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朝陽
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美麗宜居鄉村的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目標,事關鄉村文明和諧和廣大群眾根本福祉。2017年5月26日,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污水、垃圾、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農村“三大革命”問題,是一個“老調重彈”而又“普遍困惑”的問題。不但造成嚴重環境污染,而且有損村容村貌。所以,破解農村“三大革命”問題已成為迫在眉睫。
2017年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加快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的通知》落實全省美麗鄉村建設推進會決策部署,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污水、垃圾、廁所專項整治的“三大革命”,努力打造美麗綠色的家園。
2018年中央5號文件明確要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工作重點,切實加快農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廁所糞污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的全面提升,進一步改進農村人居環境。
一、農村“三大革命”的現狀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是過去部分農村地區的真實寫照。如今在安徽全省范圍內,一場立足農村的“綠色革命”正在迅速推進,各地積極探索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的長效機制,掀起一波又一波鄉村“比美”浪潮。
1、垃圾處理初見成效
一些地方啟動了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適合在農村清理的垃圾分類后就地減量,廚余、果皮、枝葉等可降解有機垃圾應就近堆肥還田,或利用農村沼氣設施與畜禽糞便以及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合并處理,可再生資源盡可能回收;發展生物質能源;有毒有害垃圾應單獨收集,送相關廢物處理中心或按有關規定處理;灰渣、建筑垃圾等應鋪路填坑或就近掩埋。逐步建立“定點投放、分類收集、回收利用、末端處置”的運行體系,實現治亂治臟全覆蓋,城鄉環衛一體化。2017年5至6月,蒙城縣有效開展農村陳年垃圾集中清理,共出動5萬余人次,機械化運輸車輛1.3萬車次,累計清理生活垃圾3520噸,建筑垃圾2153噸,廢棄秸稈516噸。
2、逐步解決污水難題
按照“全面梳理,突出重點,全域覆蓋”的原則,加快推進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綜合考慮縣域鄉鎮政府位置布局及美麗鄉村現狀及發展趨勢、人口規模、用水情況,打破了行政區劃邊界局限,根據地勢特點、水流方向、污水排放量等,科學編制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和處理方式,人口密集、污水量大的鄉鎮,探索采用了集中污水處理模式,因地形條件限制可采用便于收集污水排放的處理模式。對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要做好運營管理,提高了污水收集處理率。確定了專門的維護運營管理機構,健全設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制度,加強對污水處理排放的在線監測,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對污水處理進行的運營管理。經過污水處理后,一些鄉村所到之處村莊整潔,呈現一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
3、廁所不再難以下腳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小廁所連著大民生。一些鄉鎮以更大力度推進了自然村常住農戶廁所衛生改造,重點對不能納入管網集中收集處置系統的自然村常住農戶非衛生廁所進行改造,讓一些群眾用上了干凈、衛生廁所。在水源保護區和污水管網覆蓋區的自然村采用水沖式廁所,并集中收集處理、達標排放;在創示范鎮、示范村的自然村采用了分散建設,定期收集、統一處理;在旅游景點、農家樂、觀光園等自然村采用連排式的并具有特色風貌的模式。個別自然村采用了三格式化糞池衛生廁所,適當推廣使用技術穩定的裝配式三格式化糞池等衛生廁所。最終為了實現全域內居民改水、改廁、改習慣的“三改”目標。
二、農村“三大革命”存在的問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農村三大革命是美麗鄉村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它其中就蘊含著干凈、整潔的農村宜居環境,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近乎兩年來,農村三大革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要求、與農村群眾的需求相比,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目前,農村三大革命綜合整治還處在示范階段,農民對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勞的熱情和積極性還不強。有的村民思想守舊,認識不到廁所不衛生的危害,反而認為建水沖廁所把肥料都沖走了劃不來、不合算,對改廁工程心生抵觸。
2、臟亂沒有徹底根治
畜禽養殖和農業廢棄物任意排放的問題嚴重,畜禽亂跑,垃圾處理以掩埋為主,成本高、污水也多,鄉鎮政府駐地沒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造成各個鄉鎮的垃圾總量越來越大,給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群眾意見很大。“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農村廁所太臟,有的鄉鎮農村改廁工作尚未啟動,“兩塊磚、一個坑,蛆蠅滋生臭烘烘”,多少城里人因“不方便”不愿意回鄉探親。鄉村公廁重建輕管,作用難顯淪為“擺設”。已修建的鄉村公廁無專人維護、設施損壞嚴重,公廁衛生狀況極為惡劣,有的甚至常年“鐵將軍”把門成為“擺設”。有的垃圾難以及時清運,個別鄉鎮道路兩側垃圾暴露,廢品收購站沒設圍欄。部分鄉鎮秸稈亂拋現象嚴重,秸稈堆在溝渠邊、田頭,影響溝渠排灌功能。溝渠、河道、水塘坡面還有積存垃圾或雜物堆放,河塘水面漂浮物清理不徹底,國、省、鄉、村道路兩側路邊溝、水塘、田間渠道淤積嚴重。
3、禽畜養殖污染嚴重
由于規模化禽畜養殖場所普遍依水而建,布局不合理,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水溝,對農村人居環境污染嚴重,加劇了水體的富營養化,水體黑臭。
4、整治資金保障不足
農村私廁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需要大量資金和技術投入,這給基層財政帶來不小壓力。有些村鎮籌資渠道單一,單純依靠財政撥款,一些常態化經費預算投入機制還未建立。個別地方保潔員工作量較大,但工資待遇較低。
