的有機組成部分。
3.動作和音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男女雙人配合練習占據著體育舞蹈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體育舞蹈的主要練習形式,體育舞蹈的主要練習形式是男女雙人的和諧配合。男女通過身體各部位動作及其配合,以全面、多樣直觀的方式展現各自的形體美與氣質美,展現動作的流動美和靜態造型美,保持自我重心的穩定與平衡是雙方協調配合的前提,雙方在共舞的過程中必須有重心穩定的相對獨立性,不能有依賴對方的感覺和動機。男女雙方相互襯托,交相輝映賦予了體育舞蹈豐富的表現形式,強化了它的藝術價值。
三、要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動機
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就應該對學生學習動機進行研究,了解學生學習興趣,從各個維度思考如何提升,從而從學生心理層面激發他們的興趣,從心理上主動學習,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主要有以下途徑:
1.從學生的成就感方面進行激發
根據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我們應該不斷引導學生向著某種成就去追求,滿足心理對成功的渴望,尤其是在滿足高層次追求方面,不同學生成就需求不一致,導致在參與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表現也有很大區別。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積極克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且影響和激勵身邊的同學,全力以赴達到自身成就目標。
2.要善于培養學生對體育舞蹈學習的自我感覺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喜歡面對一項更有挑戰性的任務,這個時候他們能全力以赴,積極主動性較強,同時在參與過程中能夠產生對自身勝任能力的預估。體育舞蹈教學要求學生在身體協調性、音樂感知、雙方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自我感覺是學生參加體育舞蹈學習的強大支持力,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影響行為的選擇、影響努力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以及影響學習的情緒反應等方面。舞蹈教師應該注重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學生相互間的成功經驗。學生親身的成功經驗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的親身經歷,它對自我效能感影響最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予學生鼓勵,尤其要照顧學生的自尊心,在對好的學生進行表揚的同時,要對基礎差的取得進步的也同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切忌急于求成。給學生造成過重心理負擔。
(2)通過間接的方式完成。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情境的把控和運用,讓學生學習身邊其他同等能力人的成功經驗,從中受到啟發與激勵,這種間接經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3)同學間的言語鼓勵以及教師的鼓勵。作為深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我們應該對學生有信心,要相信他們,積極鼓勵他們,并且讓同學間加強相互幫助與鼓勵,這會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產生積極影響。
(4)利用任務學習法激發學習氛圍。為每個學生設置不同的定位,每個人根據自身情況不同,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單純的與人作比較,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強調突破自身瓶頸,多與自己比,與自己設定的目標比,要看到自身學習的進步,老師對于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進一步指導。同時要學會維持并積極繼續創設更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建立高度的任務定向。
(5)課程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不同學生因為舞蹈功底不同,對于新知識接受能力也有一定差別,尤其是體育舞蹈對于學生身體協調性、音樂感知、雙方配合等方面要求都比較高。如果說對待所有基礎的學生都是同樣的教學標準,就會使底子薄弱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挫敗感,喪失學習信心;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又會讓他們覺得學的太過于簡單,從而失去課堂學習提升的意義。因此,在教學安排時應該將學生區別對待,制定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只有這樣,所有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舞蹈課堂的樂趣與魅力。
(6)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技能,保持課堂吸引力。作為高校教師,在豐富和完善自身教學知識存儲的同時,還應不斷完善個人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同時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研究學生心理活動,擴大教學范圍,經常組織與教學有關的趣味活動,拓展第二課堂,增加學生學習趣味性,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高校學生體育舞蹈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僅要從學生方面考慮,更要從教師教學方面入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技巧、教學模式、教材選用、考試方式、等等一系列環節對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都有一定影響,只有把這些環境綜合考慮,逐一改善,通過體育舞蹈教學改革研究以及實際運用,才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自主開展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喻歡.高校舞蹈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大家,2011(7).
[2] 趙容芳.高校舞蹈課的教學方法研究與實際運用[J].考試周刊,2010(42).
[3] 羅列詩.試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當代音樂,2016(11).
[4] 王丹華.論高校舞蹈教學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藝術品鑒,2017(8).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