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亮
雞傳染性鼻炎是由副雞嗜血桿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鼻腔、眶下竇持續性的發炎,打噴嚏,流鼻涕,咳嗽,面部腫脹,結膜發炎,該種疾病具有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在短時間內會傳播整個雞群,但病情持續時間長,造成的死亡率較低。雞傳染性鼻炎在雞群中傳播流行,會對不同年齡的其造成嚴重危害,肉雞感染該種疾病之后,生長發育遲緩,飼料利用率下降,養殖場的淘汰率顯著增高。蛋雞感染該種疾病之后,開產期會向后推遲,產蛋量下降,影響到蛋雞的生產能力。通常情況下單一性的雞傳染性鼻炎造成的死亡率較低,但該種疾病很容易和其他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繼發感染,造成死亡率增加,給養殖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1、發病經過
2018年2月13日,某養殖戶的雞群中出現了的發病情況,主要以鼻粘膜發炎,呼吸急促,頻繁打噴嚏咳嗽,從鼻腔中流出水樣內容物為主要特征。發病一段時間之后病情快速傳播蔓延,但造成的死亡率較低。該養殖場共養殖98日齡的雛雞5400只,病情先是發生在一個雞舍當中,由于養殖戶沒有采取緊急有效措施進行隔離,病情快速傳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筆者和飼主溝通得知,該養殖場雞群進行了重特大動物疫病的免疫接種,但養殖場的衛生環境較差。雞群之間相互接觸很容易加重某些致病原的傳播蔓延。
2、流行特點
養殖場的主要傳染源是發病雞和康復之后的帶菌雞,不同年齡和品種的雞均可以感染該種疾病,其中一周齡以內的雛雞對該種疾病抵抗能力較強,1~4月齡的蛋雞發病率最高,育成雞、蛋雞發病率、致死率較高。蛋雞進入產蛋期之后,出現典型臨床癥狀雞的數量會顯著下降,對該養殖場經濟效益造成的影響較大。雞群進入預產期之后,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對后期的產蛋產生影響。致病原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健康雞通過直接接觸或者接觸患病雞呼出的氣體感染。養殖場通風不良,養殖密度過大,空氣中攜帶有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氣溫突然發生變化,飼料營養價值較差等應激因素刺激都可以促使雞傳染性鼻炎的傳播流行。近年來通過大量調查可以發現經傳染性鼻炎的發生流程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常發生于每年的冬春季節,尤其是冬季發病率車極高。很多養殖場為了提高雞舍內的溫度,采用封閉養殖模式,養殖場內部的空氣污濁,加重病情傳播。
3、臨床癥狀
感染初期或者是在致病原潛伏初期,雞群的臨床癥狀不是很明顯,僅僅會出現輕微的咳嗽打噴嚏癥狀,隨著病情進一步傳播蔓延,患病雞的鼻液逐漸變得濃稠,在患病雞的鼻孔周圍會存在黃色的結痂,患病雞不停的甩頭,想要將鼻腔當中的內容物甩出,部分患病雞將頭部插在翅膀下,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病雞的面部出現炎癥,病變一側或兩側眼睛周圍組織腫脹,嚴重的可以引發失明。發病中后期在患病雞的口腔、腭裂上會存在干酪樣物質附著。病情嚴重時還可以誘發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臟感染,導致患病雞不能正常呼吸呼吸困難,從氣管當中呼出羅音。患病雞體重逐步下降,產蛋雞產蛋率下降。公雞的肉髯腫大,少數病例還會出現腹式血桿菌性腦膜炎,表現為急性神經癥狀,死亡率較高。
4、病理學變化
將病死雞解剖之后,可以發現鼻腔和竇粘膜呈現急性卡他性炎癥病變,黏膜充血出血,水腫,在粘膜表面附著有大量粘液,竇腔當中需具有大量豆腐渣狀的分泌物,并表現出卡他性結膜炎。肉髯皮下水腫明顯,嚴重時還可以看到喉頭和氣管黏膜潮紅,在上部附著有粘稠樣的液體。公雞還可以引發睪丸壞死,萎縮,精子質量下降,產蛋雞的輸卵管內存在有黃色的干酪樣分泌物,卵泡變性充血出血,卵巢嚴重萎縮,其他臟器器官沒有出現明顯的病理學變化。如果出現繼發感染時,可以看到相應的疾病病理變化。
5、實驗室診斷
采集病死雞的病變臟器組織,帶回實驗室之后,進行常規染色鏡檢,可以發現革蘭氏陰性染色成球桿狀或小桿狀形態的致病菌,兩端鈍圓,不存在鞭毛,不能夠運動,不形成芽孢。將采集到料的病料粉碎之后,劃線接種到血液瓊脂平板上,放置在生化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溫度控制在37度,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生長出了露珠狀針尖大小的致病菌,呈現衛生現象,且過氧化物酶實驗呈現陽性。采集患病雞的新鮮血液分離得到血清,選擇使用副雞嗜血桿菌標準凝集抗原和血清進行凝集試驗,在玻璃板上各滴加一滴上述溶液,混合均勻作用三分鐘可以看到呈現顆粒凝集反應,由此可以判定致病原為副雞嗜血桿菌。
6、治療
由于副雞嗜血桿菌很容易產生耐藥性,在藥物治療過程中應該選擇兩種以上抗生素進行對癥治療。選擇使用紅霉素,按照0.02%飲水連續飲水5天,使用土霉素按照0.2%的用藥量拌料,連續使用5天。同時在整個雞群的飲用水中添加鏈霉素,成年雞使用量為,成年雞使用量為100萬IU,6周齡以下雛雞每公斤飲用水使用60萬IU。對于個別病情較為嚴重的患病雞,應該將其及時撲殺無害化處理。采用上述手段治療5~7天之后,有個別患病雞治療無效死亡,剩余患病雞癥狀消退,恢復到原有生產水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7、預防
為了有效防范雞傳染性鼻炎的傳播流行,就要求養殖戶首先做好養殖場的飼養管理工作。飼養管理人員應該積極學習最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構建科學的飼養管理模式,實現雞群的科學飼養管理。同時還應該加強飼料的管理,確保飼料使用的科學合理性,滿足雞體生長發育所需,增強雞群身體抵抗能力,降低發病率。另外,還應該加強對水源的科學控制和科學管理,保持水源清潔衛生,降低水源傳播疾病的可能。另外,養殖場內部還應該構建完善的衛生清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定期組織開展衛生消毒,確保雞群飼養環境的整潔性和科學性。在衛生消毒過程中,尤其應該注重對雞舍,雞籠和各種飼養用具的消毒,保障雞群的活動空間衛生清潔。疫苗免疫接種是防范該種疾病傳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作者單位:255000山東省淄博市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