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忠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數逐年增多,糧食問題日益嚴峻。人們對于水稻和小麥的產量、品質問題愈加關注。本文初探小麥種植技術,研究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問題,希望能實際增加小麥產量、提高小麥質量,為優質高產小麥在我國種植普及提供幫助。
一、小麥種植技術
1、選種技術
我國小麥種植歷史悠久,小麥品種繁多。想要獲得高產優質小麥品種,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選種。一方面,要選擇抗性優良、灌漿速度快的小麥品質,抗倒伏、抗病蟲害、抗逆性、抗寒性是高產小麥品種的基本特性,如果抗性不好就沒有辦法保障小麥穩產,高產更是空談。另一方面,再優良的品種如果做不到因地制宜也是白白浪費麥種,在選擇小麥品種時要根據當地氣候及地形、田地肥力、播種時間、播種量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選擇出適宜本土的優質高產麥種。
2、播種技術
農作物的生產需要合適的生長環境,根據小麥的生長環境需求,選擇深厚且平整、排水管水條件良好的土地進行處理,為小麥高產做好初期準備。整地過程中先將底肥施好,底肥以農家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方式為最宜;然后對整片種植區域進行深翻處理,調節土壤粗細度,使得肥力更加均勻;最后進行細致化耙地處理,平整土地,上虛下實的土壤更利于小麥生長。科學合理的整地處理,有利于小麥根系的健壯發展,提高了小麥的抗倒伏、抗逆性,為小麥高產提供土地保障。
為了培育壯苗,要將小麥品種特性、小麥播種期及小麥播種量結合起來,根據前兩者科學確定下麥播種量,對小麥的生長進程、產量及品質進行最優化調控。溫度是小麥長成壯苗的最主要因素,應根據地區熱量積溫條件進行適期播種。播種時切忌貪多,麥種播種量過大,容易因群體過大導致麥苗生長弱、抗性差從而影響小麥產量及品質。一般情況下,將播種深度控制在3至4厘米,是最適宜小麥形成群體結構的深度,統一的深度能夠保證小麥出苗一致,苗齊苗壯。
3、農田管理
要想實現小麥高產,優良選種是基礎、平整土地是保障,科學管理是關鍵。據小麥品種、播種數量對土壤所需肥料種類進行科學分析,再針對種植土壤的肥力情況,進行全面測定。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施肥,不僅可以滿足小麥所有生長期的肥料需求,還可以避免浪費、節約成本。施肥多采用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手段,合理施肥確保土壤肥力充足、全面,增強小麥抗性,對病蟲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在小麥生長周期里有四個階段,灌溉不能少,分別是:越冬前、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在越冬期前,充足的水分可以使得小麥補充越冬及返青所需的水分;在拔節期,水分可以促進小麥拔節的正常生長;足量的水分可以促進孕穗期小麥的結果率;灌漿期則起到了降溫,延緩衰老的作用。
二、小麥病蟲害防治
就小麥整個生長周期來說,從播種期到孕穗期再到最終成熟期,都面臨著各種病蟲害。通過科學有效的多種防治手段,對小麥不同生長時期容易出現的病蟲害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降低病蟲害對小麥生長成熟的影響,提高小麥產量,保證小麥質量。
1、病害
(1)小麥銹病
小麥銹病是我國小麥種植危害最大、面積最廣的一類病害,主要包括小麥條銹病、葉銹病、稈銹病這三種銹病。小麥銹病銹菌主要通過空氣傳染,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夏孢子繁殖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對不同地區可形成循環逐代侵染。
針對小麥銹病的防治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小麥選種時應根據地區特性選用適宜的抗病品種,并注意合理搭配種植品種,改良抗病新品種,麥種進行藥物浸種處理,減少銹菌源;第二種合理規劃播種期,因為銹菌具有越冬性,部分地區不宜過早播種小麥,從越冬銹菌源頭避免感染,有效地降低銹病感染率;第三,實時監控小麥農田情況,第一時間發現銹病,及時迅速進行化學藥劑治理,常見的銹病化學藥劑有:速保利、粉銹寧等,根據感染程度輕重,酌情加減藥劑用量。
(2)紋枯病
紋枯病是我國近年小麥產區發生頻率最高的病害,作用在小麥生長成熟的各個階段。病菌同樣具有越冬越夏性,植株被感染后,前期會出現爛芽、死苗情況,后期莖部腐爛,植株倒伏或因阻斷供養,水分養分不足而枯死,形成白穗枯穗。
紋枯病的防治主張重預防,在前期用多種方法對病菌進行預防。主要防治方法有:同銹病一樣,在選種時要選取抗病性優良的小麥品種,減低感染率,并在播種前對麥種進行化學拌藥處理;其次,在播種前,可以對田地中帶有紋枯病病菌的雜草、草根進行徹底清除,減少土壤內存留的病菌,從而減少小麥植株感染;注意土壤肥力平衡,多使用有機肥或復合肥,避免大量施用氮肥,保證土壤有機質含量;最后,利用對病菌有針對性治療的化學藥劑進行噴灑,在小麥返青期及時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常用化學藥劑有:苯甲·丙環唑、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
2、蟲害
(1)吸漿蟲
吸漿蟲是一種世界性小麥害蟲。分布于全球所有小麥種植區,根據我國地理氣候分布,國內主要有紅吸漿蟲和黃吸漿蟲兩種,因對小麥花器、小麥麥粒有毀滅性的損害,容易造成麥田減產甚至絕產。
因吸漿蟲幼蟲主要以吸食麥粒為食,在選擇小麥品種時,應選擇具有較強抗蟲性的品種,比如麥粒皮厚,麥漿不易流出的小麥品種;蟲害嚴重時可以轉變重視方式,采用輪作倒茬種植模式,在麥田間種大蒜等作物;在小麥拔節期前和孕穗期前對田地進行藥物噴灑防治措施,比如辛硫磷乳油、殺螟松、溴氰菊酯等。
(2)麥蚜
麥蚜又稱為膩蟲、蜜蟲,是一種全世界性害蟲。為害主要有兩種:一種對小麥葉片、莖稈造成直接影響;另一種是間接影響,經由它的傳播,使小麥感染小麥黃矮病,造成小麥減產。
同樣選擇抗病性優良的小麥品種,在播種前加入新高脂膜對麥種進行處理,預防麥蚜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為害。根據麥蚜繁殖的生活環境,著重注意濕氣問題,雨后應及時排水。在防治麥蚜最好的小麥返青拔節期,選用低毒高效的化學藥劑,比如:吡蟲啉、抗蚜威等,同時也要重視化學藥劑防治后的復查。
(作者單位:274200山東省成武縣南魯集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