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 王夢詩 陳義梅 朱樹新 曾令香
畜產品質量安全不僅涉及人類健康、生命安全,也關系到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認真分析當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提高全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品牌畜牧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我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現狀
(1)市縣鄉三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格局。全市建立了市、縣、鄉三級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立了畜產品生產、管理、銷售記錄監管巡查制度及畜產品藥物存留定期抽查等眾多標準規章制度,配備了先進科學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以及標準化、現代化辦公設施。全市范圍內,組建出市、縣、鄉鎮為代表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使得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得以有效合理的處理與解決。
(2)畜產品標準化發展建設。我市以申報“三品一標”認證為重點工作內容,并將其當作畜產品品牌發展建設的關鍵環節與內容。通過三年的發展年建設,全市加強對無公害畜產品的關注與重視,實現申報認證總數已經達到67個。同時,市政府鼓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制定了《荊門市支持農業招商引資十項政策》。全市涌現出“公司+農戶+標準+基地”、“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等多種形式的農畜產品經營主體,實施畜產品品牌企業化建設與管理,推動全市畜產品逐漸向著安全、健康、品牌化的目標不斷前進與發展。
(3)檢驗檢測體系構建。市級著手構建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每年抽樣檢測各種藥種畜禽奶蛋蜂蜜飼料等樣品達近18000余份,鄉鎮農畜產品監管快查檢測工作已全面鋪開。
2、荊門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問題分析
(1)鄉鎮級農畜產口質量安全監管不合理。全市范圍內,針對各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來講,存在專業技術人員儲備不足、經費緊缺、技術水平不足的問題。鄉鎮站實行“以錢養事”管理模式,業務工作任務繁重,加上現在鄉鎮站的黨政中心工作一個接一個,管理人員根本無睱顧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各級政府要求各鄉鎮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但大多數鄉鎮只能臨時調劑,經費保障嚴重不足;關要求鄉鎮設立村級監管員、協管員大多只是填份表報份名單,根本無法開展實質性的工作。
(2)監管部門分設,無法形成監管合力。按照現有機構設置,省、市級層面農業和畜牧是設置在一起,而有的縣(市)、區級又是分開的,這樣就使得監管資源難以共享,大大提高了監測監管成本;另一方面畜產品從田間到餐桌又涉及到流通領域的食藥部門和商務部門,職能交叉的現象時有發生,日常監管和協調工作難度很大。
(3)畜產品生產模式落后,現行農業標準執行模糊。長期以來我國的生產模式是以追求畜產品數量增產的目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由單純追求溫飽轉向追求優質、生態、健康的畜產品的方向,顯然舊的生產模式已不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如何生產出優質安全的畜產品是各級政府特別是農業部門面臨的重大課題。實行標準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盡管各地出臺了一系列的農業標準操作規程,但現階段農業生產還是以分散經營為主,其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使得農業標準化生產執行難度大,標準制定與推廣實施相互脫節。
(4)“三品一標“畜產品認證不到位。針對品牌農業發展建設以及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建設而言,畜產品質量認證以及安全監管屬于十分關鍵的內容。目前,因為畜產品完成認證的情況下,無法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且政府并未實施強制性政策,生產經營主體無法予以足夠的重視,畜產品認證的積極性不高。
3、對策分析
(1)構建健全完善監管體系。目前,中央對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十分關注與重視,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方針予以有效扶持,因此,僅抓此次良機,構建鄉鎮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合理規劃經費,從根本上確保質量安全問題。重視村級監管員以及協管員的重要作用,并考慮適當的發放務工補助,從而構建全面覆蓋的監管體系網絡。
(2)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的全面有效落實。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需提高工作效率,對監管職責進行嚴格履行,開展必要的嚴格巡查與抽樣檢測以及例行監測,強化執法力度;鄉鎮人民政府同樣需提高工作效率,對管理職責進行嚴格履行,對管轄范圍內農畜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全面重點的監管與負責,重視自身領導作用,重視經費的扶持,重視對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針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以及經營者而言,需重視對職責的全面嚴格履行,構建健全的農業投入品經營管理制度,重視對進貨的仔細嚴格查驗,對進銷臺賬進行科學嚴格管理,并落實質量安全保證與承諾;針對農產品經營者來講,應建立清晰合理的農畜產品經銷管理檔案,對產品標識做出嚴格的標準規范;對于不符合標準的產品產生的質量安全問題,需勇于承擔相應的責任。
(3)重視部門協作,構建聯動機制。現階段,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監管職責不合理情況普遍存在,包括分段管理以及職能劃分不合理與監管重負等,應根據受監管主體的各不相同,進行科學合理的詳細劃分,對監管方式做出優化與創新。農業主管部門應重視和不同監管單位彼此之間的緊密協作,加強溝通與交流,構建科學的聯動機制,施行嚴格的畜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標準制度,使質量源頭能夠進行追溯,使過程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強化監管質量與效率。
(4)開展嚴格的綜合執法。強化執法力度,對農業投入品采取嚴格的專項整治,并重視開展農資打假,對違法使用各類添加劑與藥劑的做法與行為進行重點查處與打擊,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對制售假劣農資以及對農民利益造成損害等做法與行為進行重點查處與打擊,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出不斷優化與健全完善,構建及時應對長效機制,構建聯防聯控應急處置網絡。
(作者單位:1.448000湖北省荊門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發展中心;2-3.448000湖北省荊門市農業綜合執法局;4.448000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畜牧獸醫發展中心;5.448000湖北省荊門市農業綜合執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