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慧
作為一種主要的農作物種類之一,大豆在種植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發生大豆菌核病。一般來說,大豆菌核病會造成處于花期、苗期的大豆葉片和莖稈被感染,由此致使葉莖出現腐爛的現象,同時莖部會形成棉絮狀的菌絲,直至最終枯萎死亡。鑒于大豆菌核病所產生的不良影響極大,導致大豆的產量降低,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為此,系統分析與思考大豆菌核病的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顯得尤為關鍵,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
1、大豆菌核病的發病原因分析
①自然天氣因素的影響
對于大豆的花期與結莢期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一般會引發大豆菌核病產生。當溫度、光照及濕度等因素較為合適的時候,此時便會形成菌核,這當中,濕度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一般而言,菌核病的適合溫度在16-25℃的范圍內,而土壤的相對濕度則處于71%-82%之間,再加上下雨氣候的影響,最終導致菌核病發。當菌核萌發之后形成了子囊盤,并由此依靠氣流和雨形成迅速地蔓延,其中最遠的距離達到了32m。通常情況下,每年的7月—8月份期間,屬于大豆的開花期與結莢期,這個階段經常會陰雨連綿,降雨量非常大,導致田間的濕度很高,而較為合適的溫度則處于17-23℃的范圍內,為大豆菌核病的形成產生了可乘之機。而菌核的萌發會由大豆的盛花期始終延續至相應的鼓粒末期階段,每年的8月份溫度很高的情況下,被感染的植株則顯現出相應的菌核病病癥。
②種植管控失誤因素的影響
無論是播種的形式,還是種植的密度,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大豆種植的密度太大的時候,會導致田間封壟非常早,形成通風性不佳,土壤的濕度提高等不良現象,引發菌核病的病菌產生,加劇了大豆菌核病的病癥;針對一樣的條件,大豆40cm窄行密植的發病率對比采用壟上雙條種植的發病率更高。同時,整地因素也容忽視。當土壤的深度不斷增大時,大豆菌核的萌發數量會隨之縮減,如果土壤為2-3cm的深度區間當中,并能夠正常萌發,假如低于3cm時,則無法萌發。
③前茬作物帶給發病方面的影響
實際上,大豆菌核病不僅會對大豆產生侵害,而且對馬鈴薯、蠶豆、向日葵、油菜以及胡蘿卜等眾多植物也會產生危害。一般來說,大豆田的前茬屬于菜用豆類,其發病率較高,比如:豇豆是發病率最高的,達到了42.5%,然后為菜豆,其發病率則是8.9%。對于前茬栽種油菜、向日葵的大豆田而言,相較于常規輪作的大豆田,菌核病的發病率高出大約22%。
2、大豆菌核病的合理防治方法說明
①加大對化學防治方法的應用力度
當大豆菌核病出現之后,應該加對化學防治方法的應用力度。借助藥劑進行合理防控。通常情況下,菌核子囊盤萌發的時間在每年的7月21—24日,和大豆的開花期相重合,最佳的防控時間也是這段期間。處于該病的起初階段時,可運用51%的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600倍液,亦或者利用42%的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葉面噴霧的方式予以有效防治,每間隔1個星期實施1次噴灑處理,一共需要噴灑3次最適合,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效。此外,通過運用農利靈與速克靈藥劑混合的方法,發揮出的作用更大。在地塊的發病率超過了16%的情況下,應該運用噴灑72%甲基托布津700倍液的方式進行防治。
②重視農業防治方法的有效利用
實施大豆種子播種之前那,應該提前加以合理篩選處理,在明確種子當中不包含菌核的前提下,便可以處于無病豆田當中實施種植,有效降低了種子在初期階段便被感染的幾率。通常情況下,大豆菌核病只發生在大豆、油菜以及向日葵之間,對禾本科農作物不會形成危害。所以,大豆豆田栽種的時候,應該對現有的耕作方式加以改進,規避和有關向日葵、豆田地緊挨狀況的出現。同時,運用超過2年的輪作方式,實現對大豆菌核病侵染具體渠道的有效管控,讓大豆菌核的發病區間處于可控的范圍之內。
開展大豆種植工作的過程當中,應該保證操控的科學性,無論是保持密植的科學性,做好抗旱防澇工作,還是及時排水、土地的平整處理等,均需要符合相關的要求。當大豆封壟之前,應該予以鏟趟,并對剛萌發的菌核與子囊盤予以及時消除。對于那些發病較為嚴重的地塊,完成大豆收獲以后應該進行深翻處理,使其病殘體與菌核均被翻入到地底下面,并禁止施加氮肥太多,緩解病癥。實際上,導致大豆菌核病病菌產生的來源之一便為感染了菌核病的相應殘枝,在收獲病田以后,需要把其病殘體加以集中焚燒,禁止將其留到田地中。需要栽種的種子則應保證其沒有攜帶病菌。除此之外,保證密植的科學性,主要針對的為通過運用壟三種植的方式予以培育,實現26萬-30萬株/hm2的保苗密度。如果運用的為小壟6cm的密植種栽種方式,應實現32萬-36萬株/hm2的保苗密度。假如運用的為大面積大壟120cm的密植栽種方式,應實現37萬-41萬株/hm2的保苗密度。針對大豆菌核病而言,以感染植株的病枝為主,所以,收獲田地完畢以后,應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將其中存在的病殘體和菌核予以清除徹底,也能運用焚燒的方法處理,規避菌核病產生。
(作者單位:155604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小城子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