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濤
有機水稻是指綠色無污染的水稻,營養價值比普通水稻高,因不施任何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而深受消費者喜歡,產量和市場售價均高于普通水稻,鑒于其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是不少水稻種植戶種植的首選。有機水稻種植與栽培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是一種生態環保的農業種植方法,相比普通水稻種植要求更嚴格,對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保護環境和維護水資源有一定的作用,也是今后水稻生產的發展方向,因此,在栽培技術上只有把握好水稻種植的每一個環節,才能達到豐產豐收的目的。
一、田塊的選擇
很多田塊由于化肥農藥的連年使用,不能滿足有機水稻的栽培條件,而種植有機水稻對田塊的選擇相比普通水稻種植要求更嚴格,因此應精選無污染源、土壤水肥儲存能力強、土層深、有獨立的排灌系統、水源清澈的田塊,田塊四周不允許種植其它農作物,有機水稻田和普通水稻田之間須建立緩沖帶,至少間隔8~10m。
二、整地作業
有機水稻整個生育期嚴禁施用化學制劑防病防蟲除草,這就要求整地必須嚴把質量關,整地一方面可確保秧苗成活率,一方面利于灌排水處理,防治雜草發生。首先要深翻地18~20cm,第一次耙地播前7~10天進行,第二次耙地播前1~2天進行,目的是機械消滅部分雜草,耙地力求平整,做到寸水不漏泥,深、松、平,水層保持淺濕狀態。
三、選擇優良的品種
有機水稻品種的選擇要突出優字,首先要適合當地生態環境,特別是以土壤條件為指標;其次,品種抗病蟲能力強、耐低溫、富營養、根系發達、分蘗力強、稻穗顆粒大、商品性好,豐產性好,未使用轉基因技術或輻照技術。要求水稻品種種子純凈度在99%以上,發芽率在95%以上,適宜超稀植、旱育苗栽培模式,不能越區種植,主栽品種選擇綏粳4。
四、種子處理
為了有效地保證種子的酶活性,促進種子萌發,進行播種前浸種,增強種皮的滲透能力,浸種前曬種1~2d,曬種后用50%多菌靈500倍溶液浸泡種子同時消毒,避免水稻紋枯病,也可用強氯晶與水和種子浸泡12h,防止細菌性條斑病和水稻惡苗病,強氯晶與水和種子配比按2g:2-4kg:4kg。
五、適時早播
3~4積溫帶氣溫穩定在5℃時即可播種,播后及時覆土覆膜,保溫保濕,4月末之前播完種,不育5月苗,育苗一律采取缽體育苗或大棚旱育苗模式,育秧階段溫度、水分管理與常規管理相同,要施足肥料,確保培育壯秧,壯秧是有機水稻高產有效途徑之一。當氣溫穩定在13℃時,開始插秧,實行機械化插秧,采取超稀植的插秧方式,做到淺插,插直、插勻、插稀,發現缺苗斷空地方,應及時進行補插。
六、移栽密植
水稻幼苗在2.5至3.5片葉子時進行移栽,有機水稻株具有株矮、葉淡、產量低的特點,移栽應適當提高密度,栽足基本苗,移栽前本田先施大量的基肥,移栽保持勻栽與淺栽,每蔸插保持2~3粒秧苗,基本苗要比常規大田增加20%,每畝1.7萬蔸,這樣水稻成熟時能夠保持足穗。
七、田間管理
1、水層管理
有機水稻不能渴水,必須采取潔水灌溉,水層管理以淺為主,以水增溫,以水促控。插秧后保持3~5cm水層,有效分蘗前以淺為主,促進分蘗,此期注意防治潛葉蠅;分蘗盛期水層保持3~5cm;有效分蘗結束后,田間有效株數為400~450株時排水曬田3~5d,控制無效分蘗,曬田促進根系發育,曬田應達到地面有裂紋,田面發白,池面可見白根;排水曬田后,田間用淺濕灌溉,保持田間3~5cm水層,養根保蘗,以根保葉,即干、濕、干的間歇灌溉,預防二化螟轉株為害;黃熟期停水。有機水稻后期要防御障礙型低溫冷害,如遇到夜間氣溫低于17℃以下,應采取深水(水層15cm左右)護胎。
2、除草管理
水稻有機栽培嚴禁使用化學合成殺草劑,目前常用的除草方式有三種。一是重復整地法:第一次整地于插秧前12~15d進行,后進行深水(5~10公分)灌溉,水深5~10cm,插秧前3d第二次整地,可有效降低雜草的基數;二是中耕除草:水稻分蘗初期用人力除草機配合人工除草除掉行間雜草、拔出苗間雜草,水稻分蘗中后期同樣方式進行第二次除草,水稻揚花后第三次除草;三是深水灌溉護苗壓草:移栽后的水稻秧苗長出全新的根莖時,根據苗高加大灌溉水的深度,水深不能超過苗芯。
3、施肥管理
有機水稻不能施化肥,只能施入有機肥,不施化肥會造成稻株分蘗不足,葉色偏淡,施有機肥可以保證供應水稻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需要,獲得最佳效果。有機肥最好施餅肥、腐爛發酵的雞糞等農家肥,在插秧前一個星期一次施入田間。追肥主要追好分蘗肥、穗粒肥,要根據底肥多少、地力和長勢,合理追施,保持少量多次。水稻分蘗前期施有機肥,于移栽后7天畝追施餅肥100kg作分蘗肥,擱田前期再追施100kg餅肥,提高分蘗成穗率;抽穗揚花期噴施葉面肥可確保有機水稻穩產。葉面肥促進水稻植株新陳代謝,調節水稻生理功能,增強葉片和根系活力,推廣使用使用強力酵素菌液,水稻秧苗栽后15d噴施促進分蘗、擱田中期噴施促進分蘗向成穗轉化、促花期噴施促進穎花分化、保花期噴施提高結實率、始穗期噴施增加粒重,即每隔7天噴一次,每次畝噴施150ml,效果尤其明顯,葉面肥宜在下午四時以后噴施,如果噴后遇雨(6小時內),需補噴一次。
4、病蟲害的防治
有機水稻栽培要求的限制一定會發生病蟲害,只有嚴格的栽培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水稻病蟲害主要有稻瘟病、紋枯病、葉鞘腐敗病、胡麻斑病、二化螟蟲、稻縱卷葉蟲等,防治這些病害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農業防治
選用抗病蟲品種,通過精選種子,晾曬、浸種殺滅種子攜帶的病菌;種前翻耕整地、淹水滅草消滅病蟲害;冬季翻地滅茬控制越冬害蟲;培育壯秧、合理密植、適時擱田、科學肥水管理提高水稻群體抗病蟲能力。
(2)物理防治
運用性誘劑、殺蟲燈、防蟲網、黏蟲板等設備防治、殺滅害蟲;利用天然除蟲菊素、楝素、植物油素等物質除蟲,或在田埂上種植波斯菊、香根草誘捕田間害蟲;利用害蟲天敵寄生蜂、鳥類、蛙類等控制害蟲種群數量。
(3)生物農藥防治
監測、掌握病蟲害的情況,用苦參堿、球孢白僵菌、BT粉劑等有機認證的生物農藥對已發生的、較嚴重的病害進行防治,主要是螟蟲、飛虱、縱卷葉螟。
(作者單位:155923黑龍江省二九一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