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一、建設中國生物防火林帶的重要性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物產豐盈。所以,在我國進行近代化建設的初期,為了最快速度的實現近代化建設的目標,國土范圍內的各種資源都在被瘋狂的開采和濫用,這也就導致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生態結構失衡的現象,各種生態問題也隨之而來。在這其中,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我國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它們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南部三大地區。受季風氣候和洋流影響,在每年的秋末至初春時節,我國降水量減少,空氣中濕度低,且該時間段內用火頻繁,也就導致了森林火災頻發,給我國的森林資源帶來極大的損失。據統計,我國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雖然在逐年減少,但部分地區森林火災發生頻率卻呈現出上升趨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的重要性。它能夠有效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次數和頻率,同時也能夠將森林火災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是利國利民的一項重要措施。
二、建設中國生物防火林帶的效益
1、生態效益
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積廣闊,資源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所以導致土地負擔較重,給生態環境的壓力也比較大,不利于我國生態環境和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但森林生物防火帶的建設,能夠減少由于人類活動頻繁而對森林以及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它可以改善防火帶以及其周邊的土壤、涵養水源、護林防風、潔凈空氣等等。除此之外,森林生物防火帶還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對氣候環境進行調節,并且降低森林病蟲害發生的概率,使得我國的生態環境重新回歸到一種平衡的狀態。
2、社會效益
建設森林生物防火帶,有利于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于擴充森林資源的覆蓋面積,有著重要的意義。森林資源覆蓋面積的不斷擴大,也使得樹木的可利用率進一步得到增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木材資源,同時也在有助于解決我國經濟市場中出現勞動力過剩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國每年在森林資源養護和火災救援上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折合出的經濟損失可用億作單位來計算。但若是能夠有效的建立起生物防火林帶,就能夠數倍的縮減我國在森林資源上面的投入和支出,每年為我國節省下一大筆不菲的開支,同時也有利于我國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理念和戰略方針。
三、建設中國生物防火林帶的方法
1、苗木選擇
在建設生物防火林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項步驟是森林防火苗木的選擇,同時這也是最為基礎的一項內容。首先,生物防火林帶苗木的選擇必須優先考慮抗火能力、對土壤適應能力都較強的高大喬木樹種,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火災到來時起到生物防火林帶應有的防火護林作用;其次,樹種苗木的選擇還應當考慮到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土壤質量,為防火苗木的生長營造一個優越的環境,保證選用的苗木能夠在其中得到良好的生長;最后,還需要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選用不同品種的苗木共同栽種,既保證了生物的多樣性平衡,又能夠使得苗木在特定的地形中發揮最大的作用。例如:在山脊等地勢崎嶇的位置處,栽種耐成活、抗干旱、抗貧瘠能力較強的高大喬木;在山谷等地勢平坦的位置處盡量栽種品種不同但應用價值普遍較高的樹木,保證其經濟價值;在旅游景觀區域栽種樹形優美、帶有一定觀賞效果的樹木等等。
2、設置防火林帶
生物防火林帶的設置根據地形地勢和氣候環境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設置方法。一般來說,森林工作人員都會根據地勢山脈的走向以及森林火災多發季節的風向來對生物防火林帶進行設置,山谷、山脊、山腳、森林邊緣等等都是設置生物防火林帶的最理想化位置。在進行生物防火林帶設置時,還應當盡量去與其它的森林防火工程措施進行連接,以便共同形成一個更大的森林防火工程。與此同時,封閉式的環境也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森林的安全。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生物防火林帶是以一種封閉式的環境呈現在森林資源的周圍,但仍需要將森林資源的通風性能重點考慮。通過合理的布局來解決這一項內容,可以在森林火災到來之時,更好的利用氣流的走向來阻止火勢的擴大,從而有效的降低火災損失。除此之外,生物防火林帶的設置寬度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不同的地勢處,應當對生物防火林帶的寬度加以適當的調整,以此來保證生物防火林帶功能的最大化。
3、管理方法
在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的初期,由于苗木較為脆弱,有關部門應當實行封山育林的政策,避免由于人類活動而造成的生態破壞,保證生物防火林帶能夠擁有充足的生長時間。具體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
其一,建立健全森林資源保護機制。有關部門制定森林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森林周邊地區加強管理,并統一簽訂森林資源保護協議書,將森林保護的責任落實到每個人的頭上;
其二,通過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電視、板報、鄉鎮會議等各種方式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明白森林資源與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人民的綜合素質,從根本上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
其三,開發新能源技術。通過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最大限度的減少人類對于森林資源的破壞,既有效的保護了生態環境,又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152400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縣林業工作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