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瓊

一、試驗目的
為了客觀、公正、科學地鑒定新育成的冬小麥在該地區(qū)的適應性、豐產(chǎn)性和穩(wěn)定性及其利用價值,為品種審定提供依據(jù),加快新品種的推廣,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服務。
二、試驗材料及方法
1、該試驗參試品種11個,(甘農(nóng)5D35、寧麥13、隴中8號、隴中1號、中麥132、隴鑒9831、隴鑒9830、隴鑒117、蘭大182、甘農(nóng)4D12),隴中1號為統(tǒng)一對照。
2、試驗方法
(1)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重復三次,小區(qū)長6.67m,寬2m,面積13.34m2。每小區(qū)播種10行,行距0.2m,周圍設2m的保護行,全區(qū)收獲,單脫計產(chǎn)。
(2)采用開溝撒播,播種時畝施磷酸二銨、尿素各20公斤,尿素10公斤,一次施入。
(3)試驗地選擇地勢平坦,地力均勻,前茬為冬小麥,生育期除草1次,未灌水。
三、氣象對品種的影響
播種時,土壤墑情好,適時播種,播種質(zhì)量好,苗齊苗壯,出苗質(zhì)量好。去冬今春,該地區(qū)氣溫正常,未出現(xiàn)自然災害,試驗地屬于旱地,冬小麥的返青生長良好。灌漿期和成熟期因雨水較多,部分小麥品種倒伏嚴重,一定程度上影響小麥產(chǎn)量。
四、試驗結(jié)果分析
從表1-1,1-2可以看出所有供試品種均較對照增產(chǎn)。所有供試品種與對照隴中1號達到極顯著水平。
五、參試品種評述
1、甘農(nóng)5D35。臨洮農(nóng)校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521.67kg,居第3位。該品種生育期282天,株高97.3cm,無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39.4,粒色紅,籽粒飽滿,半角質(zhì),千粒重38.37g。
2、寧麥13。甘肅種業(yè)公司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434.17kg,居第10位。該品種生育期281天,株高115cm,長芒,白殼,穗棍棒型,穗粒數(shù)36.3,粒色白,籽粒欠飽,軟質(zhì),千粒重36.34g。
3、隴中8號。定西市農(nóng)科院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436.67kg,居第9位。該品種生育期290天,株高108cm,長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34.6,粒色白,籽粒飽滿度中等,軟質(zhì),千粒重38.61g。
4、隴中1號。平均畝產(chǎn)量309.17kg,居第11位。該品種生育期282天,株高111cm,長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28.2,粒色紅,籽粒飽滿度中等,硬質(zhì),千粒重34.84g。
5、隴中9號。定西市農(nóng)科院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492.50kg,居第5位。該品種生育期290天,株高102cm,長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34.4,粒色白,籽粒飽滿度中等,半角質(zhì),千粒重39.40g。
6、中麥132。中國農(nóng)科院作物所、定西市農(nóng)科院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456.67kg,居第8位。該品種生育期280天,株高78.3cm,短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26.5,粒色紅,籽粒飽滿度中等,硬質(zhì),千粒重37.18g。
7、隴鑒9830。甘肅農(nóng)科院植保所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481.67kg,居第7位。該品種生育期281天,株高109cm,無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39.9,粒色白,籽粒較飽滿,軟質(zhì),千粒重38.32g。
8、隴鑒9831。甘肅農(nóng)科院植保所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500.00kg,居第4位。該品種生育期281天,株高101cm,無芒,白殼,穗棍棒型,穗粒數(shù)36.8,粒色白,籽粒飽滿,軟質(zhì),千粒重48.27g。
9、隴鑒117。甘肅農(nóng)科院旱農(nóng)所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483.33kg,居第6位。該品種生育期283天,株高113cm,長芒,紅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30.4,粒色紅,籽粒飽滿,硬質(zhì),千粒重43.68g。
10、蘭大182。蘭州大學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585.83kg,居第2位。該品種生育期282天,株高97.6cm,無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37.3,粒色白,籽粒飽滿,硬質(zhì),千粒重44.23g。
11、甘農(nóng)4D12。臨洮農(nóng)校提供,平均畝產(chǎn)量595.83kg,居第1位。該品種生育期283天,株高113cm,無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shù)38.3,粒色紅,籽粒飽滿,半角質(zhì),千粒重48.57g。
(作者單位:731100甘肅省臨夏縣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