三、農村“三大革命”的建議
農村“三大革命”建設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社會治理上的創新、是長期使命擔當,應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為抓手,切實保護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1、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以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領導組。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將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改造工作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工作來抓,鄉鎮政府對項目組織實施負總責,黨政一把手要切實負起責任,親自部署推動此項工作。制定鄉鎮實施方案,健全工作機制,成立領導組。充分調動村級組織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2、強化部門聯動
縣直有關單位要分別牽頭謀劃行動措施,細化落實活動方案,在縣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專項整治工作。縣住建局負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改廁,以及相關信息統計等工作。縣城管局負責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陳年垃圾集中清理和技術指導工作歷史遺留垃圾集中清理和技術指導工作。縣環保局牽頭負責農村工業固體廢物治理和環境監督管理,協助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縣水務局牽頭負責“河長制”中入河排污口監測等工作。縣農委牽頭負責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回收利用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治理,積極推廣農藥化肥減量使用等先進農技,減少面源污染工作。縣畜牧水產局牽頭負責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工作。縣發改委負責將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廁納入相關規劃、爭取相關項目資金支持等工作。縣財政局負責資金保障、落實好獎補資金等工作。縣衛計委要將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與愛國衛生運動緊密結合。縣國土局負責指導各地落實鄉鎮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項目用地等工作,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提供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用地保障。縣規劃局負責鄉鎮政府駐地建成區整治和中心村建設規劃評審時,配合縣城管局和縣住建局做好在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規劃方面的技術指導工作。縣文明辦負責鄉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縣委宣傳部負責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宣傳工作。
3、加大資金投入
縣政府將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廁有關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建立村集體資金、村民付費、各級財政資金相結合的費用分擔機制,相關部門要加強資金整合。農村“三大革命”的項目專項資金由縣住建局會同縣財政局具體核算,按照以獎代補形式進行補貼。縣財政在省市級獎補的基礎上,自2017年起,每年將鄉鎮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各鄉鎮必須同步配套安排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的專項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改廁項目,撬動民間資本,拓展社會融資渠道,創新投入機制,解決資金短缺瓶頸。
4、狠抓督查考核
制定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考核辦法。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圍繞年度目標任務,采取現場督導、定期通報、專項檢查等方式,及時督查督辦,確保工作落實。縣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縣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將定期進行工作調度。各鄉鎮要健全群眾監督機制,設立公開電話、投訴信箱,將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縣委縣政府目標考核督查督查考核辦要定期組織督查,并將該項工作納入縣政府對各鄉鎮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
5、廣泛宣傳發動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臺、電視、手機媒體、網絡媒體、宣傳欄、報刊等抓手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各鄉鎮要通過動員會、推進會、現場會、一封信、各類評比活動等形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變“被動改”為“主動改”,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指導和督查考核工作。要通過宣傳,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讓廣大群眾知曉環境整治基本要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行為方式,激發群眾清潔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在全縣上下營造人人參與、人人支持、人人有責、人人受益的濃厚氛圍,共同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建成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齊全、和諧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歷經風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農村“三大革命”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各鄉鎮及、村(居)居要做好農村“三大革命”推進工作,因地制宜、勇于創新。
(作者單位:233500安徽省蒙城縣委黨校)