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雯
茶葉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之一,無論是茶葉產量,還是茶葉消費量,都位居世界第一。近幾年我國茶葉總產量呈現持續上漲趨勢,2018年我國茶葉產量達到272.6萬噸。為了推動我國茶葉產業的發展,需要創新茶葉產業的建設模式,實現社會化服務,提高產業經濟效益。
一、茶葉產業化的建設模式
由于我國茶葉品種較多,茶葉種植地也較為分散,所以各茶葉生產區的經濟效益不同,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在國際茶葉市場中的品牌競爭力較差。個體茶戶、茶葉商人、茶葉加工基地和茶場是目前我國主要的茶葉生產主體,茶葉產業沒有形成層次化,近幾年茶葉的產業結構不斷改變。為了進一步調整茶葉產業結構,提高我國茶葉市場的經濟效益,需要創新茶葉產業化的建設模式,實現專業化生產和合作化鏈接,為茶葉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首先,為了幫助小型茶葉生產者的高效經營,大型茶葉龍頭企業可以采用合作帶動模式,規范分散的茶農,為其提供對應的技術指導。與此同時也可以采用茶葉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多個茶農一起生產和經營,使生產、加工和運輸等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其次,為了擴大茶葉市場,可以建設茶葉市場鏈,實現茶葉的統一高效運輸,不僅可以降低茶葉的物流成本,還能減少茶葉鏈的終端費用。最后,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透明茶葉生產鏈,可以采用安全追溯模式,以此從根本上控制茶葉質量,建設有效的生產管理體系。
二、實現茶葉產業化的途徑
1、推廣優勢茶葉品牌
目前看來,產品消費市場已經進入了品牌化時代,企業的品牌影響力越大,那么企業占據的市場就越大。所以茶葉企業需要培育良好的茶業品牌,推廣其產業服務,圍繞品牌建設開展一系列的營銷活動。對于企業來說,品牌建設是一項關鍵的工程,首先需要根據茶葉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茶葉市場的實際需求,準確定位茶葉品牌,保證茶葉品牌建設的穩定性。企業形象、管理、文化、規模以及產品質量、研發、營銷都屬于企業品牌的內容,應該制定合理有效的品牌建設計劃。其次,加強茶葉生產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規范公司經營制度,從而優化茶葉企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配置結構。最后,可以根據不同茶葉生產地區的背景,打造個性化茶葉品牌。例如:瀘州市納溪區將特早茶作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旗幟產業,努力打造川茶體系的“旗艦”品牌。成功創建了區域公共品牌“納溪特早茶”和“納溪貢茶”,并先后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地理標志商標認證,入選“中國—歐盟地理標志互認產品”。
2、建立利益分配機制
為了穩定茶葉生產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需要建立良性利益分配機制,實現合作共贏。茶葉企業和茶農要協調好利益關系,不能為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做出一些損害茶葉產業化的行為。為了保證茶農和茶葉企業兩者共同的利益,茶農可以和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在協議中規定兩者的合作內容,茶農按照企業的生產規范,利用科學的種植技術進行茶葉種植,在茶葉生產的每一個過程中,企業需要為其提供相關服務,保證其正常生產。與此同時,企業應該以略高于茶葉市場價收購茶戶手中的茶葉,以此提高茶農的粘性。此外,對于生產管理水平高、茶葉原料質量好的茶戶,企業應該分享部分返利。例如:英德市種植英紅九號”種植面積達10.5萬畝,均為生態茶園,茶葉類企業超過286家,帶動從業人員超過13萬人;2018年干茶產量達8300噸,實現綜合產值約36億元。
3、完善監管服務體系
目前看來,茶葉產業鏈仍有很多缺陷,為了加強產業鏈中每一環節的聯系,需要完善茶葉監管和服務體系,以此實現統一管理。國家政府應該當協調茶葉行業,對一些茶葉協會和茶葉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同時,茶葉企業需要創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和生產效率,從而提高茶葉市場的競爭力。此外,還可以建立茶葉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廣茶葉教育和科研,使茶葉行業得以健康穩定地發展。近幾年我國各茶葉產地都投入到茶葉產業化建設之中,例如:2019年4月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深入石門縣白云山國有林場,調研指導湖南省有機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查看了茶園標準化建設情況,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現場指導。該項目年有機茶總產值預計可達2億元,每畝有機茶產值1萬元,是普通非有機茶園效益的3倍之多,經濟效益顯著,品牌知名度將明顯提高,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也將明顯提升。
總的來說,隨著茶葉行業的不斷發展,茶葉的生產加工和生產管理等環節越來越趨于規范,并開始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上文詳細分析了幾種茶葉產業化的建設模式和實現途徑,為未來茶葉企業向高層次和高層次方向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作者單位:276800山東省日照市茶葉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