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蕾
小麥是我國僅次于水稻居于第二位的糧食作物,在國民經濟發展及糧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確保小麥高產優質,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是廣大農民不斷追求的目標。本文就小麥高產栽培與田間管理技術進行了論述。
小麥不僅是在我國,在世界范圍內也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據統計世界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就我國來說,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業經濟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同樣會帶來重要影響。因此,必須下大力氣研究并利用先進的科學手段進行小麥的栽培,大幅度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更好地滿足人類生存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1、選擇適宜的品種
適宜的小麥品種的標準是,應能很好地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具有比較強的抗病蟲害、抗倒伏能力,而且產量高、品質好。如果當地冬季氣溫比較低,可以考慮選擇抗寒能力強的品種,當地如果降雨量少,應考慮選擇抗旱能力強的品種。而且抗病蟲害能力及抗倒伏能力也非常重要,將會對產量產生直接影響。地力好,施肥量能夠得到保證的,可以選擇植株比較高的小麥,植株高一般來說產量也高。品質好的小麥市場上銷售價格也高,在選擇小麥品種時,也應將品質的因素考慮在內。
2、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可以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可采用氨基酸、辛硫磷等藥物進行拌種,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然后對種子進行精選,將顆粒不飽滿及秕粒、蟲粒和病粒進行剔除,播種時種子要符合整齊度、純凈度達到99%以上的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為小麥取得高產創造良好的條件。
3、進行精細整地
小麥對土壤有較廣泛的適應性,絕大部分的土壤都能保證小麥的生長。但如果以高產量栽培的技術要求,土壤應為耕層深厚,土壤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具有良好的排水和保水保肥能力的土壤。整地時,一般要求進行深耕,適宜深度就達到30厘米左右。可2~3年進行一次深耕。應利用大型的農業機械進行耕地,在保證耕深符合標準的同時,應做到地平土細,上虛下實,視土壤墑情進行適當澆水,以保墑待播。
4、掌握科學的播種方法
播種時要考慮氣候因素,如果在播種前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遇到連續降雨天氣,影響了小麥的秋收及隨后的整地時間,就會錯過小麥的適播期。在這種情況下,要抓住時機,力求在適期內早播種,保證播種質量。由于延后播種,可適當播密一些,利用15厘米×23厘米的寬窄播種機進行播種,行距保持在19cm左右,達到寬窄適度、深度一致、分布均勻的播種標準。
5、做好小麥的苗期管理
小麥出苗后要及時時行查苗,對出現缺苗甚至斷壟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補種。在小麥生長到中期時,如果遇到干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澆水施肥,促進小麥健康生長。由于麥田所處的地勢低洼,導致土壤濕度過大、土質粘重板結,再加上低溫等因素,造成麥苗長勢不佳,小麥葉片發黃的麥田,應采取中耕松土措施,破除土壤板結現象,提高地溫,以利小麥正常生長。
6、進行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
要重視對田間水分的管理,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麥苗長勢和土壤墑情等情況,在12月上中旬對麥田進行冬季灌水,以利于麥苗水分充足,安全越冬。
如果小麥的上茬是玉米,可將玉米秸稈經兩次以上粉碎后還田,作為生態肥料施用,還田后要埋實。在施肥時應采用定量、分層施肥的辦法。首先要施好底肥,底肥的用量可占小麥整個生長期施肥總量的60~80%。底肥可選用腐熟的牲畜或者禽類的糞肥等有機肥料,每畝施用500公斤,同時配合施用尿素18公斤、二胺22公斤和鉀肥18公斤。在耕地前撒入土壤表面,耕地時可被犁劃翻入土層。在追肥期,可根據土壤肥力情況和底肥施用多少來確定追肥量,追肥應在在入冬前完成。追肥主要用氮肥,底肥磷鉀元素不足時,也可適當追施磷肥和鉀肥。對土壤肥力足的麥田,追施氮肥的量不可過多,而且一定要早施,避免引起貪青晚熟。施肥要遵循深施的原則,深度在5~10厘米為宜,深施可以使化肥分解在小麥根部,使肥效被充分利用。施肥過淺,覆蓋不嚴,容易使化肥揮發,造成肥效損失。
7、防治小麥病蟲害
小麥常見的病蟲害有紋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蟲和銹病等,要根據病蟲害的發生率和當地的氣候情況進行綜合防治。紋枯病多發于早春小麥,可在發病初期采用適量的粉銹寧等藥劑進行噴施,基本可以達到防治的目的。赤霉病易于在小麥抽穗與揚花期發病,應選擇在小麥的開花期,選擇降雨后的時間,采用多菌靈等藥劑進行至少2遍的噴施。在防治小麥白粉病、蚜蟲和銹病時,可在小麥生長的中后期,采用氧化樂果和粉銹寧等藥劑進行噴施。也可采用生物的方法進行防治,即引進和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可在蚜蟲較多的麥田,撒放草蛉與蚜繭蜂等蚜蟲的天敵,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蟲的數量,甚至可以將蚜蟲徹底消滅。同時可采用物理方法進行防治,即通過人工除草,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利用人工制作的防治工具,對害蟲進行誘殺等。
總之,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麥的栽培中,應主要抓好選擇優質良種、進行標準整地、實施科學播種、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等各個環節,并采取藥劑防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綜合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以利于小麥獲得高產。
(作者單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農業